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真正的君子,而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而不是照本宣科、对牛弹琴,毫不关注学生的消化能力。传统课堂只关注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台上讲得满头大汗、声嘶力竭,而学生台下一脸茫然、昏昏欲睡。高效课堂是在指定的40分钟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到最大化的教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个当代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一个人才是一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同样,透过一节成功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师生牢固的情感纽带。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某个学科学得比较好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如果一个学生对科任老师有抵触心理,那么他就会包裹自己,不愿意打开心扉,肯定也不会去聆听老师的教诲。相反,如果他崇拜这个老师,那么他自然就会关注老师所上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堂之外的情感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性的困难。有时我们甚至可以与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些活动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都愿意亲近老师,诉说心里的真实想法。
二、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个不眠夜晚战果的展示,还是教师毕生功力和智慧的体现,更是师生辛勤耕耘的结晶。
教师课前的主要工作是备好课、做好课件。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备课至少要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教学方法三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他们来实施。首先,可通过观察、话疗、检测和平时课堂上的互动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材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任务,研究教学目标,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难点,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整合知识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做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提前考虑好在教学中应用哪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总之,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要做到“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协调一致。
学生课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充分的预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课堂应该是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把不懂的知识点标注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到精讲多练,事半功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将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40分钟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和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1.利用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的,新课的引入尤其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相反,一个生搬硬套的开端会让学生窒息,毫无兴趣可言,接下来的活动也很难顺畅地进行。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自愿的思维与行为驱动来源于兴趣,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往往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2.使用语言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人说:“语言可以把死人从墓中叫出来,也可以把活人埋入地下;语言可以把侏儒变为巨人,也可以将人彻底打倒。”可见,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同时也有双向作用。要想学生成“龙”成“凤”,我们必须巧妙地利用这门语言艺术。首先,教师的语音要清晰,语言表达要规范、地道,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指令要明确、可操作。其次,教师的语调要和蔼可亲,抑扬顿挫,深情并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鼓励性和赞赏性的语言要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3.利用小组合作,增加课堂的参与度。高效课堂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的教学形式,可以弥补教师不能面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教学的缺陷。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到8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效率高的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各抒己见,从中能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启迪。小组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服从”变为“主动参与”、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面广了,课堂有效程度自然会更高,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4.注重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课堂教学犹如打仗,不能纸上谈兵,要随时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而调整具体的作战部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其次,教师要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并从中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教师还要通过当堂的小测试,及时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接受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真正做到高效的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注重课后的检测反馈
陶行知先生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有些课堂看似热闹,师生互动激烈,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可一下课,学生脑子一片空白,一问三不知,相关的习题根本不会做。高效课堂应该犹如美妙的歌声——余音绕梁、舌尖上的美味——回味无穷。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课后检测反馈的结果才是高效课堂的最终归属。
课后反馈是高效课堂的延续,犹如产品的“售后服务”。课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不仅能帮助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基本作业,还要有弹性作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量的弹性作业,更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定学生的学习目的达成与否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通过作业检查和批改的反馈信息,我们教师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总结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教学。作业是教师教与学生学沟通的桥梁,也是教与学的晴雨表。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重视主战场的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的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学习的源动力才能得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快乐学习的主宰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愉快的解惑者。
论文作者:颜玉桂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互动论文; 作业论文; 课前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