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英(山东烟台龙矿中心医院 山东烟台 2657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52-01随着起搏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更加广泛,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形成一套常规的诊疗护理程序,尤其是对于缓 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更是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自2005 年以来,我科安装30 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通过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密切观察与护理,使并发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20 例,女10 例,最大年龄80 岁,最小年龄45 岁,均为我院2005 年至今的住院病人,30 例病人中,有20 例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有10 例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有12 例发生过晕厥。
1.2 方法经锁骨下静脉送入起搏电极线,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心房起搏固定于右心耳,常规测试各种参数,固定好电极将起搏器常规植入胸大肌筋膜外皮下囊袋中,逐层 缝好皮下组织和皮肤。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手术和疾病的相关知识,给病人心理疏导,解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知识宣教 向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手术,如术后监护24-48 小时,沙袋压迫,以防出血,术肢制动,以防电极脱落,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和便秘。
2.3 术前常规检测心、肝、肾的功能,出凝血时间,皮肤准备,抗菌素过敏试验,术前一周停用抗凝药,术前晚保证病人睡眠良好,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或肌肉注射安定,以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3 常见并发症3.1 心律失常 发生率较低,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良等原因引起,因此,给予心电监护,发现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用药。
3.2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 小时内尤易发生,因此要监护48-72 小时,嘱病人平卧位。
3.3 感染 多发生在术后2-4 天,因此要注意病房内空气消毒,术前应用抗菌素,术后一般连用3 天,术后伤口包扎后沙袋压迫6-12小时,注意伤口处有无红肿热痛,加强换药,注意保暖,防止伤口感染。
3.4 局部血肿 多发生于一周内,2-3 天最常见,因此伤口处沙袋压迫6-12 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前一周停用抗凝药。
3.5 人工起搏器综合征 见于心室起搏的病人,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下降,血压降低,脉搏减弱,病人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
4 术后护理4.1 密切观察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做心电图一次以了解起搏效果,如果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要及时报告医生,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4.2 严格交接班制度 做好床头交接班,仔细观察病人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设定频率是否一致,使起搏功能保持在良好状态。
4.3 起搏失灵的紧急处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电、血压、脉搏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必要时进行心内膜临时起搏,尽快更换永久性起搏器。
4.4 卧位与制动 术后病人平卧3 天,术侧上肢制动,以防电极移位。制动过久,加重心脏负担,因关节不能动,病人有可能 发生尿潴留、便秘、关节僵硬,因此,可以24 小时严格制动,经密切观察后,48 小时抬高床头15-45 度,同时可以活动下肢,增加病人舒适感。
4.5 皮肤观察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及时消毒,伤口要及时换药,观察皮肤色泽,有无出血、血肿,有无红 肿热痛,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如果有血肿,必要时切开引流,冲洗。
4.6 饮食护理 术后给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开塞露,以免大便用力使电极脱位。
5 出院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建立出院指导卡,随身携带诊断书以备起搏器发生故障时急用。每日正确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去高压电场,不做各种电疗,以免电磁场使起搏失灵。同时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起搏功能,医务人员定期随访。
论文作者:杨金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病人论文; 术后论文; 起搏器论文; 电极论文; 术前论文; 小时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