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和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耐用论文,农民收入论文,农村论文,消费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0)06-0070-04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在农村。1998年,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69.6%)只购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8.9%,而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30.4%)却购买了另外61%以上的社会消费品。农村居民消费率由1985年的33.2%下降为1997年的23.2%,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率由19.0%上升为23.4%。因此,我国消费需求能否有效扩张主要取决于消费明显不足和消费率下降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留下的空间不能由农村居民的消费扩张及时填补,导致工业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和生产能力过剩。
一、农民收入呈阶段性指数增长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民增收越来越困难。但我们认为,只要政策支持,科技推动,信息引导,中国农业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农民增收的前景也是乐观的。在这个前提下,再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一般地,农民上年的收入会影响他今年的收入,如果上年的收入相对高于前年,那么他今年增收的可能性就大。一是因为他生产的积极性高,二是因为他有资金去扩大生产或改善品种的质量。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农民收入逐步增加,且增长较快。可用指数增长模型来分析农民收入。
表1:1980~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元/人·年)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人均纯收入 1.91
2.23
2.70
3.09
3.55
3.97
4.24
4.63
5.45
6.02
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人均纯收入 6.86
7.09
7.84
9.22
12.21 15.58 19.26 20.90
21.50 22.10
资料来源:《1985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年鉴》及http://www.cpirc.org.cn
dN
指数增长模型的微分方程为:─=aN
dt
显函数形式为:N=ke[at]。其中,t:时间,单位为年;N:第t年农民人均纯收入;K:常数;a: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
对显函数形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lnN=lnk-at。由此可知跟应为线性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可求出a和k.。
运用Mathematica软件包对数据分析发现,农民收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指数增长,说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指数增长模型为N[,1]=1.677e[0.148t],此阶段农民收入的增长系数(年增长率)为14.8%;1986~1990年为第二阶段,指数增长模型为N[,2]=3.711e[o.122t],此阶段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12.2%;1991~1996年为第三阶段,指数增长模型为N[,3]=5.332e[0.210t],此阶段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21%。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农民收入在逐步持续增长的同时,不断迈上新台阶。从历年比较看,起步迈上新台阶的年份农民收入增长放慢,比如1986年、1991年和1992年。1997年后,农民收入的增长开始放慢,1998年和1999年又持续走低。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收入减少。我国主要农产品已经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人们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减少。二是农民的务工和劳务收入减少。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国有企业不景气,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断降低,使农民务工和劳务收入减少。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可以预测,今后几年农民收入将保持低速增长。虽然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与农村的资金投入,但其效应在较长时期后才能释放出来;况且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符合市场需求。在以上理论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1997~2002年为农民收入的低速指数增长阶段,年增长率预计为2.79%,模型为N[,4]=20.327e[0.0279t],预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273、2331、2403元。2002年后,农民收入将迈入增长较快的新阶段,持续时间应超过10年。
二、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变化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
表2:农村平均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年份 黑白电视机(台) 彩电(台) 冰箱(台)
洗衣机(台)
摩托车(辆)
1985
10.94
0.80 0.06 1.90
-
1986
15.76
1.52
0.20 3.22
-
1987
22.04
2.34 0.31
4.78
-
1988
28.64
2.80 0.63 6.79
-
1989
33.91
3.63 0.89 8.15
0.95
1990 39.72 4.72 1.22 9.12
0.89
1991
47.53
6.44 1.64
10.99 1.10
1992
52.44
8.08 2.17
12.23 1.42
1993
58.30
10.86
3.05
13.82
2.14
1994
61.77 13.52 4.00
15.30 3.19
1995
63.81 16.92
5.15
16.90 4.91
1996
65.06
22.91
7.27
20.54 8.45
1997
65.12
27.32
8.49
21.87
10.89
资料来源:《1998中国统计年鉴》
耐用消费品(以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为代表)拥有量增长所共有的一般特征为:(1)拥有量的年增加量在拥有量较少时,发展空间大,增加较快。当拥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达到高峰,随后增长逐渐减缓,增加越来越慢。(2)拥有量的年增长率在拥有量较少时,其年增长率较大。随着拥有量的增加,增长空间逐渐缩小,年增长率也逐渐降低。
这些特征跟Logistic增长规律是一致的。因此我们采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本假设:一户只买一台,没有重复购买,且最大拥有量为100%。Logistic增长模型的微分方程为:
─=aU(1-U)
1
显函数形式为u=─────。其中,t:时间,单位为年;U:平均
1+me[-at]
每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U[,0]:黑白电视机,U[,1]:彩电,U[,2]:冰箱,U[,3]:洗衣机,U[,4]:摩托车);a:增长系数;m:常数。
1
将显函数变形为─--1=me[-at],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U
11
ln(─--1)=lnm-at,ln(─--1)
UU
跟应为线性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求出m和a。
根据表2中的数据,运用Mathematica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平均百户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的拥有量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彩电拥有量的实际数据和Logistic增长规律吻合得最好,摩托车次之,洗衣机的数据吻合不是很好。据调查,有钱买得起千元以上耐用消费品的农户一般首选彩电,其次为摩托车,最后才是洗衣机。因为农村交通不方便,摩托车既可作为交通工具也可作为生产工具;农民干农活衣服太脏,不宜用洗衣机洗且洗衣机用水用电太浪费。黑白电视机拥有量的增加在1985~1993年间也非常符合Logistic增长规律,但由于有更好的替代品彩电的出现,使其增加过早减缓,估计最终拥有量不会超过80%。
图2~图6: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数据散点图及拟合得到的Logistic增长曲线图
从表3可知,彩电、洗衣机进入消费成熟期已有3年,而冰箱、摩托车刚刚迈入消费成熟期。从总体上看,农村消费扩张期为2000~2006年。我国目前的农户为2.3亿,预测上述四种耐用消费品在扩张期的需求量如下:彩电0.828亿台,冰箱1.717亿台,洗衣机0.667亿台,摩托车1.104亿辆。
需要说明的是:(1)根据模型推导,某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100%的含义是每一户农民都拥有一台(辆),实际上由于有重复购买,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且最大拥有量会超过100%。(2)由于从1997年起连续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会导致消费扩张期滞后,但考虑到各种耐用消费品的价格越来越低,估计影响不大。
总之,如果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消费扩张期必将到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为此,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农村。
三、几点政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禁各种不合理收费,尽快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加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立法并严格执行。
3.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国家要下决心调整目前收入分配过分向城市倾斜的不合理格局,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将城市的供水、供电、电信、环卫、规划、道路建设、绿化、广播电视、图书馆等公共事务职能伸入农村,兼顾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
4.厂商要加强对农村和农民消费特点的调研,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收稿日期]200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