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宋章兵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宋章兵

宋章兵

福鼎市第二医院 355209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萎缩性胃炎45例,给予所有患者胃镜检查,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作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结果:45例均经病理确诊,胃镜检查共检出42例,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93.33%,符合率高,P<0.05。结论: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价值大,诊断准确,值得推广。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

萎缩性胃炎较常见,病情迁延难愈,具有起病缓慢、缠绵不愈、治疗困难等特点。患者表现无特异性,且不符合病变程度,大多数患者上腹部胀痛、痞闷、灼痛或钝痛,餐后症状严重,并伴有嗳气、腹泻、食欲不振、便秘和恶心等,病情严重者出现舌炎、消瘦、乳头萎缩和贫血症状,少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现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萎缩性胃炎45例,总结胃镜诊断价值,以下具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萎缩性胃炎45例,女患者21例,均龄(44.17±2.34)岁,20-68岁,病程平均(5.16±0.36)年,1-9年;24例男患者,均龄(44.21±2.33)岁,20-69岁,病程平均(5.12±0.27)年,1-8.6年。排除消化道肿瘤、胃部手术史、消化性溃疡及食管静脉曲张者。45例基本资料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胃镜检查,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作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

(1)胃镜检查:仪器选择日本Olympus V70型电子胃镜,实施常规检查。

(2)病理诊断:取3-4块胃黏膜组织,将其浸润在甲醛溶液内,24h后取出,给予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1.3 诊断标准

1.3.1 胃镜诊断 Ⅲ型:胃黏膜有结节样改变,粗糙不平;Ⅱ型:胃黏膜隆起糜烂,呈花斑样改变;Ⅰ型:以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呈红白相间,透见血管纹。

1.3.2 病理诊断(1)慢性炎症,重度:整个黏膜均有炎症细胞覆盖,分布比较密集;中度:炎症细胞2/3,分布密集;轻度:炎症细胞不足1/3,仅局限于黏膜浅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萎缩,重度:仅残留少数腺体,2/3腺体减少;中度:腺体分布较不规则,腺体减少1/3-2/3;轻度:大量腺体保留,腺体减少<1/3。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45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21例轻度炎症,所占比例46.67%(21/45);15例中度炎症,所占比例33.33%(15/45);9例重度炎症,所占比例20%(9/45);19例轻度萎缩,所占比例42.22%(19/45);16例中度萎缩,所占比例35.56%(16/45);10例重度萎缩,所占比例22.22%(10/45)。经胃镜检查,共检出42例,Ⅲ型9例,所占比例20%(9/45);Ⅱ型16例,所占比例35.56%(16/45):Ⅰ型20例,所占比例44.44%(20/45)。患者黏膜形态色泽发生改变,由桔红色向灰白、黄、灰绿色变化,呈小灶、弥漫性或局部性表现,黏膜粗糙,伴有颗粒状,分界线较不显著。

2.2 诊断符合率 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93.33%(42/45),符合率高,P<0.05。

3 讨论

萎缩性胃炎病因至今未明,分析显示放射、遗传、体质、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免疫因素、HP感染等均参与起病,此外,滥用药物、饮食不当、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嗜烟酒、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也可损害胃黏膜,胃大部切除术者胃窦区切除,胃黏膜营养发生障碍,胃黏膜受损,逐渐萎缩,出现炎症变化[1]。报道指出,萎缩性胃炎者腺体减少与病情恶化、癌变等密切相关,中老年者病情和老年性改变密切有关,青年者则有癌变风险,故临床将早期诊断作为疾病控制及预防的关键,对早期稳定病情、避免癌变有极大意义[2]。活检和内镜为诊断本病常用方式,病理检查准确率非常高,可对肠胃黏膜的下层腺体变化情况进行直观观察,但操作有创,取材为体内黏膜,患者难以接受。胃镜检查操作痛苦小,能对胃部表现进行直接观察,大部分患者可接受。

本研究中,分别对45例进行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全部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均确诊,其中21例轻度炎症,15例中度炎症,9例重度炎症,19例轻度萎缩,16例中度萎缩,10例重度萎缩,胃镜结果显示,42例确诊,其中Ⅲ型9例,Ⅱ型16例,Ⅰ型20例,诊断符合率93.33%,提示胃镜检查有很大诊断价值,运用效果佳。需注意的是,胃镜下萎缩性胃炎表现多样,黏膜以白色为主,红白相间,与胃镜仪器、光线调节等有关,实际操作时,需尽量拉近距离,给予肠胃黏膜色泽明确观察,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及误诊。胃镜直视下黏膜变薄,血管暴露,诊断时可因患者胃腔过量充气,引起扩张,黏膜扩展,变薄,易误诊为浅层胃炎[3]。大多数患者HP感染,胃黏膜水肿、充血,且皱襞增生,有渗出物及表面糜烂改变,对特征性表现有一定影响。为了减少或避免漏诊及误诊,提高准确率,临床应不断提高内镜分辨率,加强医生对此病患者胃肠黏膜形态的深入认识,检查操作时不断调节胃镜,对病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必要时给予典型病灶活检。

综上分析,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有一定临床价值,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郝润芳.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2):295.

[2]李问津.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40-141.

[3]赵伟.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28-29.

论文作者:宋章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宋章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