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315201
摘 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无疑家庭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然而,经过近几年的职业教育经历及向资历较老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到,中职生家庭教育条件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单亲家庭较多,家长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导致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形成了自私、自卑、孤僻等性格。本文从中职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关键词:中职生 家庭教育 现状 建议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的素质,包括家长的世界观和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包括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和期望,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中职生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抑郁、自卑、交流障碍等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认知偏见造成的,相当程度上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
在我一年多的家访经历及从其他班主任老师处了解的情况得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学习情况的好坏与家庭教育条件有较大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具有良好的素养并采取正确的教育和沟通方式,保证了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予了他们较大的空间和自由,逐渐培养了较强的自律和自觉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种是家庭条件在中职学校中属于少数的高收入家庭,在物质上能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满足,但过多地将精力放在经济条件的追求上而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导致孩子缺少关爱、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在学校也表现出比较叛逆的性格。第三种是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但父母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仅铸就了孩子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而且与父母的关系也非常融洽。第四种是家庭条件比较贫困,这种类型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被寄养在奶奶或其他亲人家,与父母缺少沟通,性格比较孤僻,缺乏上进心。第五种是单亲家庭,这种类型在中职学校比例较高,如我们学校本届模具班学生是以我校最低分数入学的,心理问题学生也较多,这个班级中就有十多个单亲家庭学生。单亲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差,父母离异的较多,对孩子的心理冲击较大,受到父母的关注程度也大不如以前,使他们的责任心、上进心受到影响,并逐渐形成孤僻、自私、偏执的性格,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在中职学校中,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多、更严重。
从以上五种家庭教育类型中可以分析出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影响因素:一是父母要在一定程度上信任、尊重孩子的决定,多给予鼓励,宽容孩子的缺点,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孩子从心底里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二是片面地过于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所更需要的精神需求。长此以往,孩子缺少关爱,逐渐变得叛逆,甚至在物质上进行发泄,形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并逐渐失去了责任心。三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家庭教育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条件。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不管父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行为,都会不加选择地进行模仿。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模仿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品性。
二、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教育知识。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家长本身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切入口就在于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媒体、学校及社区等途径的宣传,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2.完善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模式。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介绍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联合采取有效的方式一起进行帮助。这样既能加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又能减轻学校的工作量。
3.改进困难家庭的社会援助和师生帮助。在该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关注贫困家庭生活状况,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学校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相应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他们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通过与个别学生单独交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启发他们自己理性地做出选择和决定,达到心理平衡。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以致家长束手无策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该相互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关爱。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并且近年来职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许很难很快消除,但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职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职学校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中职生家长所必须面对和不断学习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孔屏 金琰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2]马忠虎 家校合作[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 中职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论文; 学校论文; 父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