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影响及对颈动脉斑块影响分析论文_韩远梅

韩远梅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预防科 300201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比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更高、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颈动脉斑块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且具备一定疗效,有学者为了进一步提高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提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方案[1],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献证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提高临床效果[2],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的改善力度。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实际临床疗效,就我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进行研究,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1.3±5.3)岁,平均病程为(3.3±1.1)h;对照组有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0.9±5.6)岁,平均病程为(3.2±1.2)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慢性炎症、免疫疾病、精神障碍及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3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先给予限盐、吸氧、利尿、强心、营养支持、水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等治疗及卧床休息,部分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可先给予降压与降糖治疗,随后给予患者75~100mg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J20080078),2次/d,再给予10mg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J20030047),1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同观察组患者一致。

1.4判定标准

采用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判定[4],其中显效为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治疗前大于90%、病残程度0级;有效为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治疗前大于60%、病残程度1~3级;无效为患者的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NIHS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5],评分内容包括患者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等,满分为45分,15分以下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3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且近年来脑血栓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明显,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脑血栓临床以身体一侧肢体偏瘫、乏力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脑血栓患者的预后也较差。阿司匹林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镇痛药,应用于脑血栓治疗中可通过对细胞因子进行抑制,达到减少炎性介质表达与黏附因子表达等治疗目的,有效防治了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已形成的斑块起到稳定作用。临床发现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调节血脂药物,应用于脑血栓中可通过对NO的释放促进,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起到良好的防治粥样硬化与血栓等作用,同时还能对C反应蛋白产生抑制作用,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神经功能、抗血栓及抑制炎症反应,协同作用良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给予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证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经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部分药理机制还有待证实,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郭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23-24.

[2].王志勇.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家庭医药,2017,1(3):38-39.

[3].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2-1193.

[4].张楠,刘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34-35.

[5].张丽.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85-87.

论文作者:韩远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影响及对颈动脉斑块影响分析论文_韩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