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宏力医院心血管内科 450000
【摘要】目的:比较直接PCI与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统计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88例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的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大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通率分别为98.9%、58.6%(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20.3%(p<0.05);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7.1%、50.4%(p<0.05);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6.8%(p<0.05)。结论:直接PCI更能提高STEMI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PCI、溶栓、STEMI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急诊入院并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病人146例,年龄28∽75岁(63.5±8.2岁),男92例,女54例。梗死部位前壁/侧壁75例,下壁/后壁/右室68例,混合3例。发病时间均小于12小时。其中8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58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直接PCI在心导管室按常规方法进行,溶栓用药为瑞通立18mg+18mg 30分钟分两次静脉注射,溶栓再通按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判定。直接PCI再通根据PCI术后即刻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达TIMI血流3级判断为再通。
1.2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大出血并发症等。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再通率:直接PCI组为98.9%,明显高于溶栓组58.6%;
2.2左室射血分数:直接PCI组为57.1%,溶栓组为50.4%,前者高于后者(p<0.05);
2.3再发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次PCI发生率、病死率等,直接PCI组为2.2%,溶栓组为20.3%,差异显著(p<0.05).
2.4大出血发生率:直接PCI组为1.5%,溶栓组为6.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冠脉血管的急性血栓性闭塞,从而导致受累心肌缺血坏死,继而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严重者甚或死亡,因此及时迅速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成为治疗STEMI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蓬勃发展,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逐渐向基层普及,过去急性STEMI患者大多接受溶栓等保守治疗,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从接受直接PCI中大大获益。心肌梗死坏死心肌的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梗死面积大者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及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一旦梗死面积达到或超过40%,即不可避免发生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达到80%—90%,因此尽早开通IRA,挽救濒临坏死心肌至关重要,溶栓治疗虽可降低心梗病死率,但其对IRA开通率不高,一般为60%—80%,再缺血事件发生率高(15%—20%),严重出血的发生率难以预测,且在某些患者群中存在溶栓禁忌而使该疗法受到限制,另外溶栓对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时间依赖性较强,实践证明IRA开通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病后1小时内开通血管效果最好,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与梗死心肌数量成正比。而直接PCI是在AMI早期以机械方法对梗死相关冠脉直接扩张,其对IRA开通时间早且充分,再通率高,适应症广泛,可以更有效地挽救心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本文结果显示,直接PCI与溶栓疗法比较,前者在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均高于后者,而心血管事件及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后者,这正是缘于直接PCI对闭塞冠脉更有效及时的开通,从而挽救了更多濒死心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了临床预后,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对急性STEMI的治疗,应大力推行直接PCI术,以便让更多的患者最大限度地获益。
参考文献:
1 Bednar F,Widimsky P,Krupicka J.etⅡL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for pri—
mary angioplasty improves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compared with immediate thrombolysis in the nearest hospital
(one—year follow·up of the PRAGUE·1 study)[J].Can J Cardiol,2003;
·1759·
19(10):1133j7.
2 Abbott JD,Vlachos HA,Selzer F,et al。Gender—based outcomes in percu—
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drug—eluting stent(from the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Dynamic Registry)[J].Am J Cardi01.
2007;99(5):626-31.
3 Kanamasa K,Ishikawa K,Ogawa I,et a1.Preven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re.
modeling by percutaneous trans]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erformed 24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Thrombolysis.
2000;9(1):47-51.
论文作者:李延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溶栓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血管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