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颖 (解放军第252医院麻醉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
【摘要】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静脉穿刺术
[ 中图分类号 ] R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如何提高小儿静脉注射的成功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小儿头皮浅静脉、手足浅表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头皮静脉;3岁以上小儿宜选四肢静脉;慢性疾病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时宜选肘静脉或大隐静脉;一般性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肢端静脉;静脉推注钙剂、20%甘露醇及滴注升压药宜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静脉采血宜选肘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
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呈网状,血液可以通过侧肢回流于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具有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等特点,注射成功率高;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且固定相对较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光线的强弱
高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如光线太强,又是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成功。
3 针头大小选择
选择头皮针的大小是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而定,对于1~3岁小儿临床上一般选择4~5号半头皮针,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宜选用4号针头,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或较大患儿宜选用5号半针头。
4 进针手法
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于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都要估计准确,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头皮静脉、肢端浅静脉一般用直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肘静脉、大隐静脉等较大静脉用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将针尖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1cm左右再刺入静脉。娴熟掌握以上各项基本操作与技能,在操作中要做到稳、准、轻、快,胆大心细,就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5 体会
结果表明要想得到满意的成绩,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静脉穿刺前对小儿及家属的心理安慰和护士的心理准备;其次是认真选择合适的体位、血管及穿刺的针头;第三是选择合适的光线及针头的大小:第四是穿刺时进针的角度和方向;第五是对家属护理知识的指导。此方法解决了小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收稿日期:2015-11-08
论文作者:刘新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静脉论文; 小儿论文; 针头论文; 头皮论文; 静脉注射论文; 操作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