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0)04-0038-04
民主法制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建设通常包含着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根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具体的民主法律制度的创新;二是现代的民主的政治文化的构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在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偏重于对制度的建设,而忽视对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因此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效不理想,步伐较缓慢。我们认为,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制度建设的力度,而且还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政治文化的建设,使两手都硬起来,真正形成二者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而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的统摄作用,最终全面实现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转型。由于政治文化有自身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因此其建设方式与制度建设既有相关性,又有其特殊的规律,这要求既采取与制度建设相互配合的方式,又要采取自己特有的方法。以下我们就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采取了各种政治社会化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民族观以及国家意识的宣传教育,政治实践上也努力地构建和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所背负的历史文化包袱较重,加上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等,使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传统政治文化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表现为:习惯于借助传统的习俗和方式来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而不习惯通过现有的政治法律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和特权意识,尊长贵官,重言轻法,政治盲从突出,容易偏执;宗法观念严重,人身依附突出,缺少政治信任和政治宽容,容易结成各种非正式的政治团体;缺乏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政治有疏远和逃避倾向,容易产生过激的政治行为等。(注:周平:《云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页。)传统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体系和政治结构的产物,因此它对现代政治体系的建立不但不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相反它还严重地阻碍和破坏现代政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取得显著进展,就必须削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民主政治文化的号召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文化心理支持。
第一,宣传普及国家的基本政治知识,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的理性化水平。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基本是情感型的,其理性化程度低,这种类型的认同,牢固程度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为了强化少数民族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意识,必须解决其国家认同的理性化问题。途径就是用基本的政治知识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教育和宣传,并逐步树立关注国家政治活动的自觉意识。国家政治基本知识包括国家主要政治组织及其性质、作用;国歌、国旗、国徽等的基本常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政治运作程序;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等等。通过这种认知培养,要在少数民族中形成国家的统一高于一切,国家的法律高于一切,民族间的团结高于一切的观念。
第二,确立以民主选举为基础的法理型政权取向的主导地位。少数民族传统的政权合法性大都以“君权神授”作为理论基础的,而民主政治则以此相反,认为“主权在民”,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民主选举就是最佳的授予方式,合法的政权必须是通过人民选举产生的。解放后,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民主选举活动,这种产生政权的方式从无到有,逐步为少数民族所认识、认可和认同,但由于传统的政权合法性思想影响依然顽固地存在,并时常支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为了适应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尽快确立以民主选举为基础的法理型政权取向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取代目前依然普遍存在的以宗教迷信、血缘关系和家族世袭等为基础的政权倾向思维模式。
第三,逐步树立开放的政治心态。这要求少数民族要改变民族心理中的对外封闭,盲目排外等心理,建立一种开放的政治心理结构。首先,各民族都要确立起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意识,使民族间保持充分的政治信任,这是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得以建立和顺利运作的必要前提;其次,对其他民族、其他人的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政治习俗和不同政治行为要有一定的宽容精神,这是与其他民族、其他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民主规则、宪政法则的必要条件。
第四,要铸就少数民族公民强烈的竞赛规则意识,并在政治行为中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这些规则。民主政治能否建立和正常运作,是与公民对自由、平等的强烈追求,与对民主规则的自觉运用、维护及遵循有密切关系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中,首先要唤起少数民族公民对自由、平等权利的向往和追求,并树立起正确的自由观、平等观念;其次要对他们进行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逐步树立自觉、积极参与政治,善于利用政治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意识。
第五,要确立一种主动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和文化心理倾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公民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只有公民充分的、有效的、合法的政治参与,才能向政治系统输入充分的利益要求和信息资源,从而产生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保障和维护好人们的合法权益。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中,要引导少数民族公民,自觉驱除“等、靠、要”的消极依附意识和臣民意识,充分唤起少数民族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这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第六,要在少数民族中培育与民主政治生活相适应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的灌输,大众传媒的引导和实际参政体验等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水平,并努力使他们形成自发的要求获取政治信息的冲动。政治体系要不断开辟和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鼓励和正确引导少数民族的参与行为,使他们在政治实践中不断积累参与能力,丰富参与经验,感受政治参与对政治决策和政治运作过程的影响力。
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政治文化,即现代政治文化尽管可以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层层包围和阻拦下获得自发的生长,但必须有一个经济前提,那就是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况且这种自发的生长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发展中国家紧迫的经济发展任务对政治发展所提出的强烈要求,一般不允许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是缓慢的。这一点是后生型现代化国家与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根本差别。既然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加快,那么,作为为民主制度提供心理支持的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也必须加快建设步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这种问题。
既然民主政治需要何种性质和内容的政治文化,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那么现代政治文化就可以超越自发生成的原始途径,而实现一种自觉的跨越式的生成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使它迅速突破传统政治文化的藩篱和束缚,以一种较强的扩张力,逐步取代传统政治文化的支配性地位,而取得主导政治文化的地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也必须走这条路子。
政治社会化研究引入政治学领域尽管时间不长,但它用以理解政治文化的生成、扩张、变化和发展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政治社会化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方式。通过政治社会化,使政治文化得以传播、维持和创造。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主要是通过宗教活动、家庭影响、统治者的宣传活动、学校教育等实现的。在现代社会,由于大众传媒、现代教育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使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大大扩展了,从而使社会化的效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中,为了尽快地使民主政治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全方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第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促成政治观念和政治活动方式的改变。市场经济是民主政治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根基,也是民主政治文化得以生成的最原始的动力。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它在促进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的同时,也以其广泛和深刻的渗透力,影响着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孕育着少数民族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马克思说得好,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统一的市场将分散封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而且促成人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反映着商品生产关系的概念”(注:《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96页。)的形成。
第二,参与政治实践是传播民主政治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公民直接、普遍地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方式。通过直接参与可以使公民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和了解政治的运作过程,获取有关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特别是通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技能,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确立民主政治的竞赛规则、价值取向,强化对国家、对政权的认同倾向。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直接民主的建设,这是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步骤。少数民族地区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行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基层直接民主政治建设,拓展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实践的渠道和方式,特别要处理好直接民主选举、对各项事务的直接表决、群众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依照严格的民主程序组织好群众的参与活动,使基层直接民主不但成为维护群众切身权益的基本制度,而且也成为提高公民民主素质,传播民主政治文化的有效途径。另外,在民族自治地方,要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务的积极性,开辟各种参政议政的渠道和场所,使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技能和政治知识在整个参与活动中不断丰富和成熟。
第三,强化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学校是最正式、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机构,每个政治体系都很重视学校在培养人们政治情感和形成基本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都力图通过学校来传播有关的政治知识和倡导的政治观念及情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当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现状,切实改进学校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二是加强对政治体系基本知识的灌输和传播,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培养对政治体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国家和对政治体系的理性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民主法制观。特别是对民主的程序性和具体性,法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等要有充分认识。通过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彻底的民主政治文化内容的传播,使学生逐步形成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政治人格。
第四,提高大众传媒的普及水平,充分发挥它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大众传媒的出现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书籍、互联网等为载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政治信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的出现和不断普及,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不断多样化,使它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大众传媒对传播民主政治文化,引导公民的政治倾向,培养公民的政治情感的重要价值。目前的关键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落后,使大众传媒的发展受到制约。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较发达地区来说大众传媒的普及率还较低,传播的技术水平和手段都很落后,这限制了它在政治社会化方面作用的发挥。因此,尽快发展和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媒,提高对群众进行政治文化传播的覆盖率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要有效地发挥它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的作用,必须注意保持各种传媒所传播的政治信息、政治观念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即所传播的必须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内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否则,传播内容中融进了异质政治文化的内容不但不会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任何帮助,严重者甚至会阻碍或破坏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要切实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这个系统的强大政治信息传播功能,有效地传播民主政治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被称作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级组织、政权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都建立了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他们在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教育系统是我们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也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财富,为我们在新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经济本位主义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被荒芜,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使这一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要深刻反思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得失和教训,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包括组织的重建,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教育内容的丰富完善等,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加大政治知识、政治信息的含量,加强对公民民主法制的教育力度。以上我们阐释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的几个主要方式和途径。应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连续性的过程,社会化的手段也较多,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同辈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还有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施加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有些是自发形成的,具有不可控性,有些则是可以控制和施加影响的。在上述所阐释的都是政治体系可以直接控制、直接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政治体系既然要推进民主化进程,首先就应该认识到这些方式和途径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价值,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可控性,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社会化的活动,集中利用社会化的所有可控手段,形成整体合力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渐次地改造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类型由传统臣属型、地域型向现代参与型的转变,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心理支持。
【收稿日期】1999-12-18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社会化论文; 大众传媒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政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