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教学研究室 442000
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对《语文课程标准》赋予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让阅读课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语言学用”策略的运用
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语言、课文中的句式,学习课文中段落、篇章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通过这些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语言学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必须对课文“披沙拣金”,去发现,去挑选,从中提炼出常用雅词、常用句式、常用段式,以及多种文章结构模式等。这些都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素材。第二、训练内容要与课文的阅读理解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只有做好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语言学用落到实处,进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二、“朗读、背诵”策略的运用
有位语文名家在谈到朗读教学的作用时这样说:“朗读教学是一种意境高妙的文学活动。”朗读、背诵教学策略不但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朗读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培养语感,有助于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字词、篇章的记忆,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运用朗读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句式整齐、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抓住文本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朗读、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以读激情。这篇课文朗读教学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抓美词朗读。(2)抓重点句式朗读。(3)抓开头、结尾的呼应重音朗读。(4)抓重点字、词朗读理解文意。
2.充分朗读,再现文章的“诗性美”。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正如一位语文知名专家倡导:“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朗读,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诗性美,可以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可以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思想、情感。
3.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朗读优秀的文章,可以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包括好词好句,包括谋篇布局。据说老舍先生写《龙须沟》,自称对其中某些人物的生动语言,是“出着声写的,以期把语言写活”。朗读好处很多,朗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叶圣陶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这就要求我们合理选择朗读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使他们变“要我背诵”为急切地渴望“我要背诵”,使朗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落实基础”策略的运用
有知名语文专家说:“‘积累’是语文课堂教学之魂 。”目前,有一些中高段语文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那是低段该做的事情,或是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或是学生自学完成的内容。其实并不然,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伴随整个小学语文学习始终的,包括课内的学习,更包括在阅读教学中。
1.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面。(1)拼音、字、词、句的积累、识记、理解和运用。(2)标点符号的用法。(3)一般文体分类,按表达方式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按文学体裁分类,根据文学作品在意象建构、体裁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4)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5)文章结构基本常识。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等。(6)文学常识。主要指作家、作品等。(7)中外文化常识。
2.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在教学中重视重点字词句的积累,激励学生动手抄写、动脑记忆和理解的兴趣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环节都能引导学生积累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需要老师在备课中深入解读文本,细心揣摩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础知识积累丰富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拓宽基础知识的积累面。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论文作者:李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基础知识论文; 课文论文; 语言论文; 文章论文; 句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