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多,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脱节,教学方法不够合理,教学组织不够协调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全面扎实掌握。
在以往甚至现在的中职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完成整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之后开设一些实验、实训项目。这样既传授了理论知识,同时也实施了配套的实践训练。就过程而言,可以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内容的重复,教学时间长,培养目的也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固有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加以创新。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运用”知识转变。从而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训的动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的针对性
对于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很大,特别是铁道供电方向,良好的动手能力更是此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所以职业教育承担着更多更重的任务,对技能培养、能力培养、素质培养都有指标,这样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会更强。
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足,由于基础弱,自主学习性差,上课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严重。再加上最近几年,高校扩招,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学校门槛越来越低,学校教学压力越来越大。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媒体技术及实务操作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第三、“理实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缺乏操作展示,学起来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差。又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充分体现理论和实际的科学性。
第四、“理实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设施的利用率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对实物进行更换和更新,提高利用率,也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合理利用实训设备,保证设备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进而降低办学投资风险。
电气化铁路建设是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其中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以上,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由现在的3万多公里增至6万多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我国4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28座城市获批建设地铁。近五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线路达55条之多,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电气化铁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难以满足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每增建1公里铁路需要新增各类技术人员7~8人。按照新的路网建设规划测算,未来几年,新建铁路年均需求24000名技能人才。而目前国内高校和高职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年均毕业生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铁路建设和铁路设备维护需要更多高素质以及高技能的人才。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铁路人才是铁路相关学校的责任与义务。
我校是河南省唯一的以培养铁路行业技能人才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铁道供电是铁路建设发展的紧缺专业,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同专业的职业院校也仅有十余所,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
我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是河南省重点专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已为各铁路工程局培养了大批铁道供“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城市地铁的建设与运营维护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更优的培养目标,我校建立了针对供电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该项目是我校参加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以下为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电气化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小组,负责专业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具体任务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从校外聘请专家,指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等工作,规范开展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
2)经费保障
通过河南省教育厅拨款、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措建设配套资金,在专业建设中对筹集的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按进度预算投入到建设中,确保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3)场地保障
新校区搬迁后从规划到建设,供电实验、实训平台建设都作为学校重点项目,场地的划拨都已做好安排,部分平台已交付使用。
4)人员保障
学校用好引进、培养、师资培训、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相关配套政策,争取对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在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定、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调动教师和小组成员参加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在项目立项、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全力支持,确保本项目能高质量完成。
通过供电实训平台建设,巩固强化学科优势,力争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大幅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可作为本地区主要的技能交流、比赛、培训的良好平台,为河南同类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培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一方面,能够对高铁、城轨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承担在校生及社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也可以承办省市及行业技能大赛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同时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的人才队伍,提高本地区人才的整体素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供有力支持,为开展订单式培养提供了保障。也能够弥补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紧缺、实训时间少等问题,可以说,实训基地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校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并对未来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文作者:杜盟盟,姚建华,李传军,王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专业论文; 铁路论文; 学生论文; 铁道论文; 学校论文; 实训论文; 技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