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 澜 赵万霞

对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 澜 赵万霞

陈 澜 赵万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幼儿园 731200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生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制约性等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是次数较多的生活环节之一。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关键词:幼儿 入厕教育 安全

一、幼儿园入厕教育现状

随着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教师们对幼儿入厕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浣洗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学的又一阵地。虽然,教师们对幼儿入厕教育在意识上引起了重视,并逐步在行动上得到了落实,但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和对同行的一些了解,在入厕生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问题一:在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事故的不完全统计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入厕环节中。如我园幼儿厕所是集体厕所,四百多幼儿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厕所,所以上厕所比较拥挤,有时碰撞的事情偶尔也发生,由于人多地面较湿,不小心滑一下,就会摔倒在地,甚至额头磕在尿池的边角上,裂开了口子,要缝上好几针。又如,小班小朋友在集体小便时,一女孩因从小在家使用坐便器,来到幼儿园后是小便槽,不敢跨小便槽,小脚踩在了便槽里,半个身体都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惊吓后,就不敢独立小便了。

问题二:我们小班有一位小朋友跟别人不一样,每到中午睡觉后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也不向老师说,这种事情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要上厕所,他只是笑,什么也不说。后来,我们跟他家长交谈中发现,这个孩子平时大便都要有大人陪着才行。

问题三:盥洗室成了孩子们找借口逗留玩耍的场所。在一教学活动中,有两位男幼儿要求小便,但在活动前刚小便过,但怕他尿裤子,就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然而,他们一去不回来,我到厕所去找他们却发现他俩正在很热闹地玩水,把衣服都给弄湿了。

二、原因分析

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的脱节及教师对这一环节的不重视是其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对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和游戏等都制定了明确的计划、目标,但对生活活动,特别是入厕教学活动,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更没有细化的内容。由于教师没有目标,脑中无计划,所以没有详细的阶段性的实施内容,也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导,从而导致幼儿不会正确洗手,不会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等,养成了不良入厕习惯,最后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入厕安全事故。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有些教师也重视幼儿入厕教育管理,但由于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原因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忽视早期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许多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对于生活技能方面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是原因三。

三、实施对策

孩子入厕时总喜欢奔跑,而当地面有水时就会很滑,教师除了及时拖干净地面外,也把入厕环节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猜猜小动物怎么走路”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模仿小猫走路“轻轻”,模仿小乌龟走路“慢慢”等特点,来培养幼儿安静入厕的习惯。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儿歌,教师抓住幼儿的这一情趣特点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并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及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独立入厕,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同时教师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设计入厕安全标志,提高幼儿养成良好入厕习惯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在入厕及便后洗手时经常挤在一起,争着入厕、洗手。我们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幼儿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脚印上才能入厕、洗手,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幼儿入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会经常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确。为了增强幼儿正确洗手等入厕的生活常规能力,加深记忆,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建立信心的基础。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中,有许多幼儿由于胆小,又不适应幼儿园的蹲槽,常常害怕入厕,甚至大小便在身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亲近幼儿,给幼儿积极的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入厕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幼儿体验到自我服务与管路的成功与喜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把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电话、家园联系窗等,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会顺利地学会了自己入厕。

伴随着幼儿园入厕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成长。幼儿园还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让好习惯陪伴幼儿一生。

论文作者:陈 澜 赵万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对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 澜 赵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