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

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

彭志华[1]2000年在《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提高国民素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研究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对于加强高师物理系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心理学原理出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高师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对高师物理系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了定量研究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及该素质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笔者提出了两点基本假设:(1)在大学期间,每个高师生的专业素质能够初步表现出来。(2)专家按学生的表现,对专业素质指标的评分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 根据建立指标系统的五条基本原则,采用“专家经验法”,本文构建了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评价体系。依据这一评价体系,应用教育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定量测评,对专业素质分数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其分数是可信的、有效的。测评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专业素质。 根据选择研究因素的两条原则,本文确定了从以下五个具体方面进行回归分析:(1)高师物理系新生状况与专业素质的关系;(2)大学期间各类课程的学习水平与专业素质的关系;(3)专业思想与专业素质的关系;(4)课外阅读情况与专业素质的关系;(5)兴趣爱好与专业素质的关系。 在分析了研究对象的专业素质分数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从以上五个具体方面探讨出显著影响他们专业素质的因素是:(1)高考五门课程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2)大学课程中的物理基础理论课、教育理论课和实验及应用技术课成绩;(3)反映专业思想的三个方面;即:a)是否喜欢和中学生 在一起,b)是否经常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做教师的才能,C)是否愿意选修能够提高教 学水平的课程:(4)阅读教育理论、科技制作和实验方面的书籍:(5)对科技制作 和演讲活动的兴趣。然后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论的有关基本原理,对此进行 了分折。最后,围绕如何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改进高师招生和教学的 若干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定量评定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素 质实施评定,并对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冈素进行定革分析,年望能为高 师物理系定章评定学主专业票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和进了了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 考依据,并在方法卜给6]I究专业素质以新的启示。

陈波[2]2003年在《高等师范院校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之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抢得先机,竞相对各自的教育进行改革。我国的高等学校,面临着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载体,课程内容与体系就成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师,热物理课程对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热物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很迫切了。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热物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对高等师范院校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要求,对热物理教材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对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种改革方案的设想。

王冉[3]2008年在《高师《中学物理论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广为流传,开展物理教育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共识。然而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缺乏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知识和从事教育科研所需的相关技能,这些不仅导致他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呈现出在实践领域中的低效性,以及在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偏狭,也是造成他们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诱因。高师物理教育是培养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是高师院校为培养合格的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而开设的师范专业课程。在高师物理教育中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质为核心目标开发和设计一些物理教育类课程,使未来的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本科学习阶段接受系统科学的教育科研前导教育,不仅有利于基础物理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物理师范教育本身以及整个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依托当前物理教育类课程的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以面向S师范大学物理系师范生的《中学物理论文写作》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为例,采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了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的开发模式和基于物理教育类课程促进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提升的方法。文章从课程开发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在此前提下,对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原则。随后,以面向S师范大学物理系师范生的《中学物理论文写作》课程开发为实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确立课程开发项目、制定课程开发计划、设定课程目标、收集和分析课程开发原始数据、选择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做出详尽的解释和阐述,构建了一个具体可行的、以提升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为核心目标的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开发范式。最后,反思研究的整个过程,归纳总结出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工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使研究结论从个性上推广到共性,为高师物理教育类课程的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支持。

吴长龙[4]2004年在《高师热学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初探》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社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日益显著。高等教育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不断加强。个人的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发展更加重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更促使高等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STS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科学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必须在STS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首先概述了STS产生的背景、研究意义,描述了STS教育的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与基础物理教育实施STS教育比较,反观我国目前高师物理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师物理教育改革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高师物理教学改革的途径,并探讨了高师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的内容组成。 选择热学课程作为渗透STS教育的载体,对中外热学教材中STS教育内容进行调研、比较,设计出了在STS教育理念下热学内容组成的原则、方法和板块构造,并对内容实施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热学内容完整的章节体系,以及在该章节中进行哪些板块的STS内容教育。

佚名[5]2005年在《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文中提出[阿不拉·买买提]阿不拉·买买提,新疆焉耆人,1958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卫生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卫生职业教育。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各族卫生专业人才,在新疆各地卫生医疗战线上发挥着各自的骨干力量。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版画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应用》、《谈卫校解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师情况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

阮庆如[6]2017年在《1975-2011年越南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历史悠久,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教育事业一直都很重视。由于20世纪越南战争频繁,再加上国家底子薄,国家各个方面受到重大的影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范人才的摇篮,越南政府对师范教育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越南的师范教育对国家抗战和建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统一后,社会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要求促进了越南教育的发展,使其培育人才的战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历史系是越南师范院校中最早成立的系别之一,对越南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教育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发挥教育功能。1986年,越南高等教育部强调要建立灵活、丰富的高等教育体系,满足教育以及社会需求,要求利用政府之外的资金,促进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同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届大会提出了政府改革方案,提出在政府管理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发展多样性的经济。21世纪初,越南政府认识到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师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根据越南本国国情,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师范教育措施,主要系实行统一招生分配制度,积极培养山区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在2001年,越南政府通过党代会和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及策略,规划了 21世纪最初10年的教育发展计划。本文研究和分析越南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从国家统一直到2011年的发展状况,主要涉及在三大历史阶段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通过总结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借鉴中国同类高校历史专业的发展经验,指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相对优势,望借此推动越南师范院校中历史学科教育进一步发展。本论文共包括四章内容,绪论,结论等部分。绪论都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在"第一章'越南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分析越南三大越南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阶段:从法属时期到1945年的越南高等教育,1945-1954年越南教师培训的初创,1954-1975年越南师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内容描述和分析统一后越南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发展的概况。在"第二章'河内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教育(1975-2011)'"中,分析1975年至2011年越南师范院校历史教育的发展概况,以河内师范大学为例。主要内容为河内师范大学及其历史系的成立、发展与每个历史阶段的课程结构、教学文献来源、招生规模和学生就业情况等。在"第三章'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与中国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发展比较——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中,阐述了越南统一后中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学课程,河内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发展比较等。第四章"当代越南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育发展的成就与挑战",主要论述当代越南高等教育的成就,当代越南高等教育与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指出越南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谈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朱鲜峰[7]2016年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学衡派”》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其教育主张独树一帜。与此同时,“学衡派”主要成员多执教于国内著名学府,在教学与学术研究上亦卓有建树。本文以“学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对这一学派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着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指出学界目前对于“学衡派”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学衡派”成员及相关高校的研究不平衡、对“学衡派”的教育实践重视不够等,继而讨论并界定了论文的核心概念,同时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重要史料文献。第二章着重讨论近代留美学生与“学衡派”的发轫。“学衡派”主要成员早年深受传统人文教育熏陶,此后大多赴美留学,受到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学说影响,倡导“人文之学”,反对“唯科学主义”,为此后“学衡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章重点考察“学衡派”的教育主张及其在东南大学的教学活动。1922年《学衡》的创刊标志着“学衡派”正式登上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大舞台,“学衡派”一方面极力弘扬中国人文教育传统,另一方面积极引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学说,其立场迥别于时流。在高等教育格局方面,20世纪20年代前期呈现出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双峰并峙的局面,前者以“激进”著称,后者以“保守”自持。作为“东南学风”的代表,“学衡派”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展现出独特的风采。第四章着重论述“学衡派”的分流与重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衡派”成员在1924年前后逐渐星散,辗转于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高校,这一状况持续至抗战前夕。这一阶段可谓“学衡派”的低谷期,但其间亦不乏亮点,如吴宓主持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即享有极高的声望,“学衡派”在中央大学创办的《国风》杂志亦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第五章主要探讨浙江大学与“学衡派”的重新崛起。1936年4月,著名科学家、原东南大学教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此后大量起用“学衡派”成员。抗战期间,“学衡派”在浙江大学积极开展人文教育,如文学院院长梅光迪强调培育通才,国文系主任郭斌龢重视文言文教学,史地系主任张其昀倡导史地合一,可谓各呈异彩,“学衡派”创办的刊物《思想与时代》更是成为抗战后方的学术重镇,影响极大。第六章单独探讨胡先骕主持下的中正大学。1940年8月,胡先骕受命出任新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校长,成为“学衡派”中唯一担任国立大学校长的学人。在中正大学校长任上,胡先骕多有革新,并试图将民族文化与政治作更紧密的联结,但最终仍难逃被政治力量左右的命运,在1944年被迫辞职,其经验与教训均值得反思。第七章着重叙述“学衡派”的谢幕。抗战期间,“学衡派”内部因性格不合、政见不同等分歧而产生矛盾,梅光迪在1945年底因病逝世,更是令“学衡派”再度分裂。此后郭斌龢转赴中央大学,吴宓改就武汉大学,“学衡派”最终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中风流云散。第八章“结语”对“学衡派”的人文教育理念、教育成就与局限等问题展开探讨,指出“人格完善”与“文化传承”为“学衡派”人文教育理念的核心。“学衡派”在继承中国人文教育传统的同时,亦对传统教育有所反思,并通过吸取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而与西方人文教育传统建立起有机的联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衡派”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文言文教学等主张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相较之下,“学衡派”更大的贡献在于对人文教育的形态有所开拓,通过在院校、科系及教师个人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尝试,“学衡派”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及培养专家的模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王增阳[8]2009年在《实验设计中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初探》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设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显得日趋重要。因此,本文将沿着“物理实验设计—物理实验设计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提高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基本素质的策略”这一思路,对实验设计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笔者对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再研究,提出教师进行实验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其次,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物理教师开展实验设计的基本素质构成;最后,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技术素质、相关学科素质、创新素质以及探究素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把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的素质因素和物理实验设计本身两者联系起来,使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分析讨论。概括了在实验设计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构成,并对此作了理论和实例分析。本文试图弥补在教师实验设计领域中教师素质研究的空白,并且希望这些理论能在对提高物理教师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方面有所帮助。

杨果仁[9]2009年在《高师生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已成共识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师生的专业情意、完善高师生的专业知识、提升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最终形成满足基础教育要求且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立足所在学校的工作实际,基于教师教育的现实要求,结合长期从事高师生培养工作的真实体验提出本研究课题。本研究旨在考察新建本科高校高师生教学能力的现状、探究影响高师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新建本科高校高师生的教学能力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供为研究工具,采取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实习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实习基地的中学校长进行深入访谈,以考察新建本科高校X学院高师生的教学能力现状。主要结论如下:一是整体的教学能力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有非正态分布的特点,教学能力呈在明显的高低差异性;二是整体的教学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教学实施能力中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弱化趋势明显:三是在教学能力的三个维度中,教学实施能力较高,教学设计能力最低,教学评价能力不足;四是具体的能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发展不均衡。在教学设计环节,学生特点分析能力、教学内容优化能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择能力明显低于其它能力。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学媒体运用能力、教学讲解能力、教学节奏控制能力和师生对话能力明显偏低。在教学评价环节,自我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教学评价能力较薄弱。本研究还通过白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建本科高校X学院的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非正式访谈,以进一步探寻影响新建本科高校X学院高师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高师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有专业情意因素、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因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因素。最后,本研究结合新建本科高校X学院高师生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培养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提出提升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基本建议:构建系统化的高师生教学能力培养系统、完善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周尚文[10]1998年在《对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文中指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振兴我国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资源和资本,而人是知识的载体,人的素质及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在世界经济竞争和挑战面前,我们要抓住机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所以,加大高师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师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D]. 彭志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00

[2]. 高等师范院校热物理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之初探[D]. 陈波.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 高师《中学物理论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D]. 王冉.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 高师热学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初探[D]. 吴长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 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C]. 佚名.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5

[6]. 1975-2011年越南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育发展研究[D]. 阮庆如.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7].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学衡派”[D]. 朱鲜峰. 浙江大学. 2016

[8]. 实验设计中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初探[D]. 王增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9]. 高师生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研究[D]. 杨果仁. 西南大学. 2009

[10]. 对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 周尚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标签:;  ;  ;  ;  ;  ;  ;  ;  ;  

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