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着力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范生论文,着力点论文,实践能力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丛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我们该如何突破
(一)问题丛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
1.易被指责的“管理中的不足”
教育实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容易被部分研究者归因为培养单位的管理问题[1]。诸如对教育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不能给师范生以全面、科学和高效的指导;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力度不够;实习指导教师的确定具有随意性;实习指导教师认定标准的模糊性、选派机制的不规范及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评价的虚化;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等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不够;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实习没有政策保障与经费支持;实习基地学校教师的学习受训和指导工作待遇没有保障,没有优质稳定的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等等。当然,管理中诸多问题也确实影响了师范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但是管理不是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根本问题,管理只是一种保障。
2.不愿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基地
中小学等实习基地对师范生来校教育实习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师范生来校实习,可以给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改变,提升校园文化的活力;接受师范生来校实习,也可以提升本校的文化声誉,扩展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经费紧张,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经费需要承担,担心实习生的能力不强,怕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升学压力的存在,使得中小学对实习缺乏热情,出现教育实习基地不愿接受实习生的现象。
3.令人担心的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
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次数也少,导致实习内容、实习功能单一化;实习经费严重不足,高师实习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导致高师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在教育实习中缺乏积极性。绝大多数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学院要他们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实习不过是到班里上几节课而已。为了毕业和就业,他们更关注形式上的成绩,而没有认真去研究自己实习中所遇到问题,因而在实习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这样最终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二)探索与选择:为何难以避免低效质疑
针对教育实习中的低效现状,一些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期能引领教育实习走出问题从生的低效区。
1.探索之一:“通过管理保障和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
教育实习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被冠之以“管理”的问题,很多研究者都强调“管理的低效”以及缺乏“制度的保障”是制约教育实习成效的根本原因。确实,良好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增进效能,教育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确实可以归因于管理问题。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实习中的诸种问题都归因于管理问题,那么就有点舍本逐末之嫌。管理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仅仅只是一种保障。如果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内容,管理就成为一种存在内容偏差的形式保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师范院校都很重视教育实习,都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性知识,也都有比较详尽的规章制度,但是教育实习的效果仍是争议较多。有的师范院校还针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了专门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但是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管理保障,而在于有没有合理的教育实习内容。有合理的教育实习内容,合理的管理保障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否则,教育实习难免陷入走形式、走过场。对于实习学生而言,教育实习也就仅仅变成了一纸成绩和一个毕业资格。
2.探索之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观念转变”
也有研究者认为:目前高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受传统的师范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没有把握住“当前师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足造成的。[2]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实习核心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教育实习理念要从技术训练理念发展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教育实习要培养有实践智慧的反思型教师[2]。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审视教育实习,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角度思考教育实习改革,也是深刻的。毫无疑问,教育实践需要科学而合理的教育观念。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实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实践者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实习观念也确实受到行为主义主导的教师发展策略影响。比如教育实习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为追求目标,强调教学技能等等。但是,一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在短期内,通过教育实习来改变某种教育观念、形成教育观念也很难见效。而且,观念和理念的形成和转变是一种软性的评价,不易客观把握。另一方面,课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核心构成,把教育实习的目标确定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践中的操作。
3.探索之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照下的教育实习
把教育实习当作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看待,[3]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度来认识教育实习,这是教育实习观的一大进步。由于诸种原因,我国教育实习一段时间以来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为重要目标,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学技能训练,而忽略了教育实习的“课程”性质。教育实习确实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些性质,比如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但是把教育实习当作一种单一的课程类型,却也值得商榷。
客观看来,教育实习作为一种“准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它的表现形式与表现类型不仅仅只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类型的一种,它是教育实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教育实习也可能采用其它表现形式,比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课程形式。而且,无论何种课程类型,都是课程内容的外在表现。因此,教育实习的改革支撑点应该是在实习目标和实习内容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课程类型选择上。
4.探索中的思考:我们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师范生教育实习
纵观上述三种教育实习改革的取向,我们发现:管理取向的教育实习改革是一种外部取向的教育实习改革,这种改革是建立在教育实习目标以及内容均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目标和内容,管理的保障就成了形式上的过场;“观念变化”的取向强调把教育实习改革置于教师专业成长背景之下,在理论上富有深度和启发性,也紧紧把握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但是缺乏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向的改革注意到教育实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课程”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但是把教育实习缩小为单一的课程类型却值得商榷。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着力点是什么呢?
二、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着力点
(一)课程实践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实习的必然目标
教育实习的目的是什么?一般都认为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把平时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使他们基本上具有在中小学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的工作放在指导实习生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方面,实习生的精力也主要放在如何备课、上课,以获得一些有用的经验方面。教育实习的目的是塑造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服务。
无疑,塑造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是教育实习目标的一部分。但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只是作为课程实践能力中的一部分。它仅仅只是课程的实施能力,而不是教育实习目标的全部。过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以中央集权为主,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都是由国家制订,因此,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都受到了硬性的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内容也仅仅只能停留在教学技能的塑造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体验上。因此,传统的教育实习注重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而不是课程实践能力。伴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及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重视,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日趋重要。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必然转换到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上。
(二)有效而易操作的着力点:教育实习改革中的师范生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与塑造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一样,师范生教育实习中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操作性。这种现实操作性来自于课程实践能力构成的清晰型。课程实践能力构成的清晰明确形成教育实习内容的清晰明确,使得课程实践能力易于观察、测量和评价。
课程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理解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实践的能力。它包括课程的理解能力、课程的编制能力。课程的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课程表现形式的把握和课程类型的区分。课程的理解力具体到教育实习中,主要表现在对实习学校教育目标的理解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的理解、选择和应用上。课程的编制能力又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它一般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部分构成。
在教育实习阶段,学校应至少要求每一位师范生结合实习学校实际撰写一份课程规划,锻炼实习生的课程规划能力。实习阶段结束后,实习生的课程规划本身就成为实习基地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为实习学校提供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方案,也提升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课程规划就是课程工作者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过程。课程规划阶段最终要形成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课程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教育实习中,我们一般比较注重课程实施层面——教学实践能力,而忽略了课程规划能力。但是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普及,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程规划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实习阶段,和突出教学实践能力一样突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习阶段的课程实施能力就是传统教育实习中所强调的教学技能的习得和教学行为的塑造,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实习生自己撰写的课程规划方案的执行,另一种是实习生执行学校已有的课程规划方案,比如某门学科的具体教学。课程规划阶段制定出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只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教育实习中,要培养实习生根据选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把课程中蕴含的知识和经验、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实习生把课程计划变为行动,把课程领域转变为教学领域,自己的角色也从课程工作者转变为教学工作者,进而成为教学组织者。
教育实习中的课程评价能力主要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包括评价课程表、教学任务、学习方法、学习风格、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风、学风、教学设备等。在此过程中,实习生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结果,又有哪些非预期的教育效果,自己又该如何进行调适,使课程实施得更加高效合理。
可以看到,在教育实习中,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拓展与衍生,它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也应对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在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中,进行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切实有效的着力点,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只有把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作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真正通过管理等来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实习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