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林外史》中周进的人物形象论文_王薇

浅谈《儒林外史》中周进的人物形象论文_王薇

(黑龙江大学,150080)

摘要:《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经典的文人形象,作者用讽刺戏谑的手法刻画了周进在封建科举制度的社会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这一典型形象。周进的性格是复杂的,他既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受害者,也是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迂腐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一代有一代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僚机制和社会系统下变的性格扭曲异化。

关键词:周进;科举制度;毒害;异化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讽刺小说,鲁迅曾评价其:“秉持公心,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中古代讽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小说写出了官场中的黑暗、官吏的腐朽、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同时也通过封建统治阶级写出了对于考取功名、学而优则仕的一类儒生的腐朽愚昧。在淋漓尽致的嘲讽戏谑中表现出作者对官场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被科举制度所摧残的儒生们的批判和同情。

周进是儒林外史里的第一个主要人物。在故事之初是极凄惨的。在第二回中出现,已经60多岁了。他是一个落魄的老书生,一辈子也没有考中秀才,在给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县衙里一名顾姓小吏的儿子当家教。三年后学生顾小舍人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的私塾来教书糊口。开馆时,照例设宴招待周进,年轻秀才梅玖知道他只是个童生便尽情的嘲讽他,后来的王举人也一直冷待讽刺周进。说明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划分是一个可见的标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这些文人士子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可以考取功名就可以高人一等,王举人对年长自己三十岁的周进也是没有丝毫的尊重。之后,夏总甲嫌周进呆头呆脑,不知道来承谢,由着众人把他辞退了。周进在家日食艰难,为了谋生只好替一伙商人们记账,去了省城。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想起自己大半生都在追求考取功名却没有结果,想到此前所忍受的侮辱欺凌全部倾泻出来。

“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内心酸苦绝望与希望倾泻无遗,这也是周进撞号板的原因,这是社会的因素也是周进本人迂腐和懦弱的性格促成的。周进撞板,因为他深知:除了科举,自己无法自食其力。士人被科举制所摧残,这也是儒生的可悲可怜可笑之处。作者在讽刺知识分子对科举执着的同时也是对儒生给予了无限同情。科举制度将人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把人的性格变的扭曲异化。

后来,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的突变,竟然中了举人进士。如果说从前在薛家集的郁郁不得志、卑微落魄、被人冷眼相看,此后的人生却是春风得意顺风顺水。又相继中了御史,做了学道,一路顺利的当了国子监司业。拜县父母、学师,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他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被恭恭敬敬地揭下来裱好;辞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周进的喜剧结局与之前看见贡院的号板悲伤到极致而撞倒的情节相对比,是对执着于科举考试的儒生的讽刺。做童生时所受的凌辱与中了举人进士之后被人巴结的鲜明差异,用强烈的对比展示人物行为前后的矛盾,揭示了戏剧性的现实生活背后所隐藏的悲剧性内涵,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中蕴含着的社会悲哀。吴敬梓写出了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转变,在写主角的同时,也揭示出社会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小人物,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写尽人性、社会的薄凉。批判讽刺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虚伪性。

在这样侵蚀人性的社会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生活的周进,也有他性格的不同面。卑微底下受尽邻里嘲笑,事事看人眼色不免形成了他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但在他身上也有读书人应有的仁心和忠厚,表现在他在暮年登上进士之后看到穷困潦倒,花白胡须的童生范进时的心生怜惜,同情他隆冬腊月里还穿着麻布衣服,戴着一顶破毡帽,冻得乞乞缩缩。而周进看自己身上却是绯袍金带,何等辉煌。眼前的范进就好像是当年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自己,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看到范进和当年的自己一样那样渴望中举,便心生怜悯,想要提拔范进。在当时腐朽封建的制度下多数的考官是不会同情像范进一样考到了五十四岁的人,同样是六十多岁登第的周进对范进的卷子看了一遍又一遍。“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好、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坐了一会,不见有人交卷心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生机,也可怜他志苦。’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足以见得周进对下层的小人物的照顾和用心,细腻而动人是个富有同情心、忠厚仁义没有被科举制度变的异化的读书人。与那些已经被社会封建机制和虚伪科举制度同化了的丑恶嘴脸形成对比,作者身为士人,洞察其中奥秘,暴露其丑态格外深刻。两个历尽辛酸的老童生,头撞贡院号板的周进和中举发疯的范进,令人看过心觉好笑,却在骨子里蕴含着深刻的悲剧内容,这都是在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典型环境之中形成的必然结果。

周进的性格是迂腐、忠厚、懦弱的糅合。通过周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不难理解这样的性格形成是受到科举封建制度的毒害。作者用戏谑、讽刺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封建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痛苦挣扎,感受到了科举机制深深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变的喜极而疯、绝望而泣。周进和范进的命运终究是幸运的,能在暮年登第扬眉吐气,可是他们对于追求功名利禄执着的态度、愚昧腐朽的性格却是这一时代所逼迫下形成的,是科举环境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贬低被羞辱,每日吃食艰难受人白眼。而在取得名次之后生活的境遇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反转,人物的态度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同样的人却因功名而生出不同的面孔,前后的态度有着鲜明的对比,暴露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性格的扭曲,写出了在这样的社会里可悲、可笑自身却浑然不觉的小人物的异化。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论文作者:王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儒林外史》中周进的人物形象论文_王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