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比较发达,而在新形式下,我国的建筑风格正慢慢将不同的风格融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建筑工程技术,这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工程队伍进行建设。要想使土木工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使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完善途径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为尽快尽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保证企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被市场淘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的社会发展就在不断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各个行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样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了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以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来看,由于我国建设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急需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为基础,适当的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去进行技术的创新,使建筑行业达到一个可循环性的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使整个建筑行业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为了推动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创新是其中必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技术的创新能够减少土木工程建筑过程的成本,使建设更加富有科学性。同时当今的建筑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集团。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稳健的发展。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2.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流动性和固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作业方式既是流动性的,又是固定性的。这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作业需要。通常情况下固定性主要是指针对固定的施工技术,此技术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且比较稳定,如钢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而流动性主要是依据施工作业人员的流动而展开,在确保标准及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其最大的特点则是多变,要依据不同实际施工作业进行施工技术的完善。
2.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渐变性
渐变性主要是指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实际施工作业需求及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施工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作业流程,作为施工作业人员要能够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进行合理的施工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方式。
2.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性
任何一项施工作业都必须站在一定高度,也就是整体施工作业情况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单一、片面的。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作业而言也不例外,它是由多个施工作业环节而组成的,所以在施工作业时必须相互配合,每一项施工都是承上启下的,要想保障施工作业质量,就必须加强紧密联系,从整体上去把控和完成。
2.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
上文已经阐述过,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工程。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变化较大,尤其是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较难控制,如气候变化等因素。所以要求施工作业时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确保质量,降低因素对其影响和干扰。
3土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作为发展中的建筑企业,其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上,要想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首先就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的重要性。此外,在施工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要能够全面考虑到现阶段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下文主要就从多个创新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和地基土方旋挖施工技术这3个方面。
3.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各种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在这其中,能够有效保证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就是深基础施工。因而在当前土木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中,深基坑支护对施工技术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各个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不同,因而在深基坑支护方法上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混凝土灌柱浇、人工挖孔柱和预制柱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相关建筑施工单位要能够采用适当的支护技术来确保施工质量。在目前,相关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适用于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软件,但是因其使用费用较高,因而没有得到一定的普及,在此情况下国家和政府应该增加投入解决深基坑设计的经济性问题,并鼓励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创新。
3.2新型预应力技术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创新
在实际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大多数施工单位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对于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因体外应用力属于在混凝土截面外布置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在此过程中,其所对应传统布置在构建截面中的预应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具有无黏结或有黏结的预应力。在通常情况下,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跨度比较大的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桥道建设等。将这种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新技术中的黏结体系所产生的摩擦比较小,因而有助于相关人员在后期进行的施工维护工作;而无黏结体系则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比较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指施工单位在利用单根张拉进行施工作业时,基本上不会带来摩擦力的损失。而在传统预应力施工技术中,其会给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3地基土方旋挖施工技术
对于这种施工技术,其主要应用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作用就是为高层建筑施工奠定扎实的地基基础,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进行钻孔方式所产生的质量差异。在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旋挖方式在减少人工作业成本和提升钻孔施工作业效率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而这种施工技术已经在工程施工中成为常态化。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要想能够保证挖旋效果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该技术进行改进。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4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途径
4.1实现机制创新
通过对我国当前土木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想要实现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对现有机制进行创新,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创新团队,打造出适合当代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案,将机制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建筑企业要对现有的员工开展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传授相关知识,通过优化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建筑企业要积极从社会中吸纳思想先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人才,增加企业内部人才的良性竞争,鼓励所有人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最后,企业还要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经济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经济惩罚。
4.2实现技术创新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以及综合性,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成本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与企业成本控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筑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突破以往的固化思想和传统理念,在实现机制创新的同时,加速开展技术创新,以先进和科学的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保证,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4.3实现理念创新
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想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在注重创新施工技术的同时,实现施工理念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紧跟时代科技发展趋势,改善以及更新施工技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首先,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开展成本控制培训,提升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并且在施工技术创新中投入大量资金,给予创新行为以资金支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其次,对于管理环节和施工环节,要适当的开展制度创新,增加工程效益、控制施工成本,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企业效益,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新局势下,创新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稳定以及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可以切实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减少生态破坏,对实现自然与施工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给予施工技术创新以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怡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OL].工程技术研究,2017(10):78-79[2018-03-29].
[2]袁艺.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问题的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7(09):153+156.
[3]周合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148+145.
[4]齐晓语.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82-183.
论文作者:岳维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土木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预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