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蓼沿中心小学 福建 福州 350504
摘 要:针对诸多因素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开展活动受限,学生活动不充分,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进行了长久的理论学习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发现课堂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创新模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互助”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生动实践。
一、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好学”是“学好”的前提。教师要顺应小学生爱探究、好玩耍等天性,为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很自然地参与到学生互助合作学习中去,并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互助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二、把控课堂时间,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时间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开始活动就会忘记时间、无限延伸。教师作为“总导演”,不仅要引导学生精彩“演出”,还要避免前松后紧,让互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提前预设任务完成的时间和程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尤其要注意在互助合作学习之前,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不能确保是否正确时,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才有必要和成效。
三、课前约定互助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习惯
1.每节课都要做到“我学、我思、我展示、我总结和我过关”,避免小组交流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每节课都能大胆参与,以展示自我为荣耀,以不懂装懂为耻辱,养成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3.既要做个“好演员”,又要做个“好观众”,赞同报以掌声,反对和补充以手势示意,养成认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探究、展示等互助学习时,学会换位思考,不争抢风头,不做没必要地争论和争吵,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遵从互助合作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因素,成立四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1.根据学生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的差异,设置座位图,有序分布1-4号学生,形成四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每名组员在组内均有不同的角色,小组设置好之后,可以根据生情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兴趣盎然。
2.制定互助合作学习规则,训练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则:(1)有大局意识,服从组长安排,积极参与活动。(2)不以活动为说废话、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的契机,做好自律。(3)有争议时,不可争出风头,较劲斗气,要请1号同学或老师仲裁。(4)互助合作学习和展示时,不可推诿,要互相补位、齐心协力。(5)全组要上下齐心,注重全员发展,共同进步。
3.选择适当的互助合作学习时机。互助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能滥用。英语教师要根据课时内容、学生实际学情和教学环境等综合情况,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五、小学英语课堂的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基本模式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在我校高段的英语课堂已形成了互助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教师下发互助合作学习任务-学生自助学习-1号学生分派活动任务-组内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组间或全体交流展示、教师调控-互相评价、巩固合作-互助检测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
这样的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定位,教师-“导演”,引导、调控、帮助、总结,设计并实施整节课的“演出”;学生-“演员”,根据“剧本”的性质、难易程度,确定2人还是4人互助合作学习。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存在异议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2员同学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做好调控,帮助学生解疑。对同一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时,还可通过组间竞赛或游戏等方式展开,能够有效巩固互助合作学习效果,增强组员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仲广群 《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2014年10月。
[2]庞国斌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林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时间论文; 课堂论文; 小组论文; 模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