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城市化水平也与时俱进。随之公路桥梁的建设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新层次的要求,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严重,其中公路水毁随是考验公路行业及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就公路桥涵水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工作经验以及理论研究进行探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更好的解决公路桥涵水毁问题。
关键词:公路工程;桥涵水毁;问题探讨;解决措施;防治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交通量也日益增大,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我们国家的一些干线公路以及近几年来新建成的高速公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其中,桥涵水毁问题最为严重,近几年来,公路水毁问题成为影响我们国家交通网络以及公路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我省7月中旬交通中断路段:G310线牛北路麦积区东岔镇龙凤村龙凤1、2号桥,S206线大姚路武都区洛塘镇,S313线舟曲县南峪乡,每年汛期全省不同地区都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毁。本文将就公共路工程中出现的桥涵水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推动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
一、产生桥涵水毁的原因
现对我们国家近几年出现的公路桥涵水毁的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很多,下面就这些原因进行具体论述:
气候条件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气候的温差较大。降水量集中且多是暴雨天气。暴雨天气频发,气温较低,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我们国家的部分公路工程施工困难较大,施工结束之后,公路长时间受到雨水侵蚀,公路工程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桥涵的选线布置不合理,一般来说,如果桥涵的选线布置受到地形的限制或者设计的时候不在雨期,可能导致桥涵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桥涵的位置如果设置的不合理,将会使桥涵的汛期排水不畅,从而导致桥涵积水,整个公路工程出现问题。
桥涵设计在水文流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国家的桥涵水文分区十分不均匀,因此可能导致早期的水文观测点没有更新,水文观测点出现一定的遗漏以及其他问题,近几年尤其甘肃省比以往年份夏季雨水猛增,水害频发,这些问题你将会导致桥涵的布局、大小、基础埋深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问题。
桥涵形式以及孔径的大小设计不合理,一般来说,如果将桥设计成涵洞,大孔径设置成小口径,就会导致排水不畅,从而进一步地引起水毁事故或者漂浮物堵塞洞口等现象。
桥涵设计进出口形式或者是施工材料类型不合理,在进行桥梁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选用相应的防水材料,这样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就必然会导致水毁现象,桥涵下沉等事故。
桥涵的基础埋深不够深,这种情况使得桥梁公路在冬季漫长的严寒侵蚀以及冻土等特俗环境的侵蚀之下,产生了冻胀现象,这种现象使得设计遭到一定的侵蚀以及破坏,使得墩台出现变形,墩台的变形可能导致整个公路工程产生相应的位移以及裂缝,这种裂缝可能进一步的在洪水到来的时候不稳固引起水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桥涵的防护措施不足,造成桥涵水毁的主要因素是夏季的暴雨,一般来说我们国家部分地区的夏季突发性暴雨较多,而当地的桥涵在设计以及施工的时候没有针对这种暴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处理,没有设置相应的截水墙、导流坝、急流坡等,这种现象使得洪水来临的时候桥梁没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进一步的直接冲毁洞口、锥坡、河床铺彻等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基础不稳定,产生倒塌现象,从而进一步产生水毁。
桥涵保养以及维修工作不过关,我们国家大部分公路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就置于一旁,将保养以及修护工作当做无用功或者累赘,加之怕产生后期的额外费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一些八九十年代修建以及设置使用的桥涵保养工作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当今的交通量并重载超限负荷,这种情况可能进一步导致裸露面的老化现象,砌体开裂现象,极其容易引发水毁。
二、防治桥涵水毁现象发生的建议以及措施。
通过以上对桥涵水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阅读,在防治桥涵水毁工作方面有如下见解:
在施工之前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我们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排名第三的国家,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以及各个省份之间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各个省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较大,交通网络、水文、流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想要更好的防治桥涵水毁问题,我们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地点进行系统的调查,根据当地的降水量、气候条件、地理特征、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桥涵的位置以及孔径的结构符合当地的标准,可以更好的推动解决水毁现象。
设计必要的防护措施。桥涵的位置以及河道上下游的流水量,特别要考虑汛期时候的上下游的流水量,然后在桥涵的上下游交汇处设计一定的戒水墙,并利用这些截水墙来阻挡需求你是后的水流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桥涵水毁现象的发生概率。
严格把握施工工艺以及相关的工程质量要求,桥涵施工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应的技术过硬,专业能力极强的施工队伍。施工材料要尽量选择一些符合相关规定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的防水材料。严格保证施工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施工任务,确保施工全过程都符合符合标准规范,对于一些不合规的工程要严格,重新返工,彻底防治一些“豆腐渣”工程投入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后期维护工作,工程施工投入使用之后,不是万事大吉了。在施工完成之后,还要定期的按照规定对施工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及时解决,对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强对防护工程的巩固以及病害处理。汛期时加强巡查力度,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工程进行严格的返工,确保每一个工程都符合规定,严把质量关,重视养护。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出现问题、老化的工程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维修,确保防护措施的保养以及进水出水口一直保持流畅。唯有这样才能在汛期的时候防治出现桥涵水毁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地解决桥涵水毁问题,就需要不断的优化相关的设计,严格的保证施工质量,重视后期的巡逻以及检查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这种做法不仅仅可以防治桥涵水毁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可以防治其他的相关的自然灾害,为我国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蒲继光.公路工程桥涵水毁问题探析[J].青海交通科技,2017(01):97-98.
[2]弋珂源.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桥涵抗水毁设计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
[3]马保成,王效华,周兵.公路小桥涵水毁灾害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03):15-17+30.
[4]付长建. 秦巴山区高等级公路桥涵水毁调查及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08.
[5]刘伟. 山区公路小桥涵水毁机理及其抗水灾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
论文作者:李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桥涵论文; 公路论文; 现象论文; 国家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汛期论文; 交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