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海南 海口, 571159)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对手术器械清洗存在缺陷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清洗缺陷发生率为3.96%,实施后降为1.7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91.078,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有效降低缺陷率。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Promoting cleaning quality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 Lin Huiling, Zhou Yanjiao. Department of central sterile supply of the 187th hospital of PLA, Haikou 5711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海南 海口, 571159)
周燕娇: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林惠玲,linhuiling@126.com]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the cleaning quality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Methods A QCC group was set up and the QCC knowledge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After the activity theme was design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leaning quality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lanned and performed. Results After the performing of QCC activities, defects ra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clean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96% before performing to 1.78% (χ2 = 91.078,P<0.01) . Conclusion QCC activities promoted the cleaning quality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lowered defects rate effectively.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urgical instrument; cleaning quality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发组织成的活动团队,通过团队协作、群策群力,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科学运用各种工具及手法,持续地进行提升活动质量的小组[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对全院物品实施集中供应以来,为了使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开始将品管圈方法用于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男1人,年龄24~54岁,平均36.69岁;岗位:护士8人、工人9人、消毒员4人;学历:本科2人、大专4人、中专6人、高中9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2 实施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并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
①建立品管圈:由科室相关人员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共6人,其中圈长1名,由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名,由质量管理组长担任,其余4人为圈员,都是业务技能强的护理骨干。以圈会为活动形式,集思广益,共同决定圈名为“清洗圈”,目的为共同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减少器械返洗率。② 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先由圈长和辅导员外出参加品管圈知识培训和实地考察,并及时组织圈员学习,并成立科室品管圈培训班,增加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全体圈员了解品管圈的特点、活动原则及方法,把握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及关键点,即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现状及原因分析→制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成果→制定标准。每周开展1次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活动时圈长应注意激发全体圈员发挥作用,尊重每个圈员的意见,鼓励圈员不断创新发展,最后由圈长统一意见,由辅导员记录会议内容。
1.2.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集中提出需解决的问题,综合政策规范、紧迫性、重要性、圈能力评分情况,其中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得分最高,圈员一致认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是我科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直接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从而影响手术切口感染控制工作。故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选题。
1.2.3把握现状
2013年12月为现状调查阶段,圈员通过给手术器械检查包装成员和手术室洗手护士发放调查表,请她们登记手术器械清洗存在的各种缺陷,记录结果:2013年12月共清洗手术器械10822件,其中不合格429件,缺陷发生率3.96%。2013年12月手术器械清洗缺陷发生情况见表1。
1.2.4 分析原因
汇总存在的问题,从人员、器械、方法及其他4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导致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发现均是成列在鱼骨分支末端的问题,见图1。
1.2.5设定目标
根据选题过程当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清洗圈”圈能力为60%。运用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96-[3.96×75.75% ×0.6]=2.16,设定目标为2014年5月31日前每月手术器械清洗缺陷发生率从活动前3.96%降低至2.16%。
1.2.6制定对策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对相应的重点问题制定对策,并应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持续改进管理方法进行实施。(1)加强规范化专业培训: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掌握专业清洗知识和技能,规范清洗操作。(2)规范清洗操作细节:清洗前先将器械预浸泡和漂洗,并将所有手术器械分拣,需要拆卸的正确拆卸,轴节完全展开,清洗前先用自来水冲掉较大的污物,再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清洗时注意对手术器械的管道、连接、缝隙、不平滑表面重点清洗。清洗机清洗时规范摆放器械,避免装载器械过多、重叠放置、轴节闭合;所有的清洗方法都应给足清洗时间。(3)采用综合有效的清洗方式:根据器械的材料、构造、污染程度采用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法,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对管腔类器械,先使用专用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再用超声机清洗;对精密复杂和有机物污染较重的器械,先用多酶液预浸泡后用手工刷洗,再用超声多酶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机清洗。(4)规范预处理: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预处理,如不能及时回收清洗,应采取保湿措施:将手术器械轴节部位展开,用1:200多酶液浸泡保湿或喷保湿液,向临床科室宣讲手术器械保湿相关知识,取得使用者的理解和配合。(5)选择适宜的清洗剂:根据手术器械材质、污染物种类选用适宜的清洗剂。如无机物污染的器械选择酸性清洗剂;有锈迹的选用除锈剂;有机物污染的器械选择碱性清洗剂预洗,再用多酶清洗;多酶清洗剂能快速分解人体的各种有机分泌物,去除器械表面微生物,使用时现用现配,浸泡时间2~5 min,超声和搅拌可减少浸泡时间,有机物干结时至少浸泡20 min,水温30~40℃ 。(6)清洗后手术器械及时打包灭菌:器械清洗彻底后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进行保养,确保对器械的有效灭菌;用烘干方式进行干燥处理;加强手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监测;清洗后手术器械不宜长时间放置,在2小时内及时打包灭菌,以减少器械上残余微生物繁殖。
1.3 评价方法
2014年5月品管圈活动进入评价阶段,通过给手术器械检查包装成员和手术室洗手护士发放调查表,圈员以与活动前相同方式调查手术器械清洗存在的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器械清洗缺陷发生率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各调查1个月的手术器械清洗情况,品管圈活动前、后1个月分别清洗手术器械10822件、10648件,手术器械清洗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96%、1.78%,实施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1.078,P<0.01),见表2。
2.2 实施品管圈的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
进步率=(活动前缺陷率-活动后)÷活动前×100%=(3.96-1.78)÷3.96×100%=55.05%;目标达成率=(活动前缺陷率-活动后)÷(活动前缺陷率-目标值)×100%=(3.96-1.78)÷(3.96-2.16)×100%=121.11%。
3 讨论
手术器械的清洗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环节。器械被血液、脓液等体液污染后,这些污染物常常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如果这些器械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不能被彻底清洗,细菌即会在手术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生物膜[2]。生物膜影响化学消毒剂、杀菌剂的渗透和杀灭效果,使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增加,灭菌失败[3]。因此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关系到消毒灭菌质量和院感控制。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清洗缺陷率为3.96%,其中有污迹、有锈迹、有残留物的构成比最高,成为活动改善的重点目标。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器械清洗缺陷率显著降低为1.78%(P<0.05),其目标达成率为121.11% ,进步率为55.05%,成效显著。
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管理效益和执行力。品管圈活动小组是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而自愿组成的小团体。强调让圈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 [4]。工作质量也不再是以护士长要求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实施持续改进[5]。全体圈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在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实施措施、评估成果的整个过程中,人人积极参与,加强了圈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充分分析了影响手术器械清洗的多重因素,并据此制订了详尽的解决对策,解决对策提出后,经过全体圈员充分讨论,在综合大多数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措施。因此,品管圈工作方法不仅帮助我们建立了团队精神,也使对策措施更有效得到执行,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益[6]。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有效降低缺陷率,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雅玲,李青文,高凤久.品管圈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2934-2935.
[2]陈艳,谭思源. 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分析与解决对策[J]. 吉林医学, 2013, 34(29):6145-6146.
[3]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
[4]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5]国秀娣,陆俊,李益民.持续质量改进报告160份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11):970-972.
[6]周淑萍,许晨耘,柯雅娟,等.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7):9-11.
论文作者:周燕娇,林惠玲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手术器械论文; 品管论文; 缺陷论文; 质量论文; 器械论文; 对策论文; 方法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