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少媚

发现式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少媚

陈少媚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开放大学

摘要:关键词:发现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我国近二百年以来的国家发展历程为基础,分析我国如何从孱弱的旧中国走向了新中国的自强道路,我党、我军从一次次艰难困苦中坚定前行,不畏艰险,在前进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是我们面对于不同时代的一次又一次的高瞻远瞩。学习近代现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历史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让发现式学习模式贯穿整个过程。

一、发现式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意义

(一)发现式学习模式的教育理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政治为主基调的一门学科,在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要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首先是确定这门课程的正确政治方向,老师要为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其次是强调对问题和事件具有深度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自己对问题深入展开讨论,最后要以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思路进行解析和研究,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普通视角传递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角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对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有所联想[1]。

(二)发现式学习模式的作用

发现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将"政治觉悟"、 "理解程度" 、"思想深度"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学习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研究和分析近现代历史问题上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分析历史、研究事实、探讨问题、头脑风暴的一系列环节中不断突破自己,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生有逻辑性的链条,让学生的学习模式具有环环相扣的效应[2]。

(三)发现式学习模式的教育目的

发现式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张将问题进行情景化设定,然后针对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分析问题,老师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和历史进行大范围分析,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探究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以问导学"、"以发现促思考"等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钻研。兼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展望未来能力双重意义,让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成坚定保持信仰的决心。

二、发现式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发现式学习"认知

发现式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帮助学生去认知学习知识理论,并养成学生自行发现,自行探索的学习习惯。发现式学习模式中的"发现"本身就是针对于以前未曾接触,或者未曾想过的问题进行探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以前未知知识"进行了解和探寻,还要对"所有未知知识"进行探寻,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和话题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排名是第一,而导致我国国力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都有哪些,有人认为是鸦片战争,有人认为是庚子赔款,发现式学习需要学生不断探究和发现,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和发现内核原因,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新的学习模式有自己的正确认知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3]。

(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也是符合目前教育特点的思想政治指导用书,但是实践教育中需要将"纲要"和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吸取知识。譬如我们在讲解"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当时的中国及世界形势,如果当你"穿越" 到了那个历史时期,那么应该怎么样看待辛亥革命的爆发,在救国道路上如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高校学生更愿意接受新媒体、新形式的教育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高的前瞻性,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促进发散思维发展,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加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的新鲜度,让学生可以乐在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发现式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教材重点的剖析

发现式学习首先要注重教材的重点,将教材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核心思考并展开联想。我们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十月革命在中国传播的章节为观察角度,马克思主义由俄国传入我国,它的传入是我国近现代史中思想潮流解放标志,而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思想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节点。老师需要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明确这一章节的主要问题,即是十月革命之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媒介"、我国先进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从资本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从以上已知条件和问题中,我们可以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已经有了很多思潮革命在传播,但是其他思想变革也在接连受挫,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崛起的,并从不被认知的思想变成普遍认知的制度,最后成为了中国人的最重要的信仰和观念,十月革命的成功和经验启发了中国的先进人士,进而在有识之士的实践和摸索中逐渐将这一思想确立为拯救民族、改造国家的重要精神武器,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在新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中间,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十月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着关键作用,而深入的问题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国人的信仰依靠的是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发力造成的,注重教材重点的剖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在引导下进行思考[4]。

(二)加强教学思路和内容的设计

发现式学习模式除了老师引导有着重要作者用,还要对于学生要采取积极的"发现式"思路指引,这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容设计和思路设计。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就是"三连问"教学法,即当讲述一个近现代历史事件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问"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十月革命和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关系上,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利用发现式学习模式的连问,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前,我国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和探索。学生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就有过传播迹象,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于日本,他是最早介绍和谈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随后也有不少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传播和介绍,这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答,然后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会遍地开花,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振,也正是十月革命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传播的最佳效果,让中国人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种革命思想的存在。那么"怎样的条件才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呢",在毛泽东之前有很多先进人士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介绍和推荐,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很多都是为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主义"所服务的,而中国共产党在结合本国国情后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救国的唯一精神思想。学生的思路要一直被这样的引导式提问牵引着,发现式学习正是样各种问题所环绕才能让学生有所突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从建党、建军、建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都是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走过来的,走出了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党通过理论的时代创新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推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广大高校学生指明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发现式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并广泛听取高校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这种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带动学生思想觉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传武.以学生为中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操作策略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9(3):6-10.

[2] 李玫姬.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昌吉学院学报,2019(1):65-68.

[3]张卓莉.十九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4):121-122.

[4]李佳俐,张亚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提高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93-94.

论文作者:陈少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发现式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少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