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二曲镇西街小学 710000
摘 要:本文从创设课堂、问题、展示、训练等情境的策略,分析了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的原因,突出了情境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堂利用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语文情境教学也为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能够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儿童之所以能进入情境,是因为情境有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场景的形象。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春晓》时,我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一首古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就是——《春晓》,一起背一遍好吗?”学生轻松背完之后,接着引导:“春天来了,清晨下了一场雨,空气清新极了,鸟儿快活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随机播放课件,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学生都兴奋地竖起耳朵,瞪大好奇的眼睛,仔细听着。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这可爱的鸟儿在哪里呢?对,她在大自然中,让我们循着鸟儿的歌声,走出教室,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寻找春姑娘美丽的身影吧。请闭上你的眼睛,我们出发喽——”马上播放欢快的曲子,让学生尽情想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好春色。一段曲子终了,我让学生睁开眼睛,自由谈谈自己刚才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春景。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樱花盛开的美景,有的说看到了茂盛的大树,还有的说看到了一些蝴蝶在田野里飞舞……在学生们兴趣盎然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他强调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我认识到《王二小》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对此了解甚少。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为了再现意境,我采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新课伊始,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小英雄的形象,使学生对王二小油然而生敬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课文即将结束前,我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段,让学生边听边提问: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歌声中,学生再次体会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品质,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对小英雄王二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创设展示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在学校语文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展示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表演,把枯燥的课文变成人物栩栩如生的课本剧。我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在大脑里“演”出图像,这才达到了阅读的效果。表演与阅读相结合,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想象,丰满了人物的形象,学生有了更多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鲸》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以《鲸的自述》为题,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去写,去表演。听到表演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趣。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马上以《地球之最——蓝鲸》为题即兴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我生动形象的语言、夸张的肢体语言、传神的表情把蓝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演得活灵活现,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使劲地为我鼓掌。
四、创设训练情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 创设训练情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探讨训练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发挥集体优势、智慧,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益。如在训练学生写《校园里的童话》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满校园里寻找童话,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特有的童话素材。情境的超越使学生的思维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丰富生动的课堂情境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善于在形象思维中学习。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尊重学生思维规律,探究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艺术性,创设适合于小学生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效益,使我们语文教学改革步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论文作者:王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思维论文; 形象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