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手法及氧流量对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氧浓度的影响论文_陈晓宇,徐庄剑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江苏 无锡 214062]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按压手法及氧流量下的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氧浓度,旨在探索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氧损伤。方法 ⑴研究对象: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 (280mL) 1个,实验前去除储气囊。⑵分组和气囊按压手法: 4种气囊按压手法分别为1指法:拇指对食指,2指法:拇指对食指和中指,3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据所提供的氧流量(FiO2)不同分为A组(5L/min)、B组(4L/min)、C组(3L/min)、D组(2L/min)和E组(1L/min)共5组,每组分别以60次/分和40次/分的频率(分别表示为R60bpm和R40bpm)进行气囊按压并再分为2个小组,即A1组(FiO2:5L/min,R60bpm)、A2组(FiO2:5L/min,R40bpm)、B1组(FiO2:4L/min,R60bpm)、B2组(FiO2:4L/min,R40bpm)、C1组(FiO2:3L/min,R60bpm)、C2组(FiO2:3L/min,R40bpm)、D1组(FiO2:2L/min,R60bpm)、D2组(FiO2:2L/min,R40bpm)、E1组(FiO2:1L/min,R60bpm)和E2组(FiO2:1L/min,R40bpm)。每个小组均分别用1指法、2指法、3指法和4指法进行气囊按压,每种手法测定8次氧浓度。⑶氧浓度测定:测定方法:制造一个有活瓣效应的容器,使用Oxytrue OA氧浓度检测仪测定其稳定状态下的氧浓度。结果 氧浓度: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的氧浓度(%)均值分别为49.77、54.25、47.55、51.33、42.68、48.35、36.20、38.41、28.80和31.94,范围56.39~28.50%,其中一指法输出的氧浓度为56.39-29.15%。结论⑴去除储气囊的自动充气式气囊一指法,在氧流量1-5L/min范围内输出的氧浓度为29.15~56.39%,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的参考依据之一。⑵在相同氧流量下输出氧浓度与按压频率和按压手指数成负相关。

关键词 自动充气式球囊;氧浓度;氧流量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关键环节是迅速建立有效的正压通气(PPV)[1]。常用的新生儿PPV装置有自动充气式气囊、气流充气式气囊和T组合复苏器。目前T组合复苏器已在国外广泛应用[2-4],其相当于一简易的无创呼吸机,可达到恒定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和更长久的吸气操作,有助于肺获得恒定的膨胀压及可靠的给氧。但是,我国目前T组合复苏器普及率低,2011年底徐韬等[5]调查显示:我国163所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的T组合复苏器的配备比例分别为25.5%、11.4%和4.2%。故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的PPV装置仍为自动充气式气囊,但其存在氧浓度不能调节,潮气量、压力不能有效控制等缺陷。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氧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指南推荐应用空氧混合仪,但同样我国空氧混合仪普及率低,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配置率分别为21.6%、9.1%和4.2%[5],因此,在当前我国国情下,如何正确、有效和合理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对提高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减少氧损害及改善患儿预后非常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规格280ml,台湾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去除储气囊。

1.2 主要仪器

氧浓度监测仪:Oxytrue OA (bluepoint MEDICAL GmbH & Co.KG)。

1.3 方法

1.2.1操作者:选取身高173cm,体重62kg操作者1名。

1.2.2四种气囊按压手法

1指法:拇指对食指;2指法:拇指对食指和中指;3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1.2.3 氧浓度测定

1.2.3.1分组:依据所提供的氧流量(FiO2)不同分为A组(5L/min)、B组(4L/min)、C组(3L/min)、D组(2L/min)和E组(1L/min)共5组,每组分别以60次/分和40次/分的频率(分别表示为R60bpm和R40bpm)进行按压并再分为2个小组,即A1组(FiO2:5L/min,R60bpm)、A2组(FiO2:5L/min,R40bpm)、B1组(FiO2:4L/min,R60bpm)、B2组(FiO2:4L/min,R40bpm)、C1组(FiO2:3L/min,R60bpm)、C2组(FiO2:3L/min,R40bpm)、D1组(FiO2:2L/min,R60bpm)、D2组(FiO2:2L/min,R40bpm)、E1组(FiO2:1L/min,R60bpm)和E2组(FiO2:1L/min,R40bpm)。

1.2.3.2测定方法:

每个小组均分别用1指法、2指法、3指法和4指法进行气囊按压,每种手法测定8次氧浓度。

测定方法:制造一个有活瓣效应的容器,使用Oxytrue OA氧浓度检测仪测定其稳定状态下的氧浓度。

2 结果

2.1氧浓度: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的氧浓度(%)均值分别为49.77、54.25、47.55、51.33、42.68、48.35、36.20、38.41、28.80和31.94。

2.2氧流量1-5 L/min下氧浓度范围:1指法(29.15%~56.39%),2指法(28.96%-55.5%),3指法(28.59%-52.64%),4指法(28.50%-52.49%),详见表1。

2.3相同按压手法(1指法),不同氧流量、呼吸频率下氧浓度:A组(52.84%-56.39%),B组(49.51%-53.66%),C组(44.18%-51.69%),D组(36.70%-40.16%),E组(29.15%-32.51%),见图1。

表1 在不同吸入氧流量及按压频率下,4种不同气囊按压手法下所测定的氧浓度( )%

注:bpm:气囊按压频率即每分钟按压的次数。

图1 在不同吸入氧流量和按压频率下采用一指法所测得的氧浓度

注:其中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分别代表的吸入氧流量(L/min)和按压频率(bpm)分别为5L/min、60bpm;5L/min,40bpm;4L/min、60bpm;4L/min、40bpm;3L/min、60bpm;3L/min、40bpm;2L/min、60bpm;2L/min,40bpm;1L/min、60bpm;1L/min、40bpm。

3 讨论

目前研究较多氧损伤有肺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和神经系统氧损伤[6]。氧损伤决定于吸入氧浓度及血氧的波动。动物研究证据显示,复苏时应用高浓度氧没有体现任何临床优越性,且在细胞水平存在潜在危害。荟萃分析显示,复苏开始用空气者病死率降低。2010版复苏指南建议,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及足月儿首次复苏可给21%空气正压通气,而<32周的早产儿单纯用空气复苏不能达到要求的氧饱和度,应用空氧混合仪并在脉搏氧饱和度的指导下进行调整是明智选择,开始用30%氧浓度,然后根据氧饱和度调整氧浓度,这样可避免血氧波动加重氧损害。

传统的自动充气式气囊一般认为能提供3种氧浓度:空气21%、不连接储氧器40%和连接储氧器90~100%,而这三种氧浓度不能满足新生儿复苏需要。本研究将自动充气式气囊的储气囊去除,进行了不同氧流量和按压频率下氧浓度的研究,结果显示:氧浓度随着提供氧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同时随着按压频率及手指数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其一指法在不同的氧流量(1-5L/min)下输出的氧浓度范围为29.15~56.39%,其可满足新生儿复苏时氧浓度的需要;同时本研究发现FiO2>5L/min不能继续提高氧浓度,可能与去除储气囊后末端开放有关,而更高的氧浓度需要连接储气囊(未包含在本研究中)。可见,本研究所得数据(表一、图一)为部分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窒息复苏时的氧浓度及氧流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继而减少高浓度氧和血氧波动引起的氧损害。但有条件的单位仍提倡使用空氧混合仪。

参考文献:

[1]Kattwinkel J, Perlman JM, Aziz K, et al. Part 15: neonatal resuscitation: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10, 122 (18 Suppl 3): S909–S919.

[2]Leone TA, Rich W, Finer NN. A survey of delivery room resuscitation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Pediatrics, 2006, 117(2): e164–e175.

[3]O’Donnell CPF, Davis PG, Morley CJ.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t neonatal resuscitation: review of equi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ractice[J]. Acta Paediatr, 2004, 93(5): 583–588.

[4]O’Donnell CPF, Stewart MJ, Mildenhall L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6, 42(1-2): 4–5.

[5]张 悦, 徐 韬, 马 艺, 等. 我国163所医疗机构新生儿复苏工作现状调查[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3, l 6(12):736-740.

[6]陈超. 新生儿氧疗合并症及预防[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19(1):8-9.

论文作者:陈晓宇,徐庄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按压手法及氧流量对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氧浓度的影响论文_陈晓宇,徐庄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