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论文_吴敬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论文_吴敬

吴敬 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441200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7-02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正确理解与之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外貌的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2、朗读品味,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洛杉矶大地震的视频片段。(播放视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房屋倒塌,城市被毁,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里。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就在这片废墟里同样演绎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引读课题:什么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谁?

(评价:大家已经掌握了朗读的诀窍,把要回答问题的字通过重读体现)

师: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生: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场地震?

生: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在这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学习中要是少了好奇心可就没什么意思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书,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给文段标序号。(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读书情况交流:

检查生字词:

1、识字:

刚才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发觉这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集体强调“血丝、血迹”的读音)

(刚才大家读书都非常认真,那我们就来来比一比,这些生字,谁能把它读准确?谁来读第一行?)

出示:洛杉矶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血丝

(随机指导:吐词清晰,声音响亮,词与词之间有点停顿就更好了)

强调“血丝、血迹”的读音。

师:回想一下刚才的录像,你觉得哪几个词你从录像中就读懂了?

生:混乱。

师:为什么?

生:废墟。

师:真不错,看视频也能学词语。谁还能说说自己学词语的好方法?

有经验,值得咱们借鉴。

2、写字:你认为那个字非常难写?

学生从课文后的生字中任选一字书写。(提醒书写姿势:肩平背直,两脚并拢。)

三、品读文句,感知父爱:

品读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横线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一)探究理解读: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真了不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生理解后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还有谁也找到了这段话?你从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累、饥饿、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孩子们,你们的体会,让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是,老师却一个疑问: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为什么不放弃呢?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师:在地震中,(板书:地震中)在他挖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联系上文说一说。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生:很多人都来阻挡他。

教师:都有哪些人来阻挡他?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还有谁来劝阻他?(消防队长、警察)

能读读他们的话吗?

消防队长挡住他:“……”

警察走过来:“……”

面对他们的一再劝阻,父亲回应的只有这三句简单的问话(出示句子)

从父亲简单却有些重复的三句问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

是啊!不论多么绝望,他也要救孩子,因为他曾经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幻灯出示,学生齐读句子)

不论多少人劝阻,他还要救孩子,因为他曾经说过:(再读)“不论。。。”

过渡:于是,父亲把所有的承诺都放在一个动作上——那就是“挖”!

(板书:动作 挖)

(二)创设情境读:

他整整挖了36小时,那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相当于我们接连不停地上了50多节课!

父亲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挖掘呀!

(出示废墟图片)

孩子们,从这片废墟上你看到了什么?

来,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用你的双手来挖一挖这片废墟。能挖吗?

假如你真的就在那片废墟上,你在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

(评价:能够边读书边想象,把这句话读成了一幅画,真让老师佩服!)

然而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地方,独自一个人用手双挖了36小时啊!

师:(播放《假如爱有天意》)

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6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他只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

师:你是用自己的心在朗读呀!

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

师: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的心。

过渡:一个“挖”字,一段持续的时间,一句外貌描写中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父亲的辛劳与坚定吧!

8小时过去了,伤心和疼痛折磨着他,但是他并没有停止挖掘,因为他的心头铭记一句话(较慢)——

(学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2小时过去了,饥饿和疲惫煎熬着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的心中仍回荡着这句话(急速、快、稍高)——

(学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6小时过去了!绝望一次次袭来,已经侵占了他的身心,此时,他麻木的肢体里仅仅剩下了这句话(低沉缓慢)——

(学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哪里是一句话呀,这分明是儿子那可爱的笑脸,是儿子召唤他的小手,是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与期待啊!(高昂、激情)——

(学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四、以读促写,升华情感

孩子们,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父亲已经疲惫不堪,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你不为这位父亲感到揪心吗?你不想给他勇气和信心吗?请拿起笔,将你此刻想对这位父亲说将写在已发的白纸上。

五、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深情的话语。这对于父亲和废墟下的阿曼达来说该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父爱如山,一诺千金,必将创造生命的奇迹!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组词

2、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论文作者:吴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论文_吴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