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170例中的应用论文_贾晓源

双流中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1年来,于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共413例,选择其中的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对照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各85例,前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后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23%和35.29%;而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全面落实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排斥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应用效果

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工作压力、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息息相关。在胃肠疾病、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胃肠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手段,已在各层医院应用多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理念的完善,无痛胃肠镜检查逐渐在临床开展。尽管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由于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仍普遍存在抗拒心理,在检查过程中过度紧张和焦虑。临床研究证实[1]: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缓解疼痛,利于控制病情。为此,我院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近1年来 170例具有麻醉指征、无恶性肿瘤疾病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全部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分组如下:对照组85例,男女患者分别是47例和3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4.88±1.94)岁。观察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34.28±0.42)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两项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本研究170例患者全部采用无痛胃肠镜麻醉,指导患者摆放左侧卧位,实施心电监护、鼻导管低流量氧气支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明确是否有麻醉禁忌。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Fresenius Kabi AB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23),剂量:2mg/kg。保证患者在无呼唤应答和睫毛反射的状态下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①告知患者麻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备好麻醉药物与工具。调节舒适的温湿度,做好突发意外事件的抢救准备。②在患者实施麻醉前放置“咬口“,妥善固定,观察其呼吸状况,保证呼吸道的通畅。③检查结束后,等待患者从麻醉中苏醒,监测其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指标,无异常后,叮嘱家属陪伴患者离开。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①详细掌握患者的年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性别、工作和社交情况、学历等个人信息,以此为依据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②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构建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护患关系;熟悉患者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立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心理护理方案。③从集体、个人两方面开展心理护理。邀请患者参加心理讲座和交流会,针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实施集体心理护理,讲解心理状态与检查、疾病控制的关系,帮助患者摆脱各种负性情绪的困扰。个人心理护理指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程度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3观察评定标准[2]

①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工具是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前者以50分作为临界值,>50分即存在焦虑;后者临界值位53分,>53分表示有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误吸、低血压、呃逆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分,x±s)

3讨论

胃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断消化道、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在体内植入胃肠镜,可探查消化系统是否存在病灶以及病灶的具体特点,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传统胃肠镜检查因为疼痛和不适,导致患者排斥、抗拒、不配合,检查用时较长。也有患者因为胃肠镜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灌肠而直接放弃诊治,以至于延误病情,使症状加重。文献称[3]:恐惧心理是患者抵触、拒绝胃肠镜检查的直接因素。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的开展,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继而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4]。相比传统胃肠镜检查,麻醉状态下,检查时间更短,患者的负性情绪较轻,辅以科学的心理干预效果更为理想[5]。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23%、对照组35.29%;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为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媛,勇琴歌,石海燕, 等.139例老年男性患者行无痛胃肠镜肠道准备的护理体会[J].护理学报,2017,(15):48-50.

[2]方莉钦.对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6):128-129.

[3]方爱乔,刘晶晶,席惠君, 等.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筛查与预测模型构建[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6):435-437.

[4]阮冬华, 徐峻, 刘素萍. 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190例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0):107-107.

[5]丁佳. 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7).

论文作者:贾晓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170例中的应用论文_贾晓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