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对策分析_物流标准化论文

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对策分析_物流标准化论文

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多个领域,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的观念、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为确保物流业能在一个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我国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各分系统的研究以达到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配合一致的效果。物流标准根据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软件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统一、单位标准化、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和包装尺寸标准化;硬件标准含有托盘标准化、集装箱、叉车标准化、拖车载重量标准化、保管设施标准化以及其他物流设备标准化。

一、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一)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

我国的物流发展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在物流的认识上有着众多的学派,就造成了国内人士对物流的理解存在偏差。物流的发展不单单是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要弄清物流的概念问题,并对物流涉及的相关内容达成统一的认识,为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扫清理论上的障碍。

(二)可以规范物流企业

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其中不乏新生企业和从相关行业转行的企业,层出不穷的物流企业使物流队伍良莠不齐。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三)可以提供物流效率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所以,物流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开始把发展目光集中到我国。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将首先受到来自国外的物流公司的冲击。所以,我国的物流业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接纳最先进的思想,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改造和武装我们的物流企业,以提高竞争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的最佳途径。

二、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发展很快,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策划出台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术语》),用以完善和规范物流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合同用语,然而这个初衷的落实并不顺利,不少企业认为《术语》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一些专家也对《术语》中的定义提出不同意见。

(1)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3)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一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调查中,在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表现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供应链管理要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把物流资源加以整合,而目前这些资源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市场里面去,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分别管理的。另外一个体制性障碍就是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专业细分,但现在分离进程非常缓慢,很多工厂都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使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破损率极高,这都是体制性障碍。除此之外,物流人才匮乏、多元化投资环境发育不成熟等因素,也制约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部门分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直接造成了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后。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非常大。上海物流会议之后,在行业协会和技术监督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实质性的活动陆续展开。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透露,我国的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紧张筹备之中,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编码中心,职能之一就是开展物流标准化管理的协调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

除了管理体制的问题外,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李建辉介绍了一个实例,新加坡原来没有自己的托盘标准,在与国外托盘租赁公司的竞争中,本地的专业物流公司逐渐形成规模,在行业协会和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托盘标准。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搞物流的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一些人认为,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物流标准的推广问题,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没有市场基础的标准只能是空中阁楼,真正的动力必须来自市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物流企业和建设物流标准具有共同的目标。

三、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我国的物流业是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行业上发展而来的,距离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与国外的物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制定物流标准体系不仅仅是要把现有的标准集成、汇总,更重要的是从物流系统的角度使标准完整化,找到标准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国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还需要国家进行宏观指导及组织编写。在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标准《物流术语》的编制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在标准发布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二)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目前,在我国尚无完备的物流标准体系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对物流标准的制定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企业是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基础。物流标准的具体条款是要通过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进行检验。制定标准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标准,要建立适合自己国情和特点的物流标准系列。我们希望物流企业能够在自身的运作中总结经验,提供企业自身的物流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良好的基础素材。同时,对国内已有的标准,各物流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地贯彻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国内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三)科研机构相互协作,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科研机构,包括很多高校是物流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是联系政府与物流企业的桥梁。物流研究机构要对国内广大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全面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并兼有先进性、成熟性的国家标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内的物流研究机构要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物流标准的制定达到最优化,为我国物流事业服务。

标签:;  ;  ;  

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对策分析_物流标准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