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柳文葵

新课程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柳文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266427

摘 要: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多种手段,拓宽思路,让小学生懂得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想问题、换个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创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体系性很强的学科。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思维开辟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原有构造,使学生学会了理顺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发展学生求知、摸索的兴趣。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学科教学必有的品质,也是衔接数学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思维训练点的纽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礼品盒,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要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让学生尝试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由于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所以很快就有不少学生列出了算式:4×3+4×3+3×2+3×2+4×2+4×2=52(平方米);接着又提问:“谁有不同的方法?”提醒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还可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经过讨论,有部分同学举起了手,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是:4×3×2=24(平方米),3×2×2=12(平方米)4×2×2=16(平方米),24+12+16=52(平方米);还有部分同学举手,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是:4×3+3×2+4×2=26(平方米)26×2=52(平方米)。这样对于一道题目便有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虽然课堂费时间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转换思考,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势,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所谓的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思维的变通。当学生思路闭塞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解题经验上,做出转换、假设、逆反等变通,从而使学生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如学生在解决如下应用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6天看了这本书的2/5,这样,剩下的还要几天看完?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做出:(1-2/5)÷(2/5÷6)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的诱导问:1.小明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6÷2/5-6或6÷2/5×(1-2/5),2.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几分之几?3.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页数的几倍?通过这些的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到另一个思维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应用竞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同时心理特征中有善于挑战的意识,所以在教育中可以充分应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比谁回答快”、“比谁回答完整”等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兴趣。同时,在开展比赛活动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要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比赛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还可以以小组荣誉为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在分组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调动的作用,创建各种形式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带有“隐藏条件”的例题,并以抢答的方式比赛,如“一列火车长度500米,一条隧道长度1300米,已知火车的速度为80km/h,那么火车通过这一个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因为这一题目中会存在火车本身长度这一条件因素,所以在计算时需要加入这500米进行计算。对此,借助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发散思维培养效果更理想。

四、拓展练习,发散思维培养联系生活

以“数学”应用为工具,刺激大脑,培养发散思维。思维其实就是直线和曲线。一般来说学生很多时候是直线思维,就是顺着一条道走到黑的,不懂得返回来看看。而发散思维培养则是通过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慢慢可以转弯、回头,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很多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习惯,达到先理解、后通过关系联想、条件解剖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学以致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购物中通过计数,锻炼低段学生的对应和数的概念,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拿10元钱购物,该花多少元?钱够不够?找回多少?训练高段学生哪种方法更优惠,哪种方法更合理。又如在旅游或投资时,让学生参与旅游预算,运用数学思维合理安排旅游,使同样的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行银行存款、贷款利率计算等等。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利于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变换、延伸、多思、多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数学学科的各个分支发散,发现和创造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优方法或独特方法。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功效和价值就能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教学就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殷庆涛 周长凤 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之我见[J].学周刊,2017,(08)。

[2]曹玉山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6,(15)。

[3]严从彪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策略[J].读与写,2016,(13)。

论文作者:柳文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新课程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柳文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