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速推进农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_余新波

关于加速推进农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_余新波

宁波乡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20

摘要;农旅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正日益成为城乡居民回归、观光、体验、康养、度假的时尚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积极开展建设 “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 力争创建 “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农旅产业已经成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浅析了当下农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对策

一、农旅产业的发展优势及意义

(一)发展农旅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仅可以使农业从单纯农产品生产销售,向生态涵养、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可以带动三产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广联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二)发展农旅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既可大幅增加农业就业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又可通过让游客驻足农村、体验乡村,推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附加值提升,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农旅产业有助于推动秀美乡村建设。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带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推动村容村貌整治,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农民素质,使美丽乡村和农家庭院变成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农业收入的“农业旅游”。

(四)发展农旅产业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通过拓展农业功能,让游客领略田园风光、品味农业情调、体验收获乐趣、欣赏农业文化、感知农业科技,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让游客体验到别样的乡村休闲生活。

二、农旅产业已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当前,在国家“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背景下,将农业现代化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机融合,推进农、旅一体化,正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目前,农业与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首选,根据全国范围内调查统计数据,有70%以上的出行游客将农村及乡下作为其旅行目的地。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营业收入7400亿元,从业人员1100万人,带动750万户农民受益,有效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这些数据都有力地说明了农旅产业已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三、农旅融合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其主要表现一是产业不断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农旅融合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如宁波东吴田园风情小镇等大型农旅综合项目;二是格局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城市郊区、旅游景区、传统农区为依托,以各类休闲农业点和度假民宿村为主体,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大农业旅游产业格局。三是特色不断显现,建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景观旅游项目和各级农业示范点,如贵州省贵阳市西部的“乡愁贵州”,吸引了大量游客,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认为,现阶段农旅融合工作还存在如下有待提升的方面:

(一)上位规划未覆盖及土地确权困难。农旅项目大多地处乡村或偏远山区,建设用地多为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或山林、荒地等,由于项目基本无上位规划覆盖,项目实施无规划审批依据,所以往往因土地确权困难、土地性质无法调整、用地指标制约、投资人无法取得投资性资产等问题,阻碍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制约了项目建设规模、影响了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同时,涉及村民住宅、田地、墓地等土地时,因搬迁安置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开发成本及推进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政策引导及管理服务尚需加强。农旅项目开发由于其自身特点,相对较为“低、小、散”,社会资本在对政府相关规划及扶植政策的理解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政府、部门、农户和社会资本合力推进机制也不健全,区域联动及各方协作有待加强,导致在统筹协调、认证管理、服务指导和政策帮扶上存在一定缺失。

(三)配套基础设施有待提升。由于农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本身较差,建设也相对滞后,导致有的农业旅游点虽有名气、有规模,但八通一平尚未实现,沿线及其周边卫生环境较差,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旅游相关的水电厕、停车场、指示牌、游客服务中心(站)等服务设施不配套。

四、关于推进农旅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将农旅产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编制相应的五年或十年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环境优化、形象推介、引导性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做好大农业+旅游这篇大文章。农旅项目要从长计议,统筹谋划,科学制定长期的整体的发展规划。建议各城市结合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新增农旅或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级人民政府审批,重点促进各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根据各区域旅游项目推进情况,配套完成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上位规划未覆盖的问题和矛盾。以此对未来农旅产业发展给予空间布局规划,进行刚性指导,促进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和统筹布局、扩点成带的原则和思路,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将科学规划与融合发展相结合:结合乡村旅游、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编制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使规划适合未来旅游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做到资源互补、设施共建、市场共享、协调发展。

(二)强化引导、凸显特色。发展农旅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和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农旅产业即乡村旅游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农旅产业,实现农业因旅游而强,旅游因农业而兴,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动协作。一是通过构建宣传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新闻网络媒体、广告宣传片、农事节庆活动等,发布、推介农旅产品,从而吸纳游客、提升形象。二是通过健全行业协会组织,组织相关培训研讨活动,造就一批农旅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通过强化理念创新,打造农旅融合特色亮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之路,着力培植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形象良好的农旅融合样板点,打造一批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名村名镇,实现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三)加强扶持、完善保障。

通过创造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着力点,制定出台专门扶持发展农旅产业的政策意见,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支持政策,通过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业游景区(点)及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旅产业在基础设施、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土地流转、智慧旅游、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切实解决建设中存在的融资、用地、办证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强化用地保障,支持开发整理各类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土地等发展农旅产业,有计划地对农旅产业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用地倾斜,着力解决乡村旅游整体的用地问题。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农旅项目开发,在七通一平等基础配套以外,给予按基准价出让土地及项目范围内土地租赁“三免两减半”等优惠。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政策创新,因地、因时、因项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与农旅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权制度,着力拓展用地空间。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旅经济的发展是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三农发展、推进旅游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服务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做大做强城市品牌的有力保障。农旅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就在眼前,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在有关主管部门及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农旅经济必定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为推动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迈出扎实步伐;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论文作者:余新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关于加速推进农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_余新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