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平水中心小学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对学前儿童开展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素质,让孩子实现全方位发展,孩子的发展不仅需要非常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提升孩子的生存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儿童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国内学前教育的改革持续深入,孩子的教育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改革趋势。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一种客观需求,如今对孩子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诸多的问题存在。本文分析学前教育中,心理教育的诸多不足,然后提出一些学前心理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前言:国内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在迅速提升,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员素质也在提升,诸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投身进来,而学前的心理教育在国内的起步晚,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的教育人员开始加强交流,很多的先进理念被引入到学前心理教育中,尤其是在网络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让心理教育逐渐完善,但是当下学前阶段的心理教育开始有诸多的问题存在。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落后
国家以及政府颁布了很多的办法以及文件,对心理教育提出一些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前心理教育还是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在学前心理教育中,人们还是对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主观上对心理教育还是很重视的,但是客观上,主要关注的还是学前孩子的物质条件以及身体健康,心理教育并未严格得到落实,主要是因为多数的教育机构以及家长,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
一些学前教育者用简单的德育来取代心理教育,将心理问题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或者认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未展开心理的角度。对孩子开展合理的心理教育,这样就导致心理教育处于缺位的状态[1]。
此外是很多教师将学前心理教育设置成人化。开展学前心理教育的一些人员,会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课程,甚至是成人的心理疏导方式,对学前的孩子开展心理教育,并未结合孩子的身心特征,让心理教育失去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二)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当下国内儿童心理的一些理论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但是学前的心理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是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学前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人员还是比较少的,另一方面国内学前心理教育研究比较晚,当下还是在理论完善的过程中。在开展学前心理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缺少心理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这样只能借鉴相邻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无法让心理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2]。
(三)学前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因为本身学前心理教育的开展中,教育理论比较缺乏,导致培养出的心理教育教学人员,整体的理论水平还是有待提升,对孩子表现出的一些异常心理情况并不会及时发现,无法对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有效校正,也无法预知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学前心理教育很少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家园合作
在家庭中,家长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物质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也要对心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孩子提供非常积极的生活环境,对孩子在校内的表现,以及家庭中对孩子的观察,家长要及时表扬或者批评。家庭以及学校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要加强重视,促进孩子全方位的成长。此外对孩子开展心理教育,要得到家长的认可以及支持,双方共同努力,可以让心理教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要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中,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协作,为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环境,家长也要为心理教育做出努力,而且学前儿童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家长若是可以对心理教育有所掌握。对自身的言行进行控制,可以对孩子的心理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借助各类的活动,将家长落后的健康理念进行转变,提升家长对健康意识的认知,提倡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明确学前心理教育的理念以及目标,为孩子创设出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展开有效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保持家庭内部的和睦,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尊重,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及性格完善,加强家校的合作以及交流,要从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入手,做好心理教育。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良好知识基础,这是做好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积极将儿童心理学运用到心理教育中。另外教师本身要保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的健康心理,会对周围的人形成非常好的感染力,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受到教师的正面影响,若是教师本身的心理就是有不健康因素的,就会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三)营造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人的行为以及思想,会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学前的孩子年龄小,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为孩子营造出非常积极的外在环境,对孩子形成健康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中要营造出良好风气,集体生活是学前孩子深化的重要部分,要营造出团结友爱、相互关心以及乐观积极的风起,为孩子心理的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四)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孩子若是可以接受成人正确的爱,在生活中就会非常自信,从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很多的孩子在课堂上捣乱,在课间打架,这些往往是因为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少导致。在心理教育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加强对孩子的情感交流,家长也是要对孩子多一些关怀,满足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对防止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总之,学前心理教育的开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学前心理教育中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当下学前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落后,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学前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要加强对心理教育的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营造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提升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惠卫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136.
[2]梁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留守儿童抑郁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42-44.
论文作者:彭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心理论文; 孩子论文; 学前论文; 家长论文; 儿童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