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城市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增长。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高层住宅成为房建的重要施工项目。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高层住宅虽然能减少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但是由于其房建施工层数较多,对高层房建施工的安全和技术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层住宅施工团队不断对高程建筑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对高层住宅房建施工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特点
1 高层住宅中的房建施工技术特点
1.1 建筑基础埋深较深
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中,其技术特点首先体现在建筑基础埋深较深。与普通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对地基的要求更高。在施工中,根据相关规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与基础形式和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或 7 度以上时,对于天然地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2;对于桩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在埋置深度内)。同时,在高层住宅建筑地基施工中使用的相关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地基施工材料的相关标准。
1.2 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和要求高
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特点,不仅体现为施工基础深,同时也体现在施工机械化程度和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并且需要的施工材料较多,且因楼层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的施工技术,因此,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极为重要。目前,在高层及建筑标准层多、施工面大的影响下,采用多专业工种进行施工,以多工序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1.3具备较多高空作业及较大风险
高层住宅中的房建施工过程中,比较显著的特性即具备较多高空作业,且具有较大施工风险。由于高层住宅自身具有一定的高度,故施工期间需从业人员以垂直状态开展工作,这一过程当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只能借助为数不多的安全绳予以保护,工程建设极为困难,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并且,某些建筑工地中建筑材料、设备,更甚者施工人员的运输均会在垂直状态下实施,由地面朝着住宅高层运送,若运输期间运输设备出现异常,那么由其引发的安全事故便是难以规避的。
2高层住宅施工技术及控制
2.1桩基础施工技术控制
2.1.1 静力压桩施工
软土地基主要采用静压预制桩,其优点在于施工时无燥音,无振动,适用于对燥声有限制的市区内作业,且由于避免了锤击应力,可减少钢筋和水泥用量,压桩力能自动记录各显示,桩的承载力比较有保证。一般压桩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先将块中较少数量的那一种桩型施工完,接着进行另一种桩型的施工。在每块的施工过程中,应自中间向两边施压,对于通道部位桩位较密密集的部分,要采用跳压。
2.1.2 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清理完场地,并根据图纸放线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工作,为了能够确保工程进度,可以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休整和局部挖土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对建筑区域内的杂土进行甄别,选择可用土堆放在附近,以便回填使用。并且在基槽开挖接近底层时,要及时停止机械开挖,对槽底标高进行测量,若槽底标高已经达到规范要求,就可以尽早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防止由于地基基槽长时间暴漏在外部出现雨水浸湿等现象,影响地基承载能力。之后是基槽钎探施工,但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要判断土层下部土质是否与表层土质相同,有无软土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并检测建筑区域内是否存在管网等人工构筑物,根据具体位置进行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验的重点是观察基槽平面尺寸与标高是否和图纸设计需求一致,在或者对承重墙、柱基以及其它受力部位进行检验,确保基槽承重能力没有问题。其次检验槽底是否挖到底部,是否还需要继续下挖和处理,同时也要注意槽底是否存在积水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橡皮土现象。使用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可以使用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这两种施工技术。
2.2土方开挖与支护施工
大型土方机械开挖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深基坑每挖 1m 左右即应检查通直修边,随时修正偏差。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危岩、孤岩、古滑波等土体或导致岩(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应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岩(土)体崩塌与下滑。基坑支护是超高层房屋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一旦基坑支护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就目前超高层房屋建设基坑支护的工作重点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选择最佳的施工设计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对基坑支护原理掌握透彻,结合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要与施工人员沟通,确保各个工序有序进行。②施工技术审核部门要提高对基坑支护技术的重视程度,审核中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价值,查看其是否符合工程需求。就当前超高层房屋建筑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来看,其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和排桩支护。
2.3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2.3.1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对混凝土浇筑部分设置模板时,应注意材质的使用,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模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跑浆)现象,而且,要在模板的搭建时将装修的厚度做固定的参考数据进行预设。此外,模板的拆除工序要与混凝土浇筑工序一致,即先浇筑位置优先拆除,后浇筑位置延后拆除。
2.3.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当水平钢筋、竖向钢筋不小于 22mm 时应分别采用冷挤压、电渣压力焊来连接,若小于22mm,则運用塔接的方式。地下室基础梁底板的底部钢筋接头应避开支座处塔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控制在50%之内;上部不应在跨中塔接。墙体、柱竖向钢筋以及基础底板的钢筋接头部分应尽量避免最大受力处;板、梁等底部钢筋尽量不要跨中连接或塔接;上部的钢筋则要需跨中塔接。框支梁下的钢筋不应设置接头;上部若需接头则需避免墙体的开洞处、框架柱梁端箍筋的加密部位,在跨中的 1/3 范围内,同一截面接头截面面积应控制在受力筋的25%以内,且相邻接头的间距要不小于500mm。
2.3.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小水灰比。混凝土配制的强度等级和性能(抗渗、抗冻、低碱及其它特殊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并满足施工需要。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互检,清除模板内杂物和冰雪,检查和安放保护层垫块、铁马凳,钢筋骨架上应铺设马道跳板,严防踩压钢筋骨架。混凝土灌注入模,竖向结构混凝土灌注前,应先均匀虚铺3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份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防止脱水和收缩裂缝等质量通病。宜选用保水性好,且表面涂层薄膜可自行脱落的产品,不宜选用在结构表面残留粉状物的产品;同时,在冬季房建施工,还应具备保温防冻的设施。
结束语
高层住宅房建工程当前已获取了较好发展,其在土地资源有效应用、减轻城市巨大的住房压力等层面具备显著效用。就施工技术而言,其属于保障高层住宅房建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故而应对房建施工技术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对施工期间的管理、控制工作给予高度关注,从而确保高层建筑整体质量,并增加其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汪镭.高层住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12):70-71.
论文作者:张明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高层住宅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坑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