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支部+”模式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赵芸逸 时秦都
摘 要: 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调研武汉地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存在活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缺乏团建载体等问题;通过选取部分团支部,凝练团支部特色,构建“团支部+项目”的支部建设模式;通过从学风建设、社会服务、支部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基层团支部和未实施的样本间的团支部活力差异,进而提出要明确学院团委工作职责、加强团支部载体建设、覆盖团支部成员个性化发展需求等建议。
关键词: 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第十七届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共青团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团中央贺军科书记指出,当前团中央着力增强团组织活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基本单元,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项目以“团支部活力”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获得结果66条(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1999年的1条到2018年的23条,呈逐年递增趋势。整体而言,国内相关研究认为当前团支部存在活力不足、引领效果有限等问题。[1-2]针对该问题,余培雄、柯凯红等人通过研究部分基层团支部项目化管理的成效,认为基于特定项目上的团支部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3-4]项目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团支部+项目”模式,加强团支部载体建设,以推动青年思想引领实体化,从而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同时,按照《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中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2),为高标准规模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拟在广州市选择5个具备一定规模、二星级潜力较大区域作为绿色生态示范区的试点(图9),包括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广州空港经济区起步区、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和海珠中央创智岛。
一、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在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众多高校共青团研究者、工作者针对高校共青团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关于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方面的已有文献相对较少。项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校基层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整理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支部成员活动参与度不高
在对武汉地区10个团支部书记的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的次数偏少,平均每年开展团支部活动只有5.2次;团支部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每人每年平均参与支部活动只有3.728次;高校基层团支部成员的身份认同、集体认同感不高,团支部整体凝聚力偏弱。
2.团支部建设缺乏有力的载体,支部建设混乱
访谈结果表明,当前武汉地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缺乏系统设计和活动载体,导致团支部建设混乱、团组织号召力不足等现象发生。以某工科院校一基层团支部为例,两年间团支部建设分别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团干培养、生涯发展等5个以上方面进行尝试,均因缺乏相应资源而未能常态化,导致组织结构松散、活动内容短平快、团支部成员获得感不足等问题。
在学风建设方面,实施“团支部+”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团支部成员参与科研立项的积极性,支部成员的获奖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人均学分绩略低于未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数据表明,高校基层团支部依托项目载体,可以明确支部成员科研方向,形成学术成果,并营造团支部浓厚学术科研氛围。
3.团日活动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支部成员个性化发展需求
项目基于武汉某高校本科生团支部现有基础和支部特点,打造学术科研、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个基层特色团支部,并取得一定成果,初步实现基层团支部和项目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1603团支部在参与大学生科协学术创新项目时,连续两年赴甘肃、贵州等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提升了支部成员服务社会、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团支部多次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青年中国行”全国三十强团队、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称号;思想政治教育1702团支部在集体参与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的过程中,支部成员锻炼了教学技能,坚定了从事基层教育的决心,在“华文杯”“湖北省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同时团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在项目实施中也得到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1703团支部参与阡陌老兵抗战老兵关爱与精神传承项目,在关爱抗战老兵、传承抗战精神中提升了团支部的主体地位和思想引领力度,团支部项目也获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二、“团支部+”模式的构建
“团支部+”模式的构建,不仅为高校基层团支部提供了项目载体,也实现了“基层团委书记+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支部成员”的协同育人。在该模式中,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一般作为项目载体的提供者,利用社会资源和专业知识为团支部建设提供项目载体和理论指导,基层团委书记组织协调各个团支部活动开展,团支部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控制项目的进度。“团支部+”模式充分发挥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基层团委书记、支部成员三个群体在基层团支部建设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共同促进活动项目顺利开展、团支部活力提升。
但是,鲁迅觉得决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可以在提名和评选上取巧。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整体来看,除了“人均平均学分绩”“人均参与社会服务种类”外,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各项指标均高于未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但各项指标高出程度有所差异。这说明“团支部+项目”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但在学风建设、社会服务、团支部环境三个维度的提升效果不同。
项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借鉴互动仪式链理论,开展“团支部+项目”模式的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群体在参与共同的事件时,具备了共同的关注焦点,从而产生集体认同和情感共鸣,形成一种集体符号,并以此循环往复。团支部建设所依托的特定项目,为团支部成员参与共同事件、具备共同焦点提供了载体。费雷姆在《组织机构中的项目管理》一书中指出,基于特定项目开展组织机构的活动,更有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于特定项目之上的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对于回归共青团改革、人才培养的主旨,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具有重要价值。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团支部+”模式对于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促进团员青年发展的作用,项目从学风建设、社会服务、团支部环境三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实施“团支部+”模式和未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52份,其中包括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成员问卷57份,未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成员问卷95份。为避免各个团支部成员数量差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均选取人均值,其中,指标“团支部凝聚力”为支部成员对于团支部凝聚力主观评价,由低到高依次赋值“1、2、3、4、5”进行量化。
三、“团支部+”模式效果评价
1.“团支部+”模式下团支部建设情况
访谈中,部分高校基层团委书记认为,团日活动作为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重要阵地,当前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以武汉某211高校基层团委为例,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等专业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高度相似,多以班级班会形式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专业区分度低,对支部成员的吸引力和思想引领力度不足。
2.“团支部+”模式下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状况分析
项目立足于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基层团支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可取的经验;提炼基层团支部特点,培育可能适应该团支部的特色项目;组织引导各支部参与项目建设,提升支部活力;对比其他团支部建设情况,总结相应经验教训,改进“团支部+项目”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模式。基于“团支部+”理念,项目建设“思想政治教育1603团支部+大学生科协学术创新项目”“思想政治教育1702团支部+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思想政治教育1703团支部+阡陌老兵抗战老兵关爱与精神传承项目”等5个特色团支部。
表1 两种模式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情况分析
突出农机技术革新。新洋分公司按照品种布局优化、作业层次简化、产出最大化的种植安排,围绕稻麦全程机械化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广东方红1204和1304拖拉机配套高地隙铁轮打药施肥技术;推广北斗农机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农机适时调度指挥;推广GPS农机自动驾驶导航技术,联合整地+正反旋播种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克拉斯253马力拖拉机,配套雷肯翻转犁、鲁宾耙、博田立式耙、3.9米宽幅播种机作业模式。2018年三秋重点推广应用重型垦荒耙地后直接播种技术(收割+秸秆粉碎+重型耙地+抛肥+正反旋播种),优化作业程序,减少作业流程,亩节约作业成本35元;也可在重型耙后拖一重直耙,亩节约作业成本22元左右。
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0.05时,具备其统计学的意义。
在社会服务方面,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人均志愿服务时长和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分都要高于未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但人均参与社会服务的种类低于对照组。分析三项数据,可以发现实施“团支部+”模式,虽然因为参与团支部所依托的项目载体而减少了其他类型的社会服务数量,但是整体上提升了团支部成员服务社会、服务同学的奉献意识。
湿法回收技术是通过使用适当的酸碱溶剂将电极片或电极粉料溶解到液体里,再进行分离萃取、沉淀分离,获取相应的金属化合物。湿法回收工艺的重要部分是浸取过程,即用无机酸或有机酸作为浸取剂,双氧水等作为还原剂将电极固体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转移到酸溶液中。
在团支部环境方面,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团支部成员对于团支部凝聚力的评价、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获得集体荣誉方面,差异率高达41.05%。数据表明“团支部+项目”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成员的集体认同感。
四、结论及建议
1.项目结论
项目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校基层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团支部成员的调研,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互动仪式链理论,建立“团支部+项目”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模式,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实施“团支部+”模式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活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缺乏团建载体等问题;(2)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可以有效提升团支部的学习氛围、奉献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团支部氛围。
2.政策建议
在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1)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书记、专业课教师、团支部成员的力量,依托固定项目载体,实施“团支部+项目”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2)在高校基层团支部中实施“团支部+”模式的同时,建议适当拓宽该模式的使用范围,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建设高校特色基层团委,或鼓励团支部内部自组织的建设,满足支部成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培雄.关于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9):81-82.
[2]柯凯红.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辅导员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8(19):36-38.
[3]夏娟.试论增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3):78-80.
[4]叶汝秋.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235-236.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1.040
[基金项目: 2018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团支部+’模式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ZD116)]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