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 琼

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 琼

李 琼 山东曲阜鲁城街道办事处春秋小学 273100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在近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深有体会,真真切切领略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虽然有遗传基因或脑部构造异常而存在着语能优势或语能残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花费时间和学习需求的不同,我们获得语商能力的快慢和高低也是不同的。这就表明人的语商能力主要还是依赖在后天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什么、怎么说?我就结合个人的做法谈一点体会,以供商榷。

一、说思考过程

例如,在教学“34减8得多少”时,先让学生一边看课本插图一边思考摆学具,然后叙说思考过程:4减8不够减,要把34分两份,20加上14。先算14减8,得6,再把20和6合起来,得26。学生学会了课本提供的一般算法后,还可进一步问学生: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吗?”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争着发言:“第一种方法:4减8不够减,可以把34分成24和10,先算10减8,得2;再算24和2合起来,得26。第二种方法:4减8不够减,还可以先用8减4得4,再把30分成20和10,用10减4得6,最后把20和6合起来,也得26。第三种方法:4减8不够减,先用8减4得4,再从30里倒着数出4,结果也是26。第四种方法:可以直接从34里倒着数出8,结果也得26……学生在“说”的思考过程中相互激励、相互补充、集思广益,想出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引向了深入。

二、说解题思路

如教学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5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之后,我要求学生说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先必须知道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多少公顷。因为已知计划造林12公顷和实际造林15公顷,所以可以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15-12”公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即得出了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样训练,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完整地说出来,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发展。

三、说操作过程

例如,在教学“9+2是多少”时,我先拿出一个空盒子,在盒子里放九个球,在盒子外放两个球,让学生看着我的动作自由说出看到的情景,了解题目的意图。然后问:“请你想办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球?”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口自由地说:“盒子里面有九个球,盒子外面有两个球,从盒子外面拿一个球到盒内,盒子里正好是十个球,再加上盒子外面的一个球,一共是十一个,9加2等于11。”在学生汇报操作的结果时,让学生反复说出操作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因为9+1=10,10+1=11,所以9+2=11。”最后,教师出示“9+4是多少”,学生就能从9+2的表象中迁移类推出计算9+4的方法。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过程中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

四、说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个圆,然后把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再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πr·r=πr2。

五、说探索过程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填表格,探索出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探索过程:“沿着每个长方形长的一边排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长就是几厘米;沿着宽的一边一共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最后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炼语言,去掉其非本质的属性,抽象概括出主要的、本质的属性,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六、说归纳过程

例如,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说:“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2.关键是要通分;3.通分后就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按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学生自己说对新知识的归纳总结,内化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使前后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形成了结构体系,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扩充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形成了完整的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七、说反思

上完每一节课后都有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的什么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适时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让学生愿说、多说、会说、善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李 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 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