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卞京京

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卞京京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的知、情、意等诸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德育的有力手段。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渗透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

【关键词】音乐教育 德育

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本身具有很强的德育因素,由于音乐教育本身具有的情趣、美感、愉悦性和易接受得特点,在德育工作中,音乐教学“寓教于乐”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以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进行,而不是空洞的、教条的说教。

 一、在音乐中陶冶性情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唤起了学生们许多形象记忆。“我们好像看见渔舟击水、扬帆摇橹如飞,浪花四溅,流水声、渔歌声此起彼落,相互交织,呈现出的是一 片欢畅、热闹的场面;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相,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济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二、在音乐中感受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涵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三、在音乐中学会爱国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有组织有约束的灌输。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论文的演讲,也不同于有目的有意义的政治教育活动。这是因为上述内容虽然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知识的、道德的各方面的教育,但音乐进行教育的形式却是具体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体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既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感情的愉悦,得到理智的满足。只有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美感功能,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及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选择音乐作品更要有针对性。

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又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会展现给我们宛如一幅山水画卷的场景,随着教师充分的揭示,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静谧、清澈的月夜意境中。乐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声, “悠悠花香”之气,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认识到中华民族不愧为一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以上简单的事例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思考与实践[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代有俊. 浅谈音乐德育教育[J]. 音乐天地,2007(10).

[3] 黄艺琦. 发挥音乐德育功能,促进德育发展[J]. 中国科技纵横,2009(6).

论文作者:卞京京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卞京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