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_体育论文

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机遇论文,现状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6-04-12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6)07-0005-08

      1 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1.1 我国体育产业数据统计偏差与国外发展状况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到2025年的目标是5万亿,此目标实际所指是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即总产值。目前在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测算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概念,原本是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很多人错把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当成年度增加值来计算。笔者跟《意见》执笔人沟通过,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的提出令人振奋,因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目标增加值都比较大,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占GDP的比重都在5%以上,体育产业用总产值的概念会显得数值比较大。目前很多人利用年度增加值作为分子进行计算,进而认为体育产业每年要增长50%以上才能达到目标。这显然是一种误识。

      《意见》中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的总体要求。我们认为,这应是国务院出台此文件的重要动机,因为经济转型升级不仅仅是增长点和消费热点,而是需要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独特的贡献。

      目前我们国家整个体育体系不是很健全,造成很多的体育产业数据经不起严格推敲。例如,2008年的体育产业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对2006-2007年16个省份的体育产业数据统计以后推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一个普遍、稳定的数据采集系统。另外,我国体育产业数据均通过抽查获得,随意性较大。同样,2012年的体育产业数据也比较粗疏,2013年的数据是在2015年10月在太原举行的体育双博会上由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披露,当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 563亿元,占GDP的0.63%。

      2015年12月28号,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公布了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是4 040.98亿,占当年GDP的0.64%。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和2014年体育产业数据的公布时间是在同一年份,时间间隔仅差两个月,无疑其数据的精确性值得推敲。因为依据我们的计算,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0.63%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个细节是我们国家的GDP数据不定时地会进行修正。例如,在2014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的GDP是568 845亿[1],如果依据这个数据推算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为0.63%,与体育部门公布数据相吻合。但后来数据又有修正,最终公布的GDP是588 018亿[2],如果以此数据推算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0.61%。无独有偶,2014年我国的GDP也修正过一次,2015年1月公布的是636 463亿,7月份又改成636 139亿,如果按照修正过的数字计算是0.64%。由此可知,2013年依据数据修正后的数据占GDP的比例更大,2014年则更小。时隔两个月公布不同年份的数据,加上两次体育产业数据统计标准的不统一,说明我国体育产业年增加值所占GDP比的计算存在不严谨之处。根据国际经验,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例是比较通用的概念,世界各国都依据此标准进行计算,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以2009年为例,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2.86%,巴西是2.1%,我们推算的数据是0.63%。

      2012年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各业态的从业人员数量为375.62万人,其中体育用品业从业人员就达到278.65万,如果将体育用品产业从业人数不计入在内,中国体育行业中从业人员最大的组成部门将是体育事业单位人员。近年来体育行政机关和事业系统的就业人数相对稳定,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到200人,加上直属事业单位和各地体育局的工作人员总数约为15万人。人口数相当于美国4倍的中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远不如美国:2007年至2011年,美国体育行业就业人口稳定在320万人左右,约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2.5%,而中国约在0.4%。

      英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在1987年就达到68.5亿英镑,超过了汽车制造和烟草工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在所有行业中排到第5位;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1.7%。到2010年,英格兰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进入全国各大产业前15名。而体育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目前英国大概是2.3%,相比较我们国家的0.4%,即便是加上事业单位和机关系统的以及体育企业的人员,我们国家的就业人口比例仍很低。

      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美国体育产业在1988年排在所有行业中的第22位,1999年升到第6位。美国体育产业总体的规模和年度排名,最好时达到第6位,2014年的数据也反映出体育产业是美国第6大产业。

      2008年美国专门发布了一项报告,显示美国体育产业的规模是汽车产业的2倍,是电影行业的7倍。2012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4 35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2.88%。2014年普朗基特研究(Plunkett Research)公司的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4 400~4 700亿美元,占GDP的2.8%左右。2014年最新的公布是4 984亿美元,占GDP的2.93%,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占GDP的比值也较为稳定。

      1.2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短板依然不长

      体育产业结构较为复杂,涉及体育产业区域结构、子产业的结构,还有所有制的结构。2015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分类》(简称《分类》),将我国体育产业分为11大类,使我国体育产业的统计趋于标准化、固定化。根据国际经验,世界各个国家的体育产业统计标准并不一致。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体育产业结构属于国家产业结构的第三层次,是体育产业内各子行业之间的结构[3]。体育产业结构体系中包含多个子行业,从产业价值链来看,体育产业是一个门类众多、内涵复杂、具有强大的延伸能力的产业系统[4],各子行业之间的融合性较强。例如,中体产业集团曾一度依靠中体奥林匹克花园——体育房地产项目营利。相关数据表明[5],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业产值在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为74.83%,体育服务业21.01%,体育建筑业4.16%,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处于核心层的体育服务业占比重偏小。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所有制结构中非国有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国有企业约占30%,非国有约70%。这里的非国有经济主体应是私营企业,包括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目前我国之所以呈现出非国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体育用品业非公有制地位比较突出,而体育服务业固定产值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突出非公有经济特征。

      美国体育产业结构分职业体育、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和体育用品4大块。职业领域是四大联盟占据最大份额。根据美国普朗基特向全世界发布各行业的数据,其中体育行业也是其关注的重点。该公司预计2014年全球体育产业增加值是15 000亿美元,美国整个体育产业的增加值4 984亿美元,大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著名的四大职业体育联盟,2014年全年收入是260亿美金,橄榄球96亿美金,棒球是79亿美金,篮球48亿美金,冰球37亿。此外美国的足球联盟现在发展也比较快,美国还有专门的所谓观赏体育(Spectator Sport),产值也不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美国NFL一年的媒体版权费能售出约50亿美金,而北京2008奥运会的媒体版权收入是17.37亿美金,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倍。

      另外一些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区域结构存在着不均衡现象[5]。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仅福建、广东、江苏、浙江4省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就占到全国的35%左右,而青海省只占全国的0.09%,各区域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国务院46号文《意见》发布一周年,30个省级政府实施意见中,计划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将近7万亿元,这其中福建省的贡献最大,计划了1万亿的体育产业目标。

      1.3 体育产业融合持续推进,改革仍需深化

      《意见》中在加快体育产业的总体要求上明确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互相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积极拓展业态,促进康体结合,鼓励交互融通”等3条促进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和方向[6]。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在发展体育产业工作中提到:“摸索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分为部门之间的机制融合和业态融合。美国实行的是大部制制度,没有专门的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州和市政府也没有以体育为名称的行政机构。在美国经济结构现存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关联度被列为第8位,美国的经济学家也推测出,体育产业与旅游、服装、交通通信、建材、食品、机械产业均有所关联[7]。美国中央公园体育场地的数量很多,这些体育场地由公园娱乐管理部来进行管理和维护。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习惯于将问题界定在某个单一领域,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各个部门之间合作融合较少,这样虽然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便于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但多数体育的问题,却具有鲜明的跨界特点[8],例如体育对国民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我国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讨论国民健康的问题时,很少提及体育。

      在体育与其他部门融合上,我国的体育系统相对独立,这种独立极容易使自身游离于社会中心。根据我们的统计,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体育部门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与文化、娱乐、教育、交通、宗教等部门联合在一起。2013年笔者参加体育旅游博览会时发现,会议上没有国家旅游局相关人员出现,体育部门自身在唱独角戏。然而体育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密切融合、体育赛事对于旅游产业的拉动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这种状况目前正在转变,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合作正在加强。

      美国设有专门的总统体育、健身和营养委员会,体育与营养行业实现融合。对于高肥胖率的美国来说,体育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体育与养老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的基本原则中提到:“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指出了体育健身对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当前,山东临沂、四川都江堰、安徽黄山等地都已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开发以体育健身、运动康复为核心的体育养老融合业态[9]。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体育版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在市场中的争夺异常激烈。2015年腾讯以5亿美金的价钱签下NBA 5年的网络独播权,体奥动力以80亿元签下中超全媒体版权,俄罗斯新开播的公众体育频道Match TV购买了2016欧洲杯的电视转播权,协议价值3 000万欧元……体育版权的获得以及后期的制作和开发体现了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体育表演业和体育品牌赛事与传媒、广告、设计、器材、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都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可以在很大意义上使文化创意的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2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2.1 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体育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体育逐渐成为健康文明休闲方式的最佳选择。《意见》中也提到“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政府主动强力推动、民间的自发热情,加上企业和媒体的助推,体育消费市场将迎来大的发展。

      按照体育消费外在表现形态的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体育实物性消费和体育服务性消费。体育实物性消费包括购买体育用品、体育报刊、体育彩票等;体育服务性消费内容有体育健身的场地消费、购买体育比赛门票、观看付费体育赛事转播等[10]。无疑,在这些体育消费结构中,媒体版权收益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长期以来,中央电视台在体育赛事转播领域享有一定的垄断权。2000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广发办字[2000]42号),对整个中国体育赛事转播产业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文件中指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包括预选赛),在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其他各电视台(包括有线广播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中央电视台在保证最大观众覆盖面的原则下,应就地方台的需要,通过协商转让特定区域内的转播权”,“国内重大的体育比赛,包括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电视转播,由中央电视台牵头召集各有关电视台进行协商,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方式及电视信号制作标准,并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和购买电视转播权,其他各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这一文件的出台致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赛事转播上一家独大,对我国体育传媒市场的公平竞争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2008年奥运会当年的搜狐和新浪试图花几千万购买国际奥委的奥运会新媒体版权,出于政策保护,国际奥委会只将新媒体版权卖给央视,而且同电视转播权一起卖出,价格远低于搜狐和新浪。但是如今乐视体育对央视体育频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仅在2016年前2个月乐视体育就以27亿签下中超两年版权,3亿收购章鱼TV;另有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以80亿元购下中超5年版权。应该说,我国体育赛事的媒体版权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体育消费的基石和根本主要靠全民健身来拉动,没有足够多的人群,刺激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都是空谈。目前我国全民健身热潮兴起,体育产业需要强基固本。在全民健身的人群和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数量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2015年的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在官方注册的比赛超过120场比赛,参赛人数在150万人左右,扣除重复的可能不到50万人。虽然各大媒体都报道了我国路跑赛事呈现井喷式发展,报名参加马拉松赛事还需通过摇号参赛,但跟美国4 000万人的跑步人群、近百万全程马拉松完赛人群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是美国著名的国家身体活动计划,其目的是:有一天所有的美国人身体都很健康,有很好的工作,并且能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下运动,促进大家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所以美国的健身计划不仅是在国家的层面上,而且与其他领域是相互整合的。比如整合了公共健康,与教育、交通、土地使用和社区、公园、娱乐、健康、体育、商业、大众媒体等都有所联系,将8个领域与大众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全民健身集体发力的态势。另外,美国自2008年开始还依托运动医学学会等机构对50个大都市区进行健身指数排名,此做法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国家身体活动计划》的配合文本。ACSM美国健康指数主要指标包括了吸烟人口比例、肥胖人口比例、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每一万人拥有游乐场数量、每十万人拥有的高尔夫球场数量、每十万人拥有的游泳池数量,这些指标基本上多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并且进行综合排名[11]。

      2.2 国际体育善治理念,推动中国体育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治理和善治逐渐进入体育领域。如今,全球体育治理改革最为成功的组织部门当属国际奥委会,这个NPO加NGO组织在2008年就正式通过了《奥林匹克和体育运动善治的基本通则》,2013年11月又在奥林匹克大会通过了《善治基本通则》。国际奥委会的很多治理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013年新上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主动改革,推行了具有强烈改革精神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其倡导的善治成为国际奥委会实现组织目标的伦理向度[12]。中国体育体制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体育产业在本质上应是一个开放体系,是一切市场主体可以广泛参与的经济活动,但目前中国现有体制有将体育产业等同于体育公益性事业来做,掌握体育产业资源的部门相对封闭,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互动融合不够,体育部门如不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大变革当中,很可能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

      评价善治目标的实现往往包含着一些基本要素和善治指标。目前在体育治理与善治研究中,鲁汶大学一位博士将国际奥委会管辖的35个奥运项目的国际组织做了排名,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借鉴价值,可谓一份全球体育的治理报告。这份治理报告选择了透明、民主、制衡、团结四个显性的维度,见表1。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足联在所有项目协会中的治理指数排第2,主要问题和缺陷出在民主的维度上没有规定主席的任期。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则比较明智,在任时对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做了规定:任何人当国际奥委会主席不能超过12年,第一届定8年,只能连任一届(期限为4年)。前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从1998年开始上任,在2015年10月7日,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宣布对布拉特实施临时停职之前一直在任,没有主席任期限制是导致国际足联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

      

      国际体育组织的善治是当代体育组织自我管理的潮流和趋势,但是体育组织自治有时会失灵,这就涉及制衡的问题,制衡维度的指标上主要体现了是否专门有内外部的监控体系,不是一个部门或某位领导说了算。国际足联主席权力的过度集中,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缺乏外部监督,组织内部的道德委员会形同虚设,使得国际足联陷入了钱权交易、选票之争、球票丑闻[13]的问题当中,在国际上公信力极度下降。相比,国际奥委会就比较公开、透明,在每届奥运会结束之后,都会对奥运会项目打分,并且根据打分结果来分电视转播权费。

      另外,还有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专家伊恩·亨利(Ian Henry)在2014年的国际体育组织与管理大会上,报告了他对伊朗奥委会做的一个评价,引入了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把善治分成七个维度。其中问责权重为0.134,民主为0.169,效力为0.154,效率为0.109,公平为0.076,责任为0.109,透明为0.247。

      2.3 体育赛事利益呈现多元化

      国际奥委会在2015年8月发布了2014年的财务报告,2014年所有的收入,以及这些收入的分配情况都公之于众。在所有的收入当中只留下10%的资金来维持国际奥委会的日常运营,其他的钱全部分出去。比如国际奥委会承诺给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8.8亿美元,给里约2016奥组委是15亿美元。

      2015年9月,国际奥委会发布了一份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合同运行需求[14],这份运行需求中专门给组委会提出了要做哪些事情,把整个奥运会看成是一个产品,包括要照顾到利益相关者,赛事服务要做什么,还直接把运行的要素归纳为治理,最后是商务计划和激励公众参与。总共涵盖6大方面35个领域。

      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与媒体关系异常密切。因为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媒体版权成为体育赛事资金的主要来源,从国际奥委会所有的收益比例上来看,有60%左右的钱来自于媒体。美国橄榄球联盟收入最高,其中主要收入来自媒体版权,英超俱乐部收益高也与其版权收入高密切相关。2015年体奥动力以80亿元买下中超5年全媒体版权令很多人很吃惊,但与英超三年媒体版权80亿英镑、NFL媒体版权收入一年50亿美金的收入,我们还有巨大的差距。

      普华永道做的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的收入结构报告,其中包括门票、媒体版权、赞助、特许商品销售,媒体版权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体育赛事的关联效应很强,利益相关者也比较多。欧洲比较成功的赛事和职业体育组织的运营都很重视利益相关者,综合考虑大家的责权利,而我们很多的赛事运营对利益相关者考虑较少,往往自己独享利益,因此市场很难做大,赛事运营和管理也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层面。

      2.4 资本和人才的进入,促进体育生态的变革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资本都进入到体育产业当中。有人说各地实施意见中的7万亿体育产业目标有些不切实际,但笔者认为按照这种资本的投入势头,7万亿可以实现,因为7万亿是总产值,不是年度增加值。但是能否具有可持续性很难说,产业的生态必须变革,才能实现持续的投入和回报。我们国家不少体育赛事组织者未能对赞助商的服务和回报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地方城市举办全运会多数情况下是由政府主动要求企业赞助的,有些企业是半推半就成为赛事赞助商的,并非都心甘情愿。由于我们不注重赛事赞助的回报和效益的得失,使得赛事的赞助呈现短期效应。在国务院46号文的政策推动下,中国体育产业已经不愁资本了,但要让资本家看到希望和效益,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狭隘的赞助观念,要营造资本逐利的环境和人才发挥才能的氛围,留住资本,培养人才,这样体育产业的健康生态才能形成。

      3 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

      3.1 体育产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0.4%,这表明体育产业人力资本不够。我国体育营销、俱乐部管理人才不足,高水平的体育职业经理人罕见。人员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国务院46号文专门提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

      一些事例和现象也表明我国体育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数量存在不足。北京市和辽宁省近期分别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辽宁和北京这样的体育强省和直辖市,在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才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当然晚成立比不成立好)。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应对7个冬奥会的单项组织,负担非常重。北京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北京的各大雪场和冰场受到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别只有17.4%和14.4%[15]。

      我国的多数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机构布局非常简单,甚至在很多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初期,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还没有球队总人数多,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根本改观。也就是说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并不是按照商业模式在运营,并非一个正规的商业运作体系。

      美国有320万人在体育行业“吃饭”。据统计,在2010年教练员和球探有242 900人,预计到2020年增加71 400人,年增长率29%;比赛监督、裁判和其他体育官员有19 500人,预计到2020年增加3 900人,年增长率为20%,均超过了各职业平均速度[16]。另外一个特别好的职业,就是运动防护师。根据普朗基特的数据显示,美国现在约有19万运动防护师从业者,还有11万运动防护师助手,该行业从业人员增速很快,约在40%,而这个行业在中国几乎是空白,虽然有人做,但职业规范不健全。

      笔者曾做过统计,美国棒球大联盟30个俱乐部,平均每个俱乐部从事公关相关业务的人员大约30个,整个俱乐部的职员总数是167个,公关职员平均达到18.38%。在澳大利亚,专门从事健身指导员的从业者有13 800人,分工各有不同,公园看门者就有12 000多人,游泳教练和指导者、网球教练有1 777人,对于人口只有2 000多万人的澳大利亚而言,这已经是不错的职业格局了。

      国际奥委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专门收集了全世界16个奥林匹克相关硕士点的情况,主要是集中在英语世界的地方,个别法语和德语的也有。国际奥委会和瑞士的多所大学自2008年开始合办了AISTS Master of Advanced Studies in Sports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ology项目,该项目一年一期,拿MBA学位,中国也有学生在此地方学习。AISTS项目的课程涵盖了管理、法律、社会学、医学、技术等几个跨学科板块,每年招生名额不超过40人,学费大约2万欧元,要求雅思6.5以上,需要有体育管理工作经历和专家推荐。AISTS项目授课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洛桑,原因是国际奥委会35个奥运会和冬奥会单项组织中,23个在瑞士,9在欧洲其他国家,另外3个在欧洲以外,瑞士和欧洲占了很大的比例。俄罗斯办完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以后建立了一所奥林匹克大学,可以说是冬奥会的遗产。

      3.2 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有限,体育彩票使用不合理

      中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都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非常小,不足1%[17],而很多发达国家能达到2%。我们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越来越多,但存在着效益不高的投资。国务院46号文提到了要大力吸引社会投资的措施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但国家的体育经费投入比例一直不高,而且有限的体育经费支出存在着公平偏离现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在体育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约为6∶1[18]。在我国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领域中,体育投入长期属于最低的。从各省市体育局官方网站公布的体育财政预决算数据来看,2013年和2014年体育财政预决算最多的是上海,18亿多,居第二位的是北京16亿多,有些省只有几千万,这表明我国各省市体育财政投入差别很大。另外,我国体育财政收入相对比较单一,一般靠体育彩票和税收及中央的转移支付。

      2013年全国体育彩票获得351亿公益金。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分配,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之间分别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地方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商与民政、体育等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分配原则。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福利和体育发行彩票,教育等其他部门不能发行。江苏省的情况是,省里把体育彩票公益金拿到省里后,只要体育局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省里就给体育部门,一分不剩。但是在中央层面有100多亿拿去投入到体育以外的部门,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在体育领域太少,毕竟我们的体育财政投入已经严重偏低了。

      3.3 体育器材设施用品业层次不高,品牌不强

      国务院46号文提出“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的措施。虽然我们体育器材设施和用品的产量很大,但是强势品牌很少。现在我们冬奥会申办成功,有很多外国的企业进来,原因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高端的冬季运动器材和用品基本依靠进口。如今昔日奥运冠军王濛想找人合作,打算用7 000万的资金投入做冰雪运动设施设备,值得称道。但问题是科技支撑能不能做到,品牌能不能培植起来都存在很大的难度。现在体育院校里即便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专家,很少有人在做器材设施用品的研究和设计。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正在提高,但是体育的原创产品不够。另一方面我们的品牌价值也不高,一双鞋只挣一两块钱,而品牌的附加值被别人挣走了,这种状况必须改善。

      3.4 长远规划完全落实很难,冬季运动市场有待开拓

      体育领域做了很多规划,但是很少能实现,因为整个规划落地的体系没有健全。例如,中国足球很早就提出进世界杯的目标,1993年的规划是到2000年奥运会要打进16强,但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是习主席2015年会见亚奥理事会主席萨巴赫的时候说的。有专家认为,世界上现在从事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不到2亿,还有说法是只有1.2亿人。后来国家体育总局觉得这个目标的实现有难度,随后做了一个解读:至少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直接上冰雪参与活动的;第二类是参加冰雪活动,类似“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的人群;第三类包括为冰雪活动开展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人群,例如冰雪赛场的服务人员、冰雪产业的参与人员等[17]。如果不这样分类很难达到3亿人。我们国家冰雪运动的参与人口据目前比较乐观的估计是1 500万人,当然也有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说2015年已经达到3 000万人,预计2016年可以达到6 000万人。但不管怎么说,要达到3亿人的目标确实很难。

      体育产业到2025年总产值5万亿的目标能否实现,跟中国足球等发展目标不同。如今,我们的投资非常热,最近万达的一些高层包括乐视的高层均提到2016年还是没希望盈利,需要继续投资布局,争取2017年开始有所收益。所以5万亿的国家体育产业目标现在被地方政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了7万亿,笔者认为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关键看2016年的体育产业布局能不能达到合理的程度,可持续的营利模式能否建立起来。

      3.5 体育场馆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体育消费需求

      场馆是体育和产业的依托,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体育场馆数量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场馆综合化和智能化这两部分。据统计,我国总共有82种体育场地,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是,体育场馆总数大约170万个,然而篮球场就有59万多个,占比超过36%。其次是全民健身路径,是这些年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进行布局的,以户外为主,乒乓球场地也占有较大比例。

      2013年年底的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的土地使用面积人均是63.05平方米,体育是1.46平方米,占2.3%,跟发达国家比有很大的差距。相关数据在日本是19平方米,美国是16平方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如人家十分之一。北京人均的绿地面积是12平方米左右,与国外虽有差距,但差距不如体育场馆大。

      在英国,为了保护和推动城乡体育与娱乐开放空间发展,由运动场地委托管理机构(Fields In Trust)制定了著名的《6英亩标准》(The Six Acre Standard)[19]。这个标准现在从城市角度来看也难以达到要求,但至少为英国城市规划发展中体育场地的供给标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0]。该标准很重视公众从居住地抵达体育场地的时间,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也有8分钟、10分钟、15分钟健身活动圈,居民住所距离体育场地不能太远。

      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可以借鉴上文中提到的美国运动医学会做的健康指数——专门设立了多少人拥有多少球场的评价标准的做法,将类似的标准纳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当中,添加一个子项,哪怕只占2%,给地方政府形成压力,使其形成为公民提供健身场地的责任和意识。

      3.6 体育产业信息和知识意识淡薄,研究和应用不够

      我们国家体育部门对体育产业信息和知识意识不足,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体育知识意义重大,我们需要强化自身的知识库和信息系统,加强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和应用。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标准,申办、筹办、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做很多工作,工作领域多达50多个,笔者将其分类成赛事接待、外部保障、内部支撑、赛事运行、形象管理,光是形象管理就包含:品牌、认同与景观、品牌保护、品牌服务、信息和知识管理、标志、测试赛管理、票务、特许、场馆管理、奥运村管理。这是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不管主办方是谁,这些事都要做成。

      关于体育比赛的大数据,凡是参与比赛的人都需要,观看过NBA直播的人都会知道,比如说某某球员的第10 000分,某某球队的多少场胜利,所有数据都立足于扎实的储备和及时输出。我们1995年开始的CBA联赛,走过了21个赛季的职业化之路,类似数据信息还远不如NBA完整。1994年开始的足球职业联赛可能也有数据不完整的情况,这是我们国家的知识和信息意识欠缺的表现。其实历年累计的信息和数据,运动队需要,俱乐部也需要,联盟也需要,中介商和赞助商、媒体都需要。知识管理系统也是一样,国际奥委会专门为赛事管理的路线图进行了整合,跟它配套的是600多个里程碑事件,告诉奥运会或冬奥会组委会怎么在7年的筹备当中把赛事逐步办好,包括赛后可能要2年左右的时间递交的总结报告。

      根据普朗基特研究(Plunkett Research)公司的研究,美国体育用品商店的零售数据,每年每个月都有详尽的统计,美国国家体育用品设备的出口数据统计也非常翔实,这些数据已经做了多年,慢慢形成体系。我们国家缺少这样数据公开的体系,这也导致我们很难有类似的研究。

      4 结语

      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加上体制惯性产生的路径依赖,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体育产业关联的领域非常广泛,体育产业本质上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就要求体育产业应主动与其他产业互相融合,使体育产业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得到发展,凭借自身的后发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实现中国体育更高水平的治理,让体育产业发展得更加健全。

标签:;  ;  ;  ;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