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科技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和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迅速进行的欧洲,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此期间宣告成立。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迎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二战后欧亚拉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形成了同资本主义势均力敌的社会主义体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高潮中,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呈低潮徘徊趋势,直至苏东剧变解体。于是,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命运的关系重新提出来了。
一、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结盟的历史启示
第一次科技革命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随之在欧洲掀起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概括,揭示出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论述了科技进步的革命本性,决定了它倾向于与革命的社会主义联盟,而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决定了它必须而且能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结成联盟。当恩格斯步入晚年,还见到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欧美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并使人类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他首先把发生在这一世纪末的重大变化,看作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全面挑战,又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发展的历史机遇,并仔细修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以求实现社会主义与新科技革命的结合。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等少数几个社会主义政党,认识到了这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时代的新变化,做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的新判断,并结合时代的新特点和俄国特殊情况,修改和摒弃了不适应新形势的原有的一些社会主义观点和结论,提出新公式和新结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结合,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依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加明确地制定了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新公式。列宁反复强调处于欧亚之间、比较落后的半文明的俄国,如果不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也就最终不能转化为新的社会制度和新型文明。对于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列宁反对从小生产的狭隘观点出发,主张应站在20世纪初刚刚到来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前锋,依靠电气化提供的巨大能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社会主义建设在最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一个社会主义新公式,即“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列宁认为,在落后的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这一革命不仅依据辩证法改变了某个时期的历史发展顺序,而必须借助无产阶级专政的杠杆,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同新科技结合,从而奠定雄厚的现代化物质基础。
二、新科技革命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二战后,在科学社会主义开始进入第三个五十年之际,又面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考验和大挑战。首先,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科技发展占领先地位,经济发展占优势的挑战。其具体表现:(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本世纪40年代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战前、战中的科技革命成果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场以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又首先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蓬勃兴起,以后波及到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西方国家战后经济获得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崛起,促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有资料表明,在1951—1970年20年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高达5.3%,其中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则更高些。西方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是一种挑战。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国际间存在两种制度共处和竞争来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上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只有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世界更多的人向往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在政治领域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挑战。和平演变是西方帝国主义使用军事暴力以外的一切手段来改变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性质的一种战略。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社会主义遭到失败后,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早在50年代帝国主义就提出了用和平演变的方法来摧垮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进入80年代,美国看到了实行和平演变的真正希望,把和平演变战略上升为主要手段。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和背景,就是新科技革命成为增强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现代科技越来越成为外交和政治上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西方发达国家很毒辣的一招就是利用自己的高科技来推行它的强权政治,并把它作为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手段,通过对高科技的控制,来扼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咽喉。
第三,在体制上社会主义国家面临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新科技革命本质上要求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体制有个新的大发展和大改革,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与新科技革命的新结合。实践证明这种新结合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否能实现这种新结合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存亡命运。具体体现为:(1)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感受到西方国家掀起这次科技革命的挑战,纷纷发起“向科学进军”,进行改革调整的尝试初见成效。(2)5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社会主义以新的形式重蹈第二国际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后的覆辙,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差距拉大。(3)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后,在第三次新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以信息革命、生物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使世界政治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斗争,日益从军事对抗和较量转入经济领域和高科技方面的激烈竞争。面对这种新的挑战,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和平攻势下,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抓住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再次到来的契机,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而且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修正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公式和结论,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三、新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
新科技革命,既是挑战,又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机会。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80年代初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影响和推动下,国际形势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多极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全球维护国际和平,制止世界战争,已成为现实的发展趋势。世界大战在短期内不会爆发,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会较长期的存在。这就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能够有一个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
第二,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发展自己。近年来,在科技和经济实力相互竞争加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一方面,美国在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已由美、日、欧三方对峙的局面所代替,形成三方平分秋色的多极化格局。另一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普遍经济衰退,这种经济状况,使他们自顾不暇,无太多精力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及它们之间的这种格局变化,就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某种机遇和回旋余地。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当前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既大多数发达国家则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创造了很多高科技,可供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技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为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创造后发优势。
不难看出,现代科技革命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者只有在相互作用中才能更充分地显示出各自的革命性意义和社会价值。具体讲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作用在于:
第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需要科学技术。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形态,都有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一定的社会制度都同一定的物质基础相联系,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应该有更高水平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在这里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的物质基础,而且论述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有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经济制度,因此就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第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主角作用需要科学技术。当代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一是高尖端技术,已成为国际战略格局得以构成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巨大杠杆;二是多极科技实体与多极政治力量相互对应,交融一体。一个国家只有占领了高科技,发展了经济实力,才能兴旺发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赢得下一世纪主动权和发言权。在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赛的新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实现科教兴国,才能在反对霸权主义,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