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华[1]2001年在《双峰驼肺脏微血管构筑学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铸型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肺脏微血管的立体构筑形式做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肺脏微血管排布密集,分支走行较规律,血管铸型较好地保持了正常肺脏的大体形态,展现了微血管分布的叁维空间构型。肺脏胸膜下区毛细血管主要由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四级血管逐级分支构成,也可由终未微动脉直接发出,并相互吻合成胸膜下毛细血管网。胸膜下毛细血管网较粗疏,网孔孔径一般大于毛细血管管径,网孔多呈六边形和五边形。双峰驼肺泡毛细血管的来源丰富,可由胸膜下或小叶间隔毛细血管延续而来,也可由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发出的毛细血管支形成,还可以通过终未微动脉直接发出的毛细血管支构成。肺泡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单层致密的网状结构,似网套样包绕在肺泡周围,网孔孔径通常都小于毛细血管管径,网孔形状不规则,以卵圆形和椭圆形居多。双峰驼肺泡微血管的构筑中还可见大量伸展不完全,处于皱缩状态的肺泡毛细血管。微动脉、终未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均显示有清晰的、环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的压迹,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及毛细血管表面还可见卵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双峰驼肺间质微血管丰富,与肺脏微血管之间存在有广泛的、不同水平上的吻合。
王白雪[2]2016年在《双峰驼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双峰驼支气管动脉在肺脏中的分布,本试验通过ABS血管铸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构建了双峰驼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树的宏观观察标本和微观观察标本、支气管树铸型标本以及支气管动脉和肺静脉联合铸型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观察双峰驼支气管动脉在肺脏中的分支走行和分布。观察结果如下:1.建立了用ABS铸型技术构建双峰驼支气管动脉宏观和微观铸型标本的方法,获得了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树联合铸型的宏观观察标本和微观观察标本。2.双峰驼支气管树的分支情况如下:左肺尖叶分为前段支气管和后段支气管,隔叶分为背段支气管、腹段支气管、内侧段支气管和外侧段支气管四个系统;右肺尖叶分为前段支气管和后段支气管,副叶分为背段支气管和腹段支气管,隔叶分为背段支气管、腹段支气管、内侧段支气管和外侧段支气管四个系统。3.双峰驼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的特征:双峰驼支气管动脉一般起源于胸主动脉,开口位置多数在动脉韧带之后、第一肋间动脉之前,另有少数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还有开口与肋间动脉共干。开口类型一般为双开口。支气管动脉进入肺脏后,主要攀附支气管前行,每支支气管的伴行支气管动脉为1-2支,在支气管的腹内侧和背外侧随支气管走行,随支气管的分段而分支,同时发现支气管动脉存在跨肺段分布的情况。伴行支气管的支气管动脉主干发出细小分支包绕在支气管周围,形成血管网套。从主支气管、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叁个分支水平来看,表面的血管套结构大体相似:血管套有叁层血管网结构,外层为支气管动脉主干,中间层为节段性分布的环带状血管,内层为“栅栏”样、与支气管走行平行的竖形血管,彼此间有毛细血管网相连。4.双峰驼支气管动脉微血管构筑特征:在胸膜表面发现有支气管动脉,提示支气管动脉是胸膜血管的来源之一。支气管动脉供应胸膜的来源主要是主干上直接发出胸膜支供应胸膜、肺实质中的支气管动脉发出穿出支到达胸膜层并供应营养。胸膜层支气管动脉形成网状血管网,网孔粗大。肺泡周围的支气管动脉微血管形成篮网状,包绕在肺泡的表面,整体呈现蜂窝状。在血管铸型表面可见环形平滑肌压迹和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压迹。胸膜层毛细血管网与其下的肺泡毛细血管网存在广泛的吻合。
杜晓霞[3]2008年在《不同年龄段牦牛与成年黄牛肺微血管构筑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180日龄牦牛、成年牦牛和成年黄牛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并与1日龄牦牛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牦牛肺微血管的构筑既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也有许多共同特点;成年牦牛与成年黄牛的肺微血管构筑也存在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180日龄牦牛肺胸膜面具有疏密程度不等的两层血管网。浅层的血管网稀疏,深层的胸膜下微血管网致密。胸膜面浅层的血管可以跨越两个或多个肺小叶表面,浅层的血管可与小叶间隔的微血管之间相互移行;由微血管网形成的肺小叶的轮廓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小叶间隔的深度也有所不同;胸膜下微动脉可根据逐级分支的顺序将其分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胸膜下毛细血管网中可见板块状、筛网状和网络状血管网。低倍镜下,在肺脏截面可以见到由微血管网构成了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及终末细支气管等结构的轮廓。肺实质内的微静脉可按照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集合微静脉和微静脉的顺序汇合。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铸型表面光滑,胸膜下微动脉或微静脉以及肺实质内微静脉的表面可以见到呈环形或斜形的平滑肌细胞的压迹,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表面可见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成年牦牛肺胸膜面也出现两层微血管网。从肺实质内穿出的微血管可发出分支至胸膜面浅层、小叶间隔和胸膜下微血管网中;胸膜下微动脉也可分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四级;胸膜下毛细血管网多数呈网络状,也可见到呈“小孔状”的结构和筛网状的血管网;小叶间隔的微血管与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之间可以相互移行。低倍镜下肺实质内的微血管网呈现大小不等的蜂窝状,肺实质内微静脉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联系紧密;在局部区域,肺泡毛细血管网可呈现板块状或筛网状。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铸型表面比较光滑,胸膜下微动脉和终末微动脉表面可以看到沿血管长轴排列的呈圆形的内皮细胞核的压痕,以及规律分布的环状缩窄。在肺实质内微静脉的表面也可以见到许多呈圆形的凹陷。在成年黄牛肺胸膜面也分布有深、浅两层微血管网。胸膜下微动脉及其分支较短,胸膜下毛细血管网呈现稀疏的网络状,偶尔可见由微血管形成的“小孔状”结构。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与胸膜下微血管之间形成毛细血管水平或毛细血管前水平的吻合;低倍镜下肺实质内微血管网也呈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蜂窝状结构;高倍镜下肺泡毛细血管与微静脉之间联系紧密;在肺泡隔内毛细血管网成单层分布;肺实质内管径较大的微血管表面可以见到纵行的嵴状结构和密集的内皮细胞核的压痕,以及明显的环形缩窄;胸膜下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表面可见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180日龄牦牛、成年牦牛和成年黄牛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网稀疏,深层的胸膜下微血管网致密;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与小叶间隔的微血管之间相互移行,与胸膜下微血管之间形成吻合连接;根据胸膜下微动脉连续分支的顺序,常可将其分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四级;胸膜下毛细血管网主要以网络状的形式存在,但在铸型上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小孔状”结构;低倍镜下肺实质内微血管网呈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蜂窝状结构,可以见到由微血管网构成了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及终末细支气管等结构的轮廓。肺胸膜面浅层微血管的铸型表面光滑,胸膜下和肺实质内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铸型表面可见平滑肌细胞形成的缩窄,以及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但在增龄过程中,牦牛肺微血管网的密度逐渐变小,微血管的管径逐渐增大;将180日龄牦牛、成年牦牛与1日龄牦牛肺微血管的特征进行比较后发现,在180日龄牦牛肺泡毛细血管网中可以见到一些呈板块状的血管网,而成年牦牛的肺泡毛细血管网主要呈现网络状。此外,成年牦牛和成年黄牛肺微血管构筑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更为显着。成年牦牛肺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网、胸膜下微血管网以及肺实质内的微血管网比成年黄牛致密;成年牦牛肺微血管的管径范围比黄牛的大;成年牦牛肺胸膜下微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路径比成年黄牛的长;而成年黄牛肺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与胸膜下微血管之间的吻合比成年牦牛更为常见。总之,牦牛的肺微血管网比黄牛的致密得多,分布的范围也更为广泛,肺微血管网的密度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可以看出,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是牦牛肺微血管网构筑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状况可能是牦牛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之一。
柳东阳[4]2007年在《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微静脉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经肺静脉对牦牛和绵羊肺脏进行铸型,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微静脉的铸型。结果发现: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的微静脉铸型显示的结构基本相似。在低倍镜下,可以辨认出由微血管网组成的外观上呈蜂窝状的肺泡腔、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等结构的轮廓。单层毛细血管网围成肺泡腔,腔体大小不一,伸展状态较好的肺泡呈现出凹面向外,底面朝内的半空心球状结构。肺泡毛细血管网的网孔大小不等,形态多样。肺泡毛细血管网的网孔呈现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等形态。可以看到粗细不等各级微静脉或出现在肺泡间隔内,或穿行于几个肺泡之间。在切面上可以辨认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集合微静脉、微静脉等各级微静脉。各级微静脉的分支成“树枝”状,从“树梢”到“树干”依次为肺泡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集合微静脉和微静脉。微静脉的回流方式为:从肺泡毛细血管网依次经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集合微静脉到达微静脉。毛细血管也可以直接汇入集合微静脉或微静脉。牦牛和绵羊肺微静脉铸型表面分布着由平滑肌束形成的环形缩窄,缩窄数目随着管径减小而逐步减少。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肺泡毛细血管网相联接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管径明显缩小。在肺泡毛细血管铸型的表面有散在分布的圆形的内皮细胞核的压迹。本文报道了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微静脉的系统的分支分布状况及回流方式,为比较解剖学增加了新资料。
韩志磊[5]2015年在《猪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猪支气管动脉(BA)立体结构分布和微血管构筑特征,采用支气管动脉独立铸型方法、联合铸型方法、墨汁明胶切片方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猪BA起源、分枝走行特征、分布规律、血液回流途径和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构建猪支气管动脉宏观和微观铸型标本的方法,获得了猪支气管动脉独立和联合铸型标本。2.探明了猪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特征。猪支气管动脉有1~3支,其中1支型最多。1支型支气管动脉干的管径显着的大于2支型(P<0.05)。支气管动脉在胸主动脉上的开口以单开为主,两个开口只占28.6%。肺门处1支型支气管动脉主要分为后升支、右前降支、前降支和左前降支。支气管动脉入肺后,主干向各方向分别发出右尖叶支气管动脉、左前背测支气管动脉、左主支气管动脉、左前降支支气管动脉、右前背测支气管动脉和右主支气管动脉。每个肺段有1~3支支气管动脉,以2支型为主,两支并列平行蛇形弯曲沿支气管延伸。尖叶、心叶和副叶肺段支气管动脉数目恒定,分支走行差异不显着。隔叶肺段支气管动脉数目不恒定,背侧、腹侧、外侧和内侧四个肺段支气管动脉系统有3支型、4支型等不同类型,而且背侧和外侧支气管有单分枝型、二分枝型、叁分枝型和四分枝型等分枝型式。支气管动脉以4种方式供应胸膜,而且支气管动脉在肺内发生广泛吻合,形式多样。肺静脉可能是猪支气管动脉的一个主要回流途径。3.探明了胸膜面支气管动脉微血管的分布特征。比较分析胸膜的墨汁明胶组织铺片和ABS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支气管动脉形成胸膜表面和胸膜下两层血管网。胸膜表面血管网的特点是:血管网比较稀疏,网孔粗大,网孔呈多边形,管径粗大,血管之间形成广泛的吻合。微血管主干管径比较大,大部分血管管径在30-60um之间。从主干血管发出的分支比较少,两分支之间的夹角比较大,其角度大于90°。胸膜下血管网的特点是:多种来源的支气管动脉血管形成一层平整、大小均一、致密的网格状胸膜下毛细血管网。其管径大小约为8-10um,毛细血管网孔形态一般为不规则的5-7边形,每个网孔与周围4-6个网孔吻合。支气管动脉在胸膜下形成毛细血管网分枝延伸路径有显着的一致性,长度差异不显着,血管大小差异也不显着。4.探明了支气管动脉在各级支气管的分布规律。比较观察墨汁明胶切片和扫描电镜发现:肺内BA发出的细小分支也可以分布到细支气管外膜、粘膜下层和粘膜固有层,并在固有层形成血管网。BA分支组成毛细血管网,包裹整个肺泡,因此支气管动脉是肺泡毛细血管网的一个主要来源。5.探明了支气管血管套内外表面的微血管分布特征。支气管血管网套外表面的微血管分布特征:BA主干沿支气管走行途中向支气管表面的方向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枝。微动脉管径在100-170um,毛细血管管径约为8-10um,各级微动脉管径大小差异显着。微动脉走行过程中相对比较平直,途中发出的各级微动脉也相对比较平直,没有形成广泛的交通吻合,血管网比较稀疏。支气管血管网套内表面的微血管分布特征:内侧血管网比较平整而且也比较致密,并且血管网由多层组成。微血管网由来源于外表面的各级毛细血管构成。血管网排列规律性和一致性都比较强,但是网孔大小和形态差异显着。网孔形态多种多样,其网孔直径最大可以达到200um,最小的网孔仅仅只有8-15um。
杜晓霞, 郭建强, 刘英[6]2012年在《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提出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绵羊肺胸膜下的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胸膜面有两层微血管网分布,大部分视野仅见胸膜下微血管网,但局部区域在胸膜下微血管网的表面还匍匐有一层稀疏的微血管网;胸膜下微血管网按照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形式分支构成,微动脉和终末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可见明显的环状缢痕;小叶间隔内分布的微血管与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相互移行.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构筑特征与新生牦牛和双峰驼相近,但与文献报道中对人和犬、猴、兔、鼠等动物的描述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 双峰驼肺脏微血管构筑学特征的研究[D]. 杜晓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01
[2]. 双峰驼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研究[D]. 王白雪. 甘肃农业大学. 2016
[3]. 不同年龄段牦牛与成年黄牛肺微血管构筑特征的研究[D]. 杜晓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4]. 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微静脉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D]. 柳东阳. 甘肃农业大学. 2007
[5]. 猪支气管动脉立体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研究[D]. 韩志磊. 甘肃农业大学. 2015
[6]. 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J]. 杜晓霞, 郭建强, 刘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