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等基本任务,还承担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审美教育同步进行,促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审美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认识到语文美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领悟语文的美境、体会语文的美情、欣赏语文的美意,从而使得审美活动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感受音乐美,增加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和谐的音韵和节奏能让人心情愉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字描写内容的想象力。小学所选编的课文,具有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教师要善于通过朗读环节加强学生汉语言音乐美的感受。教师要通过教师范读、播放名家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音韵美和音乐美。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和谐优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聆听和模仿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实践中来。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调动语言、思维、想象等多种学习手段,将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并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实现对美的感受和表达,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亲人离别时那真诚、依恋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别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呼唤。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这样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审美教育的作用。
二、领悟文字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力
汉语是最美、最富表现力的语言,文字的不同组合能创造出美妙而富于变化的丰富含义,引导学生领悟文字的内涵美,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促使学生快速理解语言文字中表达出的作者情感和态度,对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文章主旨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大量的意蕴深刻、富有人生哲理、能给学生教益和启迪的好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感悟文章中包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赵州桥》、《万里长城》,悟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敏才智、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这些课文激发出的创新精神;由《趵突泉》、《桂林山水》中,悟出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祖国青山秀水的情感;由《登鹳鹊楼》悟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三、体会情感美,升华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实现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了解名人的生活故事、人生经历、创业历程等,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执着追求、奉献精神、高尚的情操等。这些优秀品质对学生做人、做事、成长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漫长过程,又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一个成长过程。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美育结合起来,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来更好地体会形象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欧阳海》等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人物形象,品析人物的心灵美、精神美以及高尚的行为,激发起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塑造自我,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做一个心灵美、人格美、有作为、回馈社会的人的渴望。
四、欣赏意境美,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鉴赏能力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象空间的必要方法。在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欣赏文章的意境美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鉴赏美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最佳的辅助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支撑。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可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分析、想象等环节,来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桂林山水的美又是如何表现的,并鼓励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
在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与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比,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对美的意境便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如果能用心去发现和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的元素,并用美的形象去启迪学生,用美的情景去感染学生,并用美的语言贯穿教学过程,在训练语言文字基础认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上,就会让学生在美的感受、美的情感中体验美的生活,培养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
论文作者:张 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