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教学新体验的基本策略_文本分类论文

构建语文教学新体验的基本策略_文本分类论文

语文教学新经验建构的基本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学论文,策略论文,新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语文教学新经验,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探索形成的各种教学新思路、新做法、新体验,而且行之有效。当然,这种新经验建构的路径很多,从思维能力培养角度设计阅读教学,就是重要的思路之一。它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步发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一、思维的整体性与听读训练

      语文新课程要求对文本整体感知,强调整体阅读。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往往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何感知,常常举步维艰,学生普遍跟不上节奏,或者茫无头绪,或者脱离文本,或者支离破碎。原因很多,如预习不充分、系统知识缺乏等,但症结还是整体性思维能力薄弱,阅读方法失当。这就需要结合思维整体性训练,构建新的阅读教学经验。

      根据思维整体性原理,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怎么开头结尾,如何安排详略主次,过渡衔接,都有内在的规律和文体特点。叙事文故事情节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论述文阐述的道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或多个层面并行,或逐层深入,层层推进;说明文说明的事物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而结果,或有时间先后,或有空间位移。这些都具有事物本身的规律性和逻辑性,都需要整体把握、宏观设计,这就是作者思维的整体性特点。

      这种写作思维的特征决定了阅读思维也必须具有整体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备课要在作者的思路上”[1],同样,学生阅读理解也要和作者的思想或同行;或碰撞,产生火花,引起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整体感知方法训练,如文体特点、写作思路、语言技巧、结构艺术等,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如何训练?方法很多,“听读教学”就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所谓听读,就是以学生听为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感受作者的思维特点,让学生的思想很快捷地进入作者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1.知识引路,分类听读

      在开展听读训练之前,先要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不同文体的知识和思维特点,便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听读。如叙事类的文章,就要侧重听读情节和人物;说理类文本,则侧重于听读推理的逻辑和过程;介绍类文本,重点放在对事物特征和说明顺序的听读。因文而异,突出听读重点,定向听读,思维的整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背影》的听读教学。听读之前,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线索的知识,叙事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本文写父亲为儿子送行,以背影为线索。听读中,引导学生立足“我”的角度,置身课文情境,感受父亲多次出现的背影:送行前(引背影)—送行中(绘背影)—送行后(别背影),整体感知其中蕴含的深深父爱,学生为之感动,潸然泪下。听读效果颇佳。

      2.重视范读,引入情境

      听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范读。高质量的范读,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意境。范读前,先要营造听读氛围,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让思维处于听读的临界状态,为整体听读做好铺垫。

      范读的方法最为要紧。最好选用录音范读,或者由老师事先录音,尽量做到一气呵成,增强文本听读的整体感和思维的完整性;在范读技巧上,应该声情并茂,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为突出听读的整体性特点,应该尽量采用教师范读,减少学生范读,尤其不要让多个学生分段范读,因为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朗读技巧受限,可能会读得支离破碎,削弱了文本固有的整体感。

      3.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整体听读课文后,师生共同整理文章思路,复述文章大致内容,粗略感知文章中心、情感或道理,梳理思维线索等。同时,结合学生“说”的练习,强化整体思维训练。

      如《社戏》听读教学,引导学生按照看社戏的时间顺序,进行整体听读,学生很容易听懂小说情节: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详写的内容:平桥村优美的景物和小伙伴们真挚淳朴的感情,再指导学生将人物、情节和环境结合起来整体思考,学生就能整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了。

      二、思维的同步性与速读训练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为情所动,为理所服,受到教育、鼓舞和激励。要达此目的,阅读文本就应该与作者的思维同步,融合,共鸣,碰撞,产生火花,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深意和情感,把握作者的时代与环境,进而体会文章局部细节和词句的妙处,领悟阅读的精髓。

      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实现读、写思维的同步,开展速读训练是一种重要途径。速读训练特别有助于学生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的阅读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轻文重意,思维合一

      读、写思维同步的关键是让学生阅读思维与作者思维并轨、融合、同行,情感共鸣,进而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核和情感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深意。

      在速读训练中,要求学生不要过分关注具体语言文字,而要将精神集中于语言承载的思想与情感,让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随着作者的思维而起伏发展,进入到作者的思路上去。当然,这种读法还需要配合课外阅读,可以选择文体、题材相同或近似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以此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速读能力。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篇文言小说,篇幅不短,而文字和词句的理解又有一定难度,因此,在速读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不必纠缠于个别词句,重点放在林冲的遭遇上,遵循情节线索和人物性格发展进程:沧州遇旧知—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接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让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一致,阅读速度自然更快,林冲的性格发展和“逼上梁山”的主题也就易于理解了。

      2.分类速读,定向训练

      不同文体的文章体现不同类型的思维特征。叙事、说理、介绍等文体,各自有其思维的基本规律,只有按照文体思维特点进行分类速读训练,引导学生定向思维,才能更好地实现读者与作者思维的同步合一,从而提高速读效率。

      在速读训练中,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文体的思维特点,专注于不同类型的思想内涵,体现阅读内容和思维的定向,更加容易实现读者和作者思维的同步。如《荷花淀》《社戏》这样篇幅较长的小说,思维就要专注于小说的故事情节、环境与人物;而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的议论文,思维则要专注于文中的论点、论据以及推理的逻辑,才能达成读、写思维的同步和阅读的高效。

      3.思维定势,提高效率

      按照定势理论的规律,以定势思维进行速读教学训练,是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行之有效。因此,在速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势理论,根据自身阅读特点和心理,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个性化的速读固化程序,并在阅读中反复运用,掌握规律,以提高速读效率。

      如《荷花淀》是一篇小说,阅读思维应该重点放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定向思维速读。同时,小说情节一般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可以遵循情节发展和时间顺序这一思维特点进行速读,这就是定势理论的运用。同时,抓住情节标志性词语,进行跳读,读速会大大加快。学生只要抓住“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等时间标志词,就很容易读懂小说的情节,进而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

      三、思维的连续性与猜读训练

      阅读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连续性。我们常常讲,写文章要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就是思维连续性的体现。每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一个整体,体现出不同文体思维的连贯和严谨。因此,阅读教学要着眼思维的连续性,加强阅读思维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对文本整体感知和问题探究的效果。

      具体的阅读方法很多,这里以猜读训练为例。这种方法适合阅读中长篇小说或篇幅较长的论述类文章:

      1.同题写作,比照阅读

      在教学某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写作与其题目或话题相同的小练笔,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和课文进行对照性阅读。这样,既能深化对课文思路的理解,又能在对比阅读中体会思维的连续性对写作的重要,可谓一举两得。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以引导学生先写“春”的作文,然后进行对比阅读,把重点放在文章的思路上,有何异同,从而理解朱自清《春》里“盼春—绘春—赞春”的思维线索,有助于整体把握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结合选文,猜读首尾

      在节选类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具有情节性的作品,如小说、叙述类散文等,可以让学生联系已知情节,猜测原文的开头或结尾。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或恍然大悟,或积极预测,或啧啧赞叹,或凝神细想,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收获良多。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林冲杀了陆虞侯等人以后,怎么样了?先让学生猜读故事后面的发展,再引导他们阅读小说《水浒传》后面章节的内容,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就会明显增强。

      3.依据文本,续写故事

      在猜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现有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合理延伸故事,进行续写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

      如初中课文《孔乙己》,孔乙己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他最后离开咸亨酒店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其性格怎么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连续性,合理想象,续写故事,学生有了兴趣,再引导他们重读课文,深入理解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就会收到读写双赢的效果。

      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建构语文教学新经验的路径,也远不止思维训练一种,还可以从语言能力、技巧训练等角度,深入思考和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总结。

标签:;  ;  ;  ;  

构建语文教学新体验的基本策略_文本分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