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1]2007年在《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或偿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公司治理是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的安排。如何防范和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如何改善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的关系,探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危机?本文认为,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是因为其公司治理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良好业绩的驱动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公司遭遇各种经营风险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公司治理的无效率或失败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代理成本,对管理层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衡将使公司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对于现代企业,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力有助于形成较强的综合营运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企业偿债能力,最终避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本文旨在对上述的研究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揭示引发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其一是研究各个公司治理变量与财务危机的关系。本文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结构、现金流量等六个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一个能全面反映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综合得分F值;然后全面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包括股权结构、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董事会特征、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包括治理环境指数、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变量来描述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实践。通过对各个治理变量与财务危机的关系研究,找出对财务危机有显着影响的关键变量。其二是研究公司治理指数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基于建立的公司治理变量体系,构造了一个涵盖公司治理的主要评估变量、客观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综合治理水平的G指数,并依据G指数的大小(即公司治理水平的不同)把样本分为五组,进行分组比较,得出了不同组之间的财务危机F值显着不同的结论,这为公司治理G指数与财务危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供了初步证据。然后运用面板数据研究G指数与财务危机F值的关系,得出了G指数与财务危机F值显着正相关的结论。
陈流江[2]2004年在《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指出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运营有重要影响。公司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中考虑公司治理因素开始成为完善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理论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可能受人为操纵而影响以财务比率指标为基础的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差异可能市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希望,改进以财务比率指标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将公司治理指标量化,并导入预测模型中,预期公司治理指标的加入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证研究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找出参考依据。 本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将对中外各种财务危机预测的方法做一个综述,特别是对主流的财务比率指标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第叁章将对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并考察了中外学者对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公司治理指标的研究。第四章我们将对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进行具体分类,选择实证研究的样本,各类指标变量和预测模型,并分析实证结果。最后一章我们将进行结论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刘孙芸[3]2007年在《公司治理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情形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学者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认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把公司治理指标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本文首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透视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2006年首次被ST的45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选取了45家非ST公司作为财务健康公司的样本,随后选取了16个财务指标和18个治理结构指标作为初选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中选出在ST公司与非ST公司中有显着差异且低度相关的指标,分别建立了仅含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仅含治理指标的预警模型和同时含有财务指标和治理指标的预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公司治理指标的引入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在财务危机早期,公司治理指标对危机的预测能力更强,而在财务危机的中晚期,财务指标对危机的预测能力更强;外部利益相关人可以通过观察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动来预测财务危机。
陈毅浩[4]2017年在《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被认为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从宏观层面看,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走强,其上下游行业景气程度也随之稳步攀升,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发展过快和市场条件的不成熟也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不断增长的房价。自2014年开始,国家逐步放开城市限购政策,2015至2016年间更是降息、降准、降税、优化土地供应结构等新政连番出台,2016年各地房地产价格大有井喷之势。随着人口拐点的出现,可以预计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库存和房产企业的资金压力都都成了各级政府需要关注的重点。2016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政府密集地出台了各类限购政策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扬。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上演了"宝万"股权争夺之战,这是资本市场上具有教科书意义般的案例,这场战役也揭示了合理的房地产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经营风险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我国房地产行业为研究对象,并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用数理模型分析房地产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作用。最后,本文总结全文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现对于不同章节简要介绍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作为切入点,探讨本文对于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意图通过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房地产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风险防范具有何种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本文首先分别对国内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风险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部分领域还催生了新的理论学派;而我国学者多是根据国外学者的先验理论对我国的现实国情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很少有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很少进行公司整体层面进行研究,局限性较大。第二部分分别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及综合整理,为下文做实证研究选取评价指标做出了理论铺垫。第叁部分,结合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首先采用房地产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及管理层特征作为相关指标,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公司治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随后,根据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现实特征,详细分析扰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第四部分系本文实证研究部分。该部分首先在前文对于房地产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房地产行业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关系的假设,选定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及管理层特征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贷款利率、土地供应量、企业规模及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根据2006年至2015年10年间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多数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与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通过优化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第五部分,在根据前文理论分析、现状研究及实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提出了建议,以求帮助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效降低企业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系:研究角度方面的创新,在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及其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及分析;研究变量选取方面的创新,在研究两者相关性的时候加入了宏观变量,选取贷款利率与土地供应量作为宏观控制变量,研究房地产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
喻青玲[5]2012年在《制度环境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经营舞台,另一方面暗藏了无数激流和险滩,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失败的漩涡。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入世后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传统财务理论中的持续经营假设逐渐松动,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企业因财务状况不善导致经营陷入危机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且不完善的市场,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又根植于中国特有的转型经济中,公司股票价格难以反映公司的基本面。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对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考察很有必要性。其次,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导致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均为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较多,对资本市场的立法水平也比较低下,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差较大。上述特征都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同于西方资本市场的主要方面,这也使得我们在对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时,更应该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特殊环境。然而,本文对以往的文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为考察具体公司的内部财务指标对预测公司财务危机的信息时效性与判别成功率。这既导致此类研究一般仅限于ST类公司,又忽视了外部环境如上市公司背后的产权性质、政府行为、法制水平及地区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治理制度环境进行分析,阐述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在治理机制上的不同点,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深入考察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财务危机的关系。本文对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的公司制度环境特征进行比较,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治理结构制度安排方法。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对他们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和设计公司制度时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引导公司治理向高效、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对制度环境差异与公司财务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但丰富了已有的公司治理理论,而且也为深入探寻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与降低企业风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借鉴比较成熟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学、价值管理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选用我国深沪两市2003年至2007年间的97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剔除了金融、综合行业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借助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公司制度环境与公司财务危机的关系。本文借鉴樊纲和王小鲁(2007)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来构建公司制度环境的特征指数。市场化指数由一个市场指数总体评分和五个分指数构成,五个分指数进一步分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中介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本文根据需要,选取总指标以及第一、五个分指标来分别衡量本文的市场化进程指数、政府干预程度指数和法制水平指数。最终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与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越快,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政府干预程度越低,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制水平越高,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
焦媛媛[6]2013年在《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32年公司治理被提出后,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其相关内容。但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研究才被企业所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提高公司财务绩效,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影响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并以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2011年和2012年的连续两年及以上被ST上市公司,并在资产、行业时间相同的基础上以1:2的比例选取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质押、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任职合二为一、外部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作为八个方面进行研究。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得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外部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财务危机为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任职合二为一与财务危机为正相关关系,股权质押,董事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财务危机不相关。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新意的引入股权质押,设立审计委员会两个解释变量研究其在预防公司财务危机的方面是否有效。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剖析公司治理的各个层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预防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胡新良[7]2007年在《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务危机研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财务危机的研究,尤其是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包括来自外在的总体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不善,而公司治理是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和结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利用在2001-2005年被特别处理的39家危机公司和配对的39家健康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影响;并利用另外39家危机公司和配对的39家健康公司对构造的模型进行预测,探讨了引入公司治理指标的预警模型的预警准确度。本文的重要结论包括:健康公司和危机公司在某些财务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应用单一的财务指标预测模型,公司判别准确度仍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财务指标在两年具有时间上的波动性,而公司治理指标则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公司治理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在单一的财务变量预警模型中,随着公司治理变量的加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有了相当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慧[8]2017年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2014年北京利达海洋生物馆有限公司和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被特别处理或者终止上市。当前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也是农业弱国,农业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48家农业企业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而这些农业上市公司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变革。无论从国内环境的飞速发展,还是从国际环境的经济动荡,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将面临巨大的复杂的挑战。除了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变革影响外,还有其内部原因,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本文基于农业这个行业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农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状况,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同时对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我国2011-2015五年48家深沪A股农业上市公司,剔除了有缺失的数据,得到37家农业上市公司,共185个样本。通过选择2015年国资委对央企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四个方面,运用功效系数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功效系数得分来划分农业上市公司的警限区间,我们把综合功效系数得分XS≤ 80,定义为财务风险高,设置财务风险虚拟变量为1;综合功效系数得分80 沈忱[9]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大多是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和高创新性的特点。由于外部创业环境的复杂性、内部资源的匮乏,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完善,创业板上市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变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本文以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本质特征为出发点,探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而探索并构建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财务风险有显着影响;第二,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成长能力有显着影响;第叁,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和股权制衡度对创新能力有显着影响;第四,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其财务风险有显着影响;第五,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能力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性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股权集中度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主要的理论贡献有:第一,本文结合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特点,提出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财务风险产生影响的设想,拓展了现有研究;第二,本文通过探索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过程,建立财务风险影响机制;第叁,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建议。 曹德芳[10]2012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众多公司因陷入财务危机而导致破产事件频有发生,迫使人们重新认识财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极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进而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变量的选取和应对财务危机策略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面板数据,将公司被“ST”作为其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综合公司经营层面和公司治理层面,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对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变量的选取和应对财务危机策略的有效性等财务危机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在财务危机成因研究中,本文选取了2004-2006年新增的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的113家公司,并按照行业相同和资产规模相近原则选择了113家配比样本公司,选取了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其它特征共七大类特征指标,对比分析了其在被“ST”前叁年内特征且据此分析了其财务危机成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的根源在于委托代理关系,其具体因素包括资产结构不合理、主业不突出等财务因素和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及等非财务因素。第二,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本文在确定股权结构影响财务危机的基础上,将股权结构这一非财务变量纳入到了财务危机预警中,分别利用判别分析(Fisher判别)、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当把股权结构变量也引入预警模型时,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了最高水平,证实了把股权结构变量这种非财务指标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领域,可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同时,本文把董事会结构非财务指标引入预警模型,证实了将董事会结构变量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领域,大大提高了模型预测能力。第叁,在应对财务危机策略方面,本文在财务危机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按照113家分析样本公司在两年内是否摆脱“ST”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了其在被“ST”前1年及其后2年内的特征且据此分析了其财务危机对策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其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主要包括调整资产结构、资产重组等财务对策和调整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等非财务对策。同时依据研究结果建议我国上市公司采取减少负债、重组经营、对外并购、资产置换、合理安排股权结构及降低代理成本等措施。 [1]. 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关系的实证研究[D]. 陈瑶.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 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 陈流江. 浙江大学. 2004 [3]. 公司治理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 刘孙芸. 长沙理工大学. 2007 [4].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D]. 陈毅浩.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5]. 制度环境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 喻青玲.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6]. 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影响的实证研究[D]. 焦媛媛. 沈阳理工大学. 2013 [7]. 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研究[D]. 胡新良. 重庆大学. 2007 [8].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D]. 王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17 [9]. 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D]. 沈忱. 浙江大学. 2014 [1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曹德芳. 东北大学. 2012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预测模型论文; 财务预警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财务预测论文; 创业板上市条件论文; 股权结构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