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程中热病的产生及预防论文_张日初

运动过程中热病的产生及预防论文_张日初

张日初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参加运动健身的人群不断扩大,但是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环境和运动种类的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伤病,热病就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所以本文针对热病的产生及预防进行探讨。

【关键词】运动;热病;预防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25-01

1 热病的产生机制

人是恒温动物,这说明即使环境温度改变,机体通过生理性调节依然能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尽管每天,甚至每一小时体温都在变化,但其波动范围通常不超过1度。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感冒或极冷和热才会导致体温偏离36.1℃—37.8℃的正常范围。体温反映了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体温就会改变。在机体产生的能量中,只有少部分能量用来供给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其余能量均转化为热能。所有的活性组织都能代谢产热,补偿机体向环境散发的热量以维持体温。在中等至大强度有氧运动时,体内产热通常大于散热,此时体温升高。尽管机体会对热量过多进行防御,但运动肌肉产生大量的热、从环境获得的热及妨碍机体散热的若干因素都能升高体温,当体温达到某一程度就能损伤正常的细胞功能。在热量过多的情况下,机体会出现健康风险。

运动使休内产生了过多的热量,要维持运动能力,就必须清除一部分热量。由于代谢产生的热需通过蒸发过程放散到周围环境中去,而热必须从热源处转运到蒸发表面,才能实现蒸发散热,而热源恰恰就是工作的肌肉本身.无论是热的转运过程,还是氧气的供应过程,都取决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另一个影响热环境下运动能力的因素是脱水。当脱水程度达体重2%或更多时,热环境中的运动能力则下降. 耐力训练和热适应过程可通过增加泌汗的敏感性和血管的扩张反映,使对热的耐受性获得改善.耐力训练和热适应过程可以降低泌汗和周围未稍血管扩张的温度阈值。

2 热病的分类

外界环境热应激与机体代谢产热可能引发三种热病,即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还会产生运动性脱水的症状。

(一)热痉挛

热痉挛是三类热病中严重程度最低的一种疾病,特征是大面积的肌肉群出现严重的疼痛性痉挛。热痉挛主要发生在运动中承受最大负荷的肌群,这种“绞索”状况与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小肌肉群痉挛是不同的。热痉挛主要由脱水及Na+丢失引起,因此大量排汗并丢失很多钠盐的运动员容易发生热痉挛。

(二)热哀竭

热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疲劳、眩晕、恶心、呕吐、昏厥及脉搏细速。主要原因是机体严重脱水而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前述内容提到,在热环境中运动时,运动肌肉会与皮肤竞争有限的并逐渐减少的血量。当机体无法满足这些同时出现的需求,并且因过度排汗而导致血液量降低时,就会出现热衰竭。运动员很少出现因Na+丢失而导致的另一类型热衰竭,因此,热衰竭被认为是脱水综合症。

热衰竭时,温度调节机制还在发挥作用,但因为血量不足致使流向皮肤的血液量较少,不能尽快散失热量。尽管在热环境中进行中低强度运动时容易出现热衰减,但机体深部温度并不一定很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个体突发热衰竭时,机体深部温度不到39℃。健康状况不良或不适应热环境的人群更易出现热衰竭。

(三)中暑

中暑是危及生命的热病,需即刻救治。中暑是由于机体温度调节机能障碍而引起的,通常出现下列症状:体温升高到40℃以上;排汗停止;脉搏加快,呼吸急促; 意识模糊、无判断力或意识丧失等。

因为脑内神经组织对高热最为敏感,所以鉴定中暑的关键是最后一点,即意识状态是否改变。如果出现中暑后不采取任何措施,体温将持续升高,继而昏迷,最终死亡。中暑的处理方法是:以最快速度给机体降温。最好将患者放入冷水中,如果条件不允许可用冷的湿布单包裹机体,也可以对患者用力扇风。

3 热病的预防

在高温中运动进行强烈运动过程中,可因热对机体造成危害而产生热病,如对热病的产生因素进行有只针对的预防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热环境运动时热病的发生,合理补液和预防过度脱水最为重要。在运动前后通过监测体重,大致了解失水量后进行补液,每减少1公斤体重表示脱水450毫升,或在运动前20分钟喝400—600毫升的冷水,在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液,每隔15—30分钟补水150-300毫升,每一小时的总补液量以不大于800毫升为宜,在运动后的补液也应以少量多次为主,并适当补盐。在热环境运动时补液的指导方案如下:

(1)小于1小时的运动,在运动前0—15分钟补充含6%-10%糖饮料,运动中补充的液体约相当于1/2排汗量的水份。

(2)1—3小时左右的运动,建议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运动中每小时补充毫升含6%-8%糖饮料和12—20毫克当量钠盐的饮料500—1000毫升。

(3)大于3小时的运动,建议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运动中补充800—1600毫升,含6%-8%糖饮料和20—30毫克当量钠盐的饮料。

(4)在恢复期,应摄取含糖5%-10%和钠盐30—40毫克当量的饮料以获得复合水。为使糖原得到快速恢复,在运动的最初2小时内,每小时的摄糖量应不少于50克。

预防热病着装是另一个重要环节,很显然穿的衣物越多,机体裸露在环境中进行直接散热的皮肤面积就越小。运动时穿着橡胶材质运动衣降体重是不明智的做法,这种危险状态(衣服内与外界隔绝)能显著提高温度和湿度,使所有机体热量无法散失,这能迅速引起热衰竭或中暑。因为机体产生的代谢热会很快使多余衣物成为不必要的负担,所以运动员最好选择内衣类的服装。穿戴的衣物应该是宽松且能快速吸汗的针织品以及能反射环境热量的浅颜色服装,在阳光充足或云量不够的环境运动时需要戴帽子。

参考文献

[1]陈艳,顾香.热痉挛1例报告[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7):1119-1120.

[2]韦志春.高热中暑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8):112-113.

[3]孙蕾繁,张东利.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5):112.

[4]王书法,张军明.运动脱水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66-68+43.

论文作者:张日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运动过程中热病的产生及预防论文_张日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