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新“三”论论文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新“三”论论文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新“三”论

龙梦晴,陈宇科,刘林艳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人生中的导师”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要求。文章以“旗帜鲜明的政治性、为人师表的示范性、知心朋友的直接性”论述了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三性”论,阐明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美化意蕴;以“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引领激励学生示范不够、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不强”论述了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三不”论,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弱化表征;以“素质修养提质,实现思想育人;业务能力提升,实现管理育人;人性关怀提效,实现真情育人”论述了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三提”论,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师德;新“三”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学识水平、言行举止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有数据表明,目前辅导员群体普遍呈现年轻化态势,93%以上的辅导员年龄在20~39 周岁,其中30岁以下占41.46% ,这些辅导员有的已表现出“理想信念动摇,师德信仰缺失;奉献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自律意识不高,师表意识不强” 等问题。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创设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增加小游戏的环节,小游戏可以使紧张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历史性、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采用演话剧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三性”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美化意蕴

(一) 辅导员具有旗帜鲜明的政治性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辅导员以前叫“政治辅导员”,主要职责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水平,强化责任担当,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时刻保持昂扬斗志,弘扬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氛围。

(二) 辅导员具有为人师表的示范性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辅导员时刻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与学生相处最为频繁、最为直接,其人格修养、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形象仪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典范,对学生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辅导员应该时刻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在各方面做好表率,积极示范,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卫生状况是环境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在体现,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质量。一个拥有良好的卫生情况的旅游景区肯定会更受老年人的喜爱,进而增加其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三) 辅导员具有知心朋友的直接性

津力达颗粒使用了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后病情好转,血糖下降,疗可,复查餐前血糖,7.5mmol/L,餐后血糖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mmol/L,血脂基本正常。还有疗效作用是15例患者的便秘情况明显好转。

二 “三不”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弱化表征

(一) 部分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不深

当前,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基础不牢、功底不深,难以站在理论的高度解释问题,对学生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与不解 ,导致实际工作的理论缺乏、动力不足、措施不当、效果不好。一是部分辅导员对自身岗位主要职责认识失偏。认为每天忙于处理学生中的各种日常事务,部分辅导员逐渐淡忘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岗位主要职责,在引领学生政治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实属不够。二是部分辅导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主自觉性有待加强。部分辅导员出身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职前没有系统深入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理论基础薄弱,政治敏感性不强,关注热点问题的意识不够。有的辅导员认为,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即使学习了也是浮在表面,难以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的辅导员片面认为,政治理论过于务虚,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重在务实,过多地强调政治理论学习耽误时间,且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效果不明显。个别辅导员甚至认为,单凭工作经验也能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理论学习可有可无。三是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不足。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路正确,工作才有成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根据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所学专业的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遗憾的是,很少有辅导员对此重视并加以关注。

(二) 部分辅导员引领激励学生示范不够

高校辅导员岗位是综合性岗位,要求辅导员全面履行好岗位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存在与岗位能力不完全匹配的现象与矛盾。一是发展方向不明,对自身成长历程、发展规律的研究不够,定位不准 。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把“辅导员”作为自己较长时间的职业来规划设计,而是作为行政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暂时过渡,待时机成熟时考博、转岗从事专业课教学或其他工作。研究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年流动率大约在5%-8%,显著高于高校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 。有的辅导员将自己定位为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并准确把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只管理不服务,或者只注重学生日常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关注过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职能。有的辅导员开辟第二、第三职业,承担过多的教学科研任务,热衷于各种社会兼职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却忘记了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末倒置。二是工作能力不强,方法创新不多。有的辅导员不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有的辅导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有的辅导员缺乏应有的组织管理协同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的辅导员工作不主动,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有的辅导员工作思路僵化,凭经验办事,对当前学生工作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不能积极应对,经常感到束手无策。三是细心耐心不够,情感关怀缺失。由于长时间只做学生思政政治与管理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部分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对辅导员工作逐渐失去了耐心,对学生也日益失去了应有的爱心,有时候对学生态度生硬,带有较多的行政命令色彩,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有时候缺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不愿深入学生课堂、宿舍、食堂等一线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与实际困难。有时候不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候过多地表扬优秀学生,对于一些后进学生不太尊重,无形中对这些学生造成了伤害。

(三) 部分辅导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不强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人生中的导师”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面引导,更要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当前部分辅导员在引领学生、激励学生等方面做得不够,示范作用不强。一是思想上对职业道德认识不足。部分辅导员缺乏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清楚认识,对辅导员师德的“三性”的特殊内涵理解不透,把握不好,使得追求职业理想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原动力逐渐丧失。个别辅导员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工作中不能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人为本”的情感关怀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观上逐渐变得功利。二是学习上对工作业务钻研不深。有的辅导员工作上不思进取,不注重加强自身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会议精神的上传下达、枯燥说教或者照本宣科,缺乏良好的业务钻研精神。三是行为上对自身要求把关不严。有的辅导员不注意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却没有做到。有的辅导员不是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有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或宣传一些不正确的理念和不客观的事实等。有的辅导员向学生抱怨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将自身的消极情绪传递给学生。个别辅导员左右逢源,说一套做一套。在领导面前信誓旦旦,到学生当中工作却不设法落实。个别辅导员不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不是积极应对,而是想法回避,甚至推卸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学生,由于年龄的接近和相处的频繁,更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解决学生们生活中的困难,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在心灵上给予抚慰。

三 “三提”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 素质修养提质,实现思想育人

素质修养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前提,应对辅导员素质修养进行提质,实现思想育人。一是政治素养提质。辅导员应时刻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熟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顶层设计方案,关注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二是师德素养提质。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岗位认识,恪守职业道德,锤炼人格品行,弘扬清风正气,遵守廉洁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三是言传身教示范。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学生。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愈是正面向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愈发明显。辅导员应时刻注意自身主要思想、问题思路、个人观点、语言表达的正确立场和正面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应以正式、典雅、成熟为主,不宜过于新潮、怪异、暴露,更不宜不修边幅;合理控制好情绪,不把个人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或传递给学生,上课不随意拨打或接听电话,不做与岗位要求无关的事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风正派,参加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二) 业务能力提升,实现管理育人

业务能力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应对辅导员业务能力进行提升,实现管理育人。首先,应强化责任意识。辅导员应加强对“辅导员”岗位的认识,时刻牢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切莫本末倒置。辅导员应注重岗位工作任务的落实。在确保正面思想引领和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将学风建设、园区管理、就业创业、成长辅导、各项活动等工作逐一明确责任,实施目标管理,加强过程监管。其次,应做实日常工作。一是辅导员在落实责任中要做到公正公平。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从来没有小事,要求辅导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求真务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确保每一项工作心中有数、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并且做到公正公平。比如在学生评奖评优和推优入党等问题上,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信服。二是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要有耐心。辅导员的工作繁琐,随时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慎密妥善地解决问题。切不可心浮气躁,让不良情绪蔓延,按性情意气处事。三是辅导员在平时日常工作中要特别细心。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向他人讲心里话,有时出现了突发事件、家庭变故、身心疾病、安全隐患等问题,也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这时辅导员就要细心观察、多方了解,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防止发生意外事件。第三,应创新方式方法。辅导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熟悉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新媒体的话语方式向学生表达意见,与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互动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同时有效应用“云数据”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辅导员还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人性关怀提效,实现真情育人

人性关怀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举措,应对辅导员人性关怀进行提效,实现真情育人。爱心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辅导员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大学生告别家乡,离开父母,独自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更加需要人性关怀,更加需要爱的滋润和温暖。辅导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经常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们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对贫困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和有身心疾病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经常鼓励他们,引导、支持并帮助他们直面困难、树立信心。此外,辅导员应该尊重学生,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因学生的外表长相、经济条件、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不同而区别对待;辅导员应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容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包容学生的过错和失误;辅导员还要在人性关怀中培养学生的爱心,让爱心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43号令.2017.09.21。

[2] 徐敏华,熊琼.协同与创新: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17,(7):145.

[3] 王佳利.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71.

[4] 张玉新.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4):74.

[5] 王凤春.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5):121.

本文引用格式: 龙梦晴,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新“三”论[J]. 教育现代化,2019,6(69):64-6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27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19GG12)、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辅导员专项课题(19F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龙梦晴,男,汉,湖南衡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标签:;  ;  ;  ;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新“三”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