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治疗疗效的分析论文_李翠莲

武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武定 651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孕妇的痛苦,确保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治疗疗效

妊娠期瘙痒症状是临床皮肤科相对较为少见的一种皮肤疾病,临床相关学者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少,部分医生也不是非常了解妊娠皮肤瘙痒的相关疾病知识,易出现误诊,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妊娠期皮肤瘙痒的诊断难度[1]。妊娠期皮肤瘙痒属于一种全身性瘙痒疾病,对于妊娠孕妇的日常生活质量会有严重影响[2]。为了探讨分析有效的妊娠期瘙痒性皮肤治疗的方案,本文对比分析了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分别采用西咪替丁以及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现将我院7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患者年龄最大37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27.3±2.9)岁;患者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2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3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6.9±2.7)岁;患者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各方面并无很大区别(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价值更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给予 0.4 g西咪替丁(添加500ml浓度为5%葡萄糖氯化钙注射液)静脉滴注,注意将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小时70 gtt。值得注意的是,配制注射液后一定要尽早滴注。

实验组患者给予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最好是控制在30min以上,患者采用普鲁卡因的剂量应该根据4-6mg/kg进行计算,维生素C 给予300mg-500mg(添加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0.1%浓度的混合溶液,每小时65gtt,1次/d,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必要的话,应该每间隔7d再重复进行应用。孕妇在治疗期间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禁止食用海鲜、辛辣等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患者用药期间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部潮红、头昏恶心、呼吸困难、寒战、哮喘、心动过速以及出汗等症状,而且应该检查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1.3 评价方式

痊愈: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皮损恢复。显效: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皮损基本恢复。有效:皮肤瘙痒症状有一定缓解,皮损也有一定改善。无效:皮肤瘙痒症状以及皮损症状均没有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9.0为本次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X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表示,组间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 果

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讨 论

西医角度分析表明[3],皮肤瘙痒主要是由于机体内释放组胺引起的。人体皮肤中广泛分布着特殊感受器以及人体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可以传导痒感,主要由浅层皮肤丛以及表皮真皮交界处感觉器官中感受瘙痒感。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瘙痒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是很多炎症性皮肤的一个共同症状,荨麻疹、湿疹、皮炎、痒疹和其他的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皮肤炎性反应,或者可能会有刺激瘙痒症状,很多患者会因为瘙痒而忍不住搔抓,这样又会刺激合成并释放炎性因子,进而使炎症反应进一步激化,患者瘙痒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样会陷入痒-搔抓的一种恶性循环中。普鲁卡因对外周神经产生作用,对于产生以及传递神经冲动会产生制止以及阻滞作用,从而稳定神经组织膜面,使Na+渗透减少,阻碍正常的去极化以及极化交替,这样就不能进行瘙痒的神经活动。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普鲁卡因治疗的机制主要是抑制恶性刺激,保护神经系统。同时对机体产生温和、微弱的良性刺激,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2%,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总而言之,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孕妇的痛苦,确保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姚冬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07.

[2]杨敏,廖小萍,岳涛.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351-1352.

[3]朱丽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分娩方式的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11-212.

[4]陆秀平.妊娠期皮肤瘙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9).

论文作者:李翠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治疗疗效的分析论文_李翠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