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林树莲 林凤媚 彭双林 赖苑娟 杜雪常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林树莲 林凤媚 彭双林 赖苑娟 杜雪常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15%,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顯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危险疾病之一,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发血供迅速减少或血流中断,致使心肌细胞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导致心肌局部坏死;由于此病症发病较突然,若未能及时抢救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很多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抢救与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因此,急性发作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至关重要[2]。为研究循证护理对AMI患者影响,我院对26例AMI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取得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与WHO AMI相关诊断与治疗标准相符合,所有患者均知情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其他内科疾病者、年龄在八十岁以上者、无法定监护人、家属以及精神障碍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研究组男17例,女9例,年龄45~80岁,平均(59.45±7.83)岁,病程18~50 h,平均(34.62±4.61)h;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58.73±8.21)岁,病程20~48 h,平均(31.45±5.64)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分析对比中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严密观察其病情,抢救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对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具体措施为:(1)建立循证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病房床位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辅助护士,所有人员接受心脏康复知识以及循证护理相关培训,并分配好各自工作,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严格遵循AMI相关的护理知识及要点,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2)提出问题。护理人员需以患者实际病情为立足点,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以及实际护理需求提出相对应的循证问题,同时保证基础护理工作到位,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方案,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进而也使护理工作合理性与安全性得到保障。(3)寻找循证证据。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与AMI护理相关的文献,并分析、评估资料的可行性、实用性,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护理方案执行情况,并对护理效果做出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现象存在,要及时给予调整。(4)护理对策:①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增强对抗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②为患者营造舒适、静谧休息环境,保持适宜湿度、温度,预防便秘,并控制探病人数及时间,以减少噪音干扰;③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增强患者对疾病从发生、发展到治疗与预后的认识,引导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明确日常注意事项;④适当给予患者镇痛措施,并指导其合理用药,遵医嘱定时服用,避免不良症状发生;⑤指导患者多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5~84分为满意,61~74分为一般,6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与满意度之和。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以及发热四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n及百分比来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15%,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AMI为心血管内科较常见疾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常表现为压榨性胸后骨疼痛,且伴有恐惧、出汗或濒死感。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AMI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以减轻或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受循证医学影响,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产生——循证护理,该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不再是仅凭经验实施护理干预,通过观察患者具体病情、探讨现存问题以及潜在的并发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以寻找理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去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其诊断、护理以及治疗更具标准化、科学化,也更有针对性[3]。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15%,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 燕.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62-263.

[2] 高艳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160-161.

[3] 毛祚燕.浅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1):102-103.

论文作者:林树莲 林凤媚 彭双林 赖苑娟 杜雪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林树莲 林凤媚 彭双林 赖苑娟 杜雪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