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技术效益及其评价_科学论文

科研技术效益及其评价_科学论文

科学研究的技术效益及其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研究论文,效益论文,评价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2)08-0023-04

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已在越来越多的程度上满足着人类的物质需要,但科学研究的实际效用和对经济的间接贡献并不是其首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带来的技术效益。

一、科学研究的技术效益

在R&D活动中,均以经济标准作为效益评价的准则是不准确也是不现实的。大量的科技管理实践证明,试验发展成果可以轻而易举地为本身或受让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这些理论研究活动一般不能直接起到提高经济收入的作用,它们的经济涵义仅仅表现为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是通过指导生成大量的新技术等成果——技术效益的取得而实现的。

1.科学研究及其(评价)范围

科学研究活动是指任何旨在获得或增加科学知识总量,以及予以实际应用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考虑到技术效益及有关问题,本文主要涉及的是有关自然科学、医学科学和农业科学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也即旨在确定自然现象的性质及其之间的联系,认识自然规律,以及将这些有关规律、现象、能量与物质运动的知识实际应用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科学研究应具备下列四种基本因素:创造性因素、新颖性或革新的因素、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

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含应用基础研究或定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虽然纯基础研究并不能导致任何与技术有关的结果,只是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才涉及到与技术有关的问题,但两种研究活动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因此在这里,是把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与技术研制(实验发展)、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讨论和评价技术效益的各种问题的。

2.科学研究获得的各种效益

科学研究取得的效益的多少、大小是评价科研活动优劣、科研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评价依据。为对整个科研活动的过程进行全面考核,以促进科研管理,提高工作成效,有必要认清科研效益存在的客观性,明确科研效益的概念和作用,使科研工作的评价更为合理。

从理论上讲,科研效益是对科研活动现象和过程的全面评价,是对达到预定目标程度的度量。这种度量应能反映科研活动完成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与其它活动相比较。

由于科学研究活动在内容、学科、作用等方面的多样性和研究过程上的阶段性特点,作为科研活动的结果,科研效益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多种效益的综合体。其种类包括:学术效益(科学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3.技术效益及其作用

技术效益,表现为科学研究活动所获得的新知识、新原理等对技术开发活动及产出所做的贡献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技术效益是相对于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言的一种新的效益表现形式。

技术效益指在科学成果生产活动中在消耗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基础上,所能实际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能指导技术研制机构产生新的技术产品的科学成果量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

新的技术产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新技术(含新的产品、材料、设备等,下同)、传统技术实质性改进和技术科学上的突破或技术理论的完善。

这三项内容应该体现出组成、结构、功能、性能等四个主要方面(或其中若干个方面)的创新。

提高技术效益旨在科研活动中,为技术研制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产生新技术成果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途径等。新技术成果大量的产生和应用,导致(科学研究)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大量增加。

当然,作为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制活动,除了可直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外,为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推动作用,会产生一定的技术效益,但这是另一个议题。考虑到目前科学研究产生的效益的主要性质一直没有明确,评价范围也不够全面,探讨科学研究的技术效益问题就更显重要和迫切。

4.知识经济实现的基础

科学是积累而成的知识体系。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无论由工业经济步入知识经济还是被知识经济所取代,知识本身并不能体现经济效益。不通过技术创新使科学知识转化为产品,就谈不上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科学知识→以新技术成果的产生为标志的技术效益→技术成果的应用→产品的产生与流通→经济效益的实现。可见,技术效益是知识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技术效益在科学研究评价中的意义

技术效益对科研活动的评价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科研活动评价具有独立性

鉴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区别,对科研活动及其成果产生应具有独立的认识与评价。传统的科研活动评价局限在对新发现、新认识和新原理的理论阐述上,缺少对其进一步的、社会化的评价和对后面(技术研制)阶段作用的评价。因此易影响科研成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①缺少用户对科研成果(指导产生技术成果的作用)的验证和信息反馈;

②对是否能带来技术领域的创新缺少追踪、关心和指导;

③满足于阶段性成果产出,不易引导科研工作的深入,使很多理论上创建独特的好成果束之高阁。

与传统评价不同的是,技术效益的评价并不限于对科研活动实施单位内部的成本核算和课题自身的理论成果产出,而是侧重于以外界用户的承认和相应的信息反馈为鉴别和度量的依据。

引入“技术效益”的概念,并建立以技术效益为指标纲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评价内容,以弥补传统评价之不足,有助于正确判别科学研究对技术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及程度,从而甄别和度量科学对经济增长所做贡献的间接作用。

2.使科研活动的评价更为合理

①评价的时效性问题。从科学研究到技术成果的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漫长的过程,以最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前面阶段科研活动进行评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同用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评价技术进步一样,利用技术效益的评价可以及时观察、度量科研活动及其理论成果的水平和价值,可以在全过程中起到的“中评估”作用。

②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问题。由于技术效益的评价能起到上述“中评估”的作用,那么科学成果是否对技术开发有指导作用,新的技术成果的产生与赖以依托的科学成果有多大关系,物质生产质与量的飞跃和经济效益的取得主要取决于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制等问题,将会得出更为公正、准确的答案。科学成果的转化与技术成果的应用谁的作用大、贡献突出及哪部分人员的业绩显著,将得到充分肯定并作为荣誉与经济回报的依据,将使有关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

③科学成果的可靠性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完成后,不能仅满足于报载刊登、著书立说,继而束之高阁。著名的科学传记作家J.W.N沙立文曾经列举过科学对人类的四大贡献,其中第一项就是“实际效用和经济上的贡献”。如果科学研究不再关心后期的技术研制,整个转化过程这一“链条”便断掉了。科学不促进技术的发展,“第一生产力”的意义又何在呢?

技术效益的评价通过对科学成果作用的考察和测度,可以起到检验科学成果能否对技术的产生和改进具有指导作用,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科研活动中,使科学成果的可靠性、科学性、成熟性等方面更臻完美。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④完善对科研效率的认识。目前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及给用户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等观念、意识和相关指标已为人们广泛用于对技术研制工作效率的评价,而对科学研究工作效率的认识还仅局限于内部的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上。当引入技术效益的概念后,我们还可以从质的方面来判断科研成果对技术研制工作的作用和作用的程度。

3.促进科学成果的转化

①对科学成果价值的再认识。科学成果对于社会具有某种实用价值或应用前景,能够指导人类进行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然而,一个科研院所或一所高校,可能对其某时期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正式出版的专著的数量以及被读者引用次数介绍的清清楚楚,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或注意到那么多理论成果被引用后起到多大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或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这显然没有从技术效益的角度考察这些问题。

科学学鼻祖贝尔纳说的十分明白:“我们就是要在它(科学)对工业的贡献中来寻找科学当前的社会功能。”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活动,在有些领域、时期内其理论成果可能会难以落实其研究方向或应用对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许多易于转化、应用于产业部门后会产生巨大物质财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著书立说后广泛的学术指导意义上,更重要的是以技术为中介的科学的物化作用,指导后面技术研制阶段产生技术效益,再带来间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②在两个方面产生良性循环。从宏观上看,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现代技术的产生过程中,可以把理论发展到应用的形式,使理论具备为人类实践直接服务的可能性;同时,技术研制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给科研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改进与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刺激更多更好的科学成果的产生和消费,形成了以科研水平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科学成果产出的良性循环。使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保持了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从微观上看,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成果的产生包含或体现了科学成果的作用如认识价值和方法价值等;同时,科学成果得以产生,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条件,是科研人员脑力劳动的智慧产品,反映了科学劳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因此,科学成果是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成本)消耗的知识产品。这必然要涉及到交换价值和商品化的问题。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劳动和脑力劳动或技术成果商品化等问题,已提出很多年,但仍有局限性。一是表现在理论上研究较多,付诸实践的较少;二是没有涉及到科学研究成果商品化方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到技术效益的客观存在和意义之后,便会明确象技术成果通过有偿转让之后成为物质生产中的“中间投入”一样,科学成果也应被视为在技术产品生产中的一种“中间投入”,并为提供这种“中间投入”的科学家支付“转让费”,即建立下游(应用科学成果的技术研制单位)反哺机制,对其科学成果的使用价值予以承认。这样,就形成了以有偿使用为特征的科学成果价值的产生与回报的良性循环。必然会调动科学家的科学创造积极性,促进大量的科学成果向技术开发领域转化。在当前科研院所转制重组时期,外部的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行为、内部的成本核算机制左右着每一个科研院所甚至每一个课题组;课题制又刚刚开始试点,事业费逐年减少,无偿服务会使科研工作入不敷出,难以维继。循环将不可能实现。

当然,从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应用的特点看,完全靠下游反哺也不现实,但至少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拨款的补偿和完善。1999年北京市属自然类院所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数占课题总数50%以上的院所人均年收入仅有9.3千元;而全部为技术研制课题的院所人均年收入为16.9千元。如果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又无下游的反哺,可能会有很多院所不再情愿从事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而热衷于已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现一院一所之内部的技工贸一体化的小循环。

③知识产权保护是科学成果有偿转让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应鼓励科学成果尽快应用于技术研制工作中,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在明确对发明权予以保护的同时,在第97条中也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它奖励。”尤其是对技术研制具有产业化指导意义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产权更应予以保护。当某项科学成果带来很多技术效益,为社会广泛承认时,作为有偿转让和取得合理经济回报的必要条件,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更应为人们所重视。科学家的利益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对其创作的热情与智慧会给予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不仅如此,在当前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科学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融入技术成果的生产过程之中,与货币资本结合成为技术产品且在产品中的含量越来越大,科学知识本身也被承认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资本——知识资本。当科学知识成果的资本地位得以确认和增值,在技术产品转让收入中的利益分配,也必须受到保护。

④搞好科研管理是促进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技术效益与学术效益、社会效益作为考核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对科学研究的评价更为全面和深入。它引导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在发表论文、鉴定评奖之后,还要继续寻求用户;在技术研制活动中,对理论成果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践检验,促进科学研究的改进与提高,实现量与质的飞跃。通过有关经济利益指标(如成果转让收入和间接经济效益等)的建立,激励、督促科学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这样会形成一种压力与动力,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⑤为有关专项统计调查奠定理论基础。在目前的各种统计制度中,有关技术研制成果及转化、经济效益等内容的调查较多,而对科学研究方面的调查则只限于科研项目的数量、投入和分类等,并无技术效益等效益监测或科学、完整的评价内容。以致于缺少对“科学——技术——生产”全过程调查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较多,而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进步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等问题的原因难以说明。因此,可以利用科学研究与技术效益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导省市、部门乃至全国进行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效益专项调查(或作为现有统计制度的补充),增加对R&D活动的内部结构、相互作用和整体发展及对科学与技术两大领域之间的衔接、转化、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监测和研究分析,制定鼓励科研成果向技术研制阶段转化的有关政策、措施,推动科学研究面向用户、面向社会,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

三、其它需要逐步探讨的问题

目前,科学研究的技术效益问题已引起学术机构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关注。然而,要达到这一理论的成熟和确立,并对科技管理工作产生实际指导意义,尚需在有关的理论依据、案例分析、评价方法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是抛砖引玉,就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希望今后能与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就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的各种效益的作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其它诸如技术效益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等重视、提高技术效益的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俞世琛研究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李兴权研究员、徐永昌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研究所张景晨研究员的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标签:;  ;  ;  ;  ;  

科研技术效益及其评价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