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梧州 543001)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关键词】脑出血;病因;部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006-02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第二大卒中类型。脑出血的全球年发病人数大约在200~300万人次,在新发脑卒中患者中约占10~15%,其临床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临床相关研究显示[3],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病因、部位以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另有研究显示[4],脑出血的不同发病部位存在不同的危险性因素。韦可聪[5]更是在临床研究中指出不同病因分型脑出血患者的经好发部位。表示可根据发病部位快速分析病因,以提升脑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效率。本次研究亦对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部位进行以下研究,分析其相关性,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1.脑出血分型
准确的脑出血分型对临床疾病的有效管理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可根据脑出血不同的分型给予针对性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目前对于脑出血分型尚无国际统一标准。现根据脑出血部位、病因进行以下分型。
1.1 以脑出血部位为依据的脑出血分型
以脑出血部位作为脑出血分型依据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6]将脑出血依据出现部位分为小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叶出血以及深部半球出血(其中深部半球出血包含丘脑、白质、苍白球以及壳核出血)。Van[7]等在研究中除上述分类外,补充了脑室出血、多部位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分类。
1.2 以脑出血病因为依据的脑出血分型
根据临床脑出血的发病因素可将脑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为脑部小血管自发性的破裂所致,慢性高血压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均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为其他因素诱发脑部血管破裂所致,血管异常、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拟交感神经药物服用、血栓形成、肿瘤以及血管炎症等均可诱发继发性脑出血[8,9]。另外Meretoja[10]等提出SMASH-U新型病因学分类法。将脑出血按照血管结构病变、使用药物、淀粉样血管病、高血压、系统性或其他疾病、不明原因分为六型。
2.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
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存在特殊性,现对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进行以下总结阐述:
2.1 血管结构病变型脑出血
血管结构病变型脑出血主要指自身的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瘤。蒋小群[11]等研究显示,脑叶出血与动脉瘤呈正相关。小脑出血与血管畸形呈正相关。徐辉[12]等在研究中指出血管畸形多为脑叶出血。充分说明血管结构病变型脑出血多以脑叶部位出血相关。
2.2 药物使用致脑出血
药物服用致脑出血主要指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拟交感神经药物。长期抗凝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会影响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当机体短时间内出现血压骤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时,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出血发生率的增加以及疾病程度的加重[13]。另麻黄碱以及可卡因等药物的滥用亦可引发脑出血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所致脑出血多发于脑叶部位,出血面积相对较大[14]。Pozzi[15]等在研究中指出拟交感神经类药物致脑出血的常发部位为脑叶。充分说明药物所致脑出血以脑叶为常发部位。
2.3 淀粉样血管病
淀粉样脑血管病是60岁以上老年非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病因。疾病导致患者大脑、小脑以及软脑膜的中动脉、小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均产生淀粉样蛋白沉积。血管官腔狭窄,弹性下降,细胞坏死,极易出现破裂出血现象。刘跃娜[16]在研究中指出,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多发于脑叶的浅表部位。关亚新[17]等进一步指出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在顶叶最为常见,枕叶最为少见。故淀粉样脑血管病是顶叶出血最为常见病因。
2.4 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即为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脑内微小血管的结构以及弹性发生变化,脆性加大。血压出现波动时极易出现血管的破裂出血[1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陈现红[19]等在研究中指出,高血压脑出血以幕上脑实质出血最为广泛,其中以基底节脑出血最多,高血压脑出血少见多部位出血现象。故基底节出血的常见病因可为高血压脑出血。
2.5 系统性或其他疾病致脑出血
颅脑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亦是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少突胶质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等肿瘤的发生极易引发脑出血。可能与肿瘤直接或间接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纤溶系统激活相关。黄戈伦[20]在研究中指出,肿瘤致脑出血以大脑半球部位出血最为常见(76.00%)。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多因自身疾病存在凝血功能不全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而易发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致脑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其出血部位无特异性。
3.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
脑出血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为改变这一临床现象,对脑出血疾病做出及时的诊断极为重要。本次研究对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部位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病因所致脑出血的发病部位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多数因素脑出血患者存在出血多发部位。因此,临床脑出血诊断中,可借助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确定出血部位,进一步明确脑出血可能病因。其有利于疾病的准确有效治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芹,张拥波,李继梅等.脑出血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6):455-458.
[2]官念,吴碧华,刘黎明等.脑出血病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6):670-672.
[3]胡波,常义.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出血部位和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1(2):84-86.
[4]何学芳,刘萍萍.不同部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15-17.
[5]韦可聪.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6,(4):11-12.
[6] Saver,J.L.,Warach,S.,Janis,S. et al.Standardizing the structure of strok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research data: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 stroke common data element (CDE) project[J].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2,43(4):967-973.
[7] Van Drimmelen-Krabbe J J,Bradley W G,Orgogozo J M,Sartorius 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o neurology: ICD-10 NA.[J].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1999,161(1):2-9.
[8]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等.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2):1189-1194.
[9]刘佳骐,徐勇,林爱明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9):160-161.
[10] Meretoja,A.,Strbian,D.,Putaala,J. et al.SMASH-U: A proposal for et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2,43(10):2592-2597.
[11]蒋小群,郝子龙,王秋筱等.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病因构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59-263.
[12]徐辉,赵薇,方岩等.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8):2685-2688.
[13]倪红斌,梁维邦,蒋健等.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35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04(12):2518-2520.
[14]雷亚莉,郭永.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出血关系的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35(7):481-483.
[15] Pozzi M,Roccatagliata D,Sterzi R et al.Drug abuse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Neurological sciences,2008,29(Suppl.2):S269-270.
[16]刘跃娜,娄季宇,魏勇等.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0):101-102.
[17]关亚新,张忠敏,王海存等.自发性脑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病关系探讨[J].医学综述,2012,18(20):3490-3491.
[18]李萍,赵树明,胡亚男等.脑出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214-215.
[19]陈现红,邹立,黄小让等.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及预后回顾性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11):1135-1138.
[20]黄戈伦,秦超,梁志坚等.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7):1336-1340.
[21]蒋小群,刘鸣,游潮等.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4):431-43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202009).
论文作者:吴先良(综述),姜洪(审校)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脑出血论文; 部位论文; 病因论文; 血管论文; 疾病论文; 药物论文; 高血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