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边防总队曹妃甸边防检查站卫生队 063210
【摘 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8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各140例。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埃索美拉唑组则采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治率、临床症状及组织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的Hp根除率81.43%(114/14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69.29%(97/140),临床症状的临床控制率22.86%和总有效率92.14%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4.29%和76.43%,组织学的临床控制率29.29%和总有效率65.00%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86%和5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促进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胃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Hp感染出现症状的患者几乎都有慢性胃炎,Hp感染阳性者也绝大多数存在慢性胃炎[1]。因此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根除Hp是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临床上治疗Hp感染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Hp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和抗菌药物副作用的突显,Hp的根除率不断下降,复发率则越来越高[2-3]。因此众多学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Hp根除的新途径。本次研究选取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作为抗菌药物,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治疗Hp相关性胃炎,希望能为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因上腹痛、纳差、反酸、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每组140例。奥美拉唑组140例患者中,男65例,女75例;平均(43.62±12.31)岁;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9例;伴肠上皮化生29例。埃索美拉唑组140例患者中,男62例,女78例;平均年龄(42.71±12.56)岁;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4例;伴肠上皮化生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慢性胃炎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4],①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见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②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2)Hp感染阳性,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3)年龄18~7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胃黏膜活检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治疗前两周用过抗生素、铋剂、H2RA和PPI者;(3)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有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而不能正确表达自己主诉的病例。(6)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病例。
1.4 治疗方法
1.4.1 奥美拉唑组 奥美拉唑组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国药准字号:J20130092),20 mg/次,2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20143199),0.4 g/d,分2次静滴,稀释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号:HC20130016),0.5 g/次,3次/d。疗程为1周。
1.4.2 埃索美拉唑组 埃索美拉唑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国药准字号:J20130075),20 mg/次,1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阿莫西林胶囊的用量用法同奥美拉唑组。疗程为1周。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 Hp根除率 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统计Hp根除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前统计禁食6 h;吞服1粒放射性活度为0.75微居的14C-尿素胶囊后静坐5 min,让受试者通过一个长约40 cm带滴球的一次性输液管直接向集气瓶内呼气,直至集气瓶中的液体由粉红色变成无色为或者患者持续呼气时间累计达到3 min;加入4.5 ml稀释闪烁液后置于液闪仪中进行检测;光度≥100 dpm/mmol判断为阳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操作误差,所有14C-尿素呼气试验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
1.5.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上腹痛、纳差、反酸、腹胀、嗳气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4周后各一次,根据症状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1分,症状明显为2分,症状严重且持续难缓解为3分。记录累计积分,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4周后各随访1次。计算治疗后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累计积分-治疗后累计积分)/治疗前累计积分。临床症状减分率大于75%判断为临床控制;75%≤临床症状减分率<50%,判断为显效;50%≤临床症状减分率<25%,判断为有效;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1.5.3 组织病变比较 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1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和胃黏膜活检,采用直观模拟评分对幽门螺杆菌、腺体萎缩(胃窦)、腺体萎缩(胃体)、中性粒细胞、肠上皮化生和单个核细胞情况进行评分,检测结果分为0、+、++、+++[4],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记录累计积分。计算治疗后组织病变减分率=(治疗前累计积分-治疗后累计积分)/治疗前累计积分。临床症状减分率大于75%判断为临床控制;75%≤临床症状减分率<50%,判断为显效;50%≤临床症状减分率<25%,判断为有效;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p根除率比较
埃索美拉唑组的Hp根除率81.43%(114/14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69.29%(97/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组临床症状的临床控制率22.86%和总有效率92.14%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4.29%和7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组织学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组组织学的临床控制率29.29%和总有效率65.00%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86%和5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肠上皮化生、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Hp是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对生长环境的氧要求比较严格,多见于胃窦的上皮或胃黏膜组织中,在胃底和胃体较为少见。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有两类,一是Hp逃离高酸环境定植于胃黏膜,从而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二是Hp诱发组织损害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它们对胃黏膜产生炎症及免疫反应。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将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统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Hp感染有助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根除Hp感染能减轻慢性胃炎的慢性炎症反应程度,消除慢性胃炎的活性性,逆转部分患者胃黏膜的萎缩以及组织肠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见Hp根除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重要性。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菌药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典方案。目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奥美拉唑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与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共价结合,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能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为细胞壁质子泵特异性抑制剂,相比于奥美拉唑具有起效快且作用持久的优势,能促进溃疡愈合,迅速地缓解患者的消化道溃疡疼痛。笔者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组织学和临床症状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促进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2,17(10):618-625.
[2]王亚洲,王红哲,刘柳成,等.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904-2906.
[3]吐尔逊·尼亚孜.标准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4):2035-2036.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奥美论文; 幽门论文; 症状论文; 螺杆论文; 阿莫西林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胃炎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