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并被各国广泛采用。遵循这一新的发展观,我国政府编制的《中国21世纪议程》,勾画出了下一个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作为出版产业来讲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有没有必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如何确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我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为人类社会积累文化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始终是出版界的共同追求。以往的出版发展观念是以出版物的数量增长为主要指标,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由此少数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出版物整体质量下降甚至黄色书刊污染社会环境的严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出版界加强了宏观管理,提出了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的战略方针。贯彻实施这一方针,是我国出版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步骤。
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要求我国出版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其要点是:
1.出版业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包括社会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保持同步增长。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出版业的发展应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无限的也是可持续的。
2.出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保障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出版物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出版人才资源、文化书稿资源、印刷物资资源等生产要素。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出版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防止出版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谋求实现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们需要相协调的发展。解决目前出现的精神文化污染问题,控制黄毒泛滥所造成的精神灾害,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4.控制规模增长,调整结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保证出版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确立出版人与出版规律、出版业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出版发展战略,建立尊重出版规律、实现优质高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出版体系。
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各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味着出版业的全方位变革。由于出版业的特殊地位,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我国出版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实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
1.可持续发展为国际公认的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经济的一体化等特点,决定了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的出版大环境的依托与支持,离不开出版资源的交流与融通。因而我国出版业只有自觉地接受这一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持续发展形象。
2.实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要战略,并分别写进《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共十五大文件中。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在“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把实现经济增长转型作为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走节约资源、注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版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精神食粮的重要阵地,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因而各出版单位必须适应国家战略的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接轨,结合出版业的实际,制定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队伍不断壮大,出版规模空前扩张,为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出版事业繁荣,一大批优秀作品相继出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出版业仍然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路;出版规模、出版数量增长过快,缺少合格的出版人才,出版物的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出版物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出版造成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买卖书号现象曾相当严重,黄毒时有泛滥,给社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出版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与古老、丰富的文化资源还不相称,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还不适应。在这种形势下,认真回顾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历程,探索跨世纪的出版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出版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出版业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版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出版工作者应肩负起的重要责任。如何结合我国出版实际,有效地推进出版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探索。当前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和努力:
1.牢固树立“两个效益”统一的观念和精品意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项基本任务,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社会效益是确立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效益是保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多出精品则是保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应当在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前提下,力求两个效益最佳结合,多出精品。
2.建立适合国情的出版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出版产业结构,实行出版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局面。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技术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出版业的发展同合理利用出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质高效和治理精神污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治理有害出版物的精神污染方面,要加强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与宏观调控,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盗”斗争。
3.建立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后,出版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中进行的。只有依靠完善的出版法律体系、出版政策体系和科学的出版管理体系,建立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4.加强出版队伍建设和提高出版高新技术水平。出版竞争是出版人才、技术的竞争,是出版单位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出版人才是出版强弱之分的集中体现,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关键;先进的出版技术是出版生产力,是决定出版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采用先进的出版高新技术,才能提高出版物的整体水平,保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
5.加强国内联合和国际交流。世界经济正在日益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格局,国内一些企业组织也正在寻找一条联合发展的路子,以壮大发展实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出版界也必须形成新的合力,借助联合的力量,就某一重大项目或某一方面,广泛开展国内联合和国际交流,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从而为我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