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论文_陈云疆

云南省景洪市人民医院 6661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踝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骨折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股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治方法及效果。结果:经X线和CT诊断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确诊率分别为24.3%、91.9%,CT显著优于X线,比较差异显著(P<0.05)。27例患者经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发治疗优良率为96.3%;10例患者经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70.0%,前者显著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总治疗优良率为89.1%。结论: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患者通过CT诊断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确诊率更高,而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法有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的优点,治疗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骨折;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特征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骨折属于复合骨折,由于其损伤机制相对比较特殊,通过常规X线诊断时可能因后踝骨骨折线不明确而导致误漏诊的发生。加上其与单纯后踝骨折或者胫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不同。把握其临床特征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的基础[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7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并证实。其中,男21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年龄在14岁到69岁之间,平均(45.2±3.9)岁。致伤原因为运动损伤、扭伤、车祸或其他的分别有10例、8例、15例、4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分别实施X线、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记录其各自的确诊率。

同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27例患者采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法,经骨折复位后,在透视下确定后踝骨折线,经皮传入导针定位,并沿导针切开约1cm的切口,行皮下钝性分离,以空心钻扩张一侧孔,置两枚空心钉固定。1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法,在外踝后方与跟腱外侧中线做一长约8cm的纵形切口,经皮下组织逐层分离,切开筋膜,牵拉肌腱暴露胫骨远端后踝骨折块,复位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确定复位满意后通过钢板及两枚螺钉固定。

以john-wruhs标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2],以骨折完全愈合,关节活动正常,无成角畸形,旋转角度在5°以下,短缩不超过5mm,步态正常,无术后不良反应为优;以骨折基本愈合,步态基本正常,旋转角度在5°-10°之间,短缩在5-10mm之间,跛行,有轻度痛感为良;以骨折基本愈合,成角畸形在10°-20°之间,旋转角度在10°-20°之间,短缩在10-20mm之间,跛行,有中度痛感为中;以达不到上述标准为差。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实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X线和CT诊断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确诊率分别为24.3%、91.9%,CT显著优于X线,比较差异显著(P<0.05)。27例患者经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发治疗优良率为96.3%;10例患者经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70.0%,前者显著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总治疗优良率为89.1%。具体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2.

3讨论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多发生在突发事件或激烈运动过程中,属于低能量损伤的一种,其中,胫骨螺旋形骨折的发生机制在于处于运动状态的人在出现足部短时间意外固定的情况下,受惯性作用的影响,身体会因瞬间失衡而继续向前运动,而足部向外侧旋转。但是正常情况下,因足部与小腿之间牢固结合形成整体,且踝穴和距骨呈匹配关系是保证踝关节稳定平衡的结构基础,而受到扭转暴力作用的情况下,胫骨中下约三分之一的力学薄弱部位受到冲击,发生内旋,导致螺旋骨折。而后踝骨折的发生机制在在于足部短时间意外固定后,惯性作用导致踝骨与距骨发生剪切作用或者踝关节受扭转应力、垂直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距骨向后上撞击;抑或下胫腓后韧带在较强内旋力作用下牵拉后踝,最终导致骨折的发生。有调查研究表明,胫骨中下约三分之一段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发生率低虽然很低,但因后踝多不存在明显移位现象,常规X线诊断过程中漏诊楼可以达到67.9%-91.2%,甚至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等情况导致后踝移位,最终引起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37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在不同方法诊断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可见所述胫骨中下段螺旋骨及移位的情况可以充分显示,但后踝骨折的情况只能观察到骨骨裂纹的存在,无法观察到明确移位表现;也有患者可以根据X线显示的胫骨远端关节面连续性被破坏但无明显移位被判断为疑似骨折,经CT诊断后可以确诊。提示在诊断过程中选择CT更有利于患者的确诊。太光乔[3]的研究结果显示,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患者中,X的确诊率仅为22.22%,而CT确诊率可达86.11%,也证实CT在诊断骨骼结构损伤的优越性。

在治疗方法上,本文患者分别采用了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联合后踝骨空心钉内固定处理、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两种方式,虽然治疗后患者均有较高的治疗优良率,效果较好,但相对而言,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联合后踝骨空心钉内固定处理方式,术后治疗优良率显著更高,这是由于后踝骨折通过经皮拉力空心钉固定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程度,防止对后踝骨折块血运的破坏、稳定性也比较好,可以实现患者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刘剑锋[2]的研究也有相同结构,其研究认为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并后踝骨骨折还有定位准确、加压有效的有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不会出现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一系列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患者通过CT诊断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确诊率更高,而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法有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的优点,治疗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剑,孙新立.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9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5,37(3):292-293.

[2] 刘剑峰.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躁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45-147.

[3] 太光乔. 胫骨下1/3 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36例的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6):586-587.

论文作者:陈云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分析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论文_陈云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