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建筑工程数量的日益增多,使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质量监督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面对新时期、新环境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文就工程质量监督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破解监管过程中的系列难题。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挑战;发展策略
1.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成为建筑企业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所要求的基本规范。四川省在经历了四川雅安地震等大小地震后,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这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各地建设市场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破除这些困境,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主要职责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管行政部门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行政主体,依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测量、抽查,实事求是地反映质量情况,检查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决定使用功能,并对不符合质量规定的建筑予以必要行政处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各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监管部门,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方针、政策和安全标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分布在各监督站所管辖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发生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单位有权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确保安全管理不出问题。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挑战
3.1建设力量与监管力量不匹配
以四川省为例,近几年来该省建设规模日益增大,加之规模不同的地震后灾后重建任务量增加,以及大型复杂建筑、高铁、地铁等民生大计工程日益增多,待监管的建筑物和建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各地区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存在差异,给本就人手不足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据统计,目前四川省监管人员的人均监督面积达到历史新高,人均监督量约为23万m2,而像成都市这样的工程量比较大的地区,人均监督量已超 100 万m2(正常标准是10万m2/人),工作处于超饱和状态,客观上增加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难度。
3.2监督成效与社会认可度不匹配
目前,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已经取了初步成效,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一些质量通病问题,使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有发生,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形象,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大众和媒体就会把原因归结为监督执法部门“监管不力”,使人们形成了怀疑监管部门能力和水平的思维定式。
3.3监督人员素质与时代要求不匹配
加强对监督管理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是监督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确保监督检查有的放矢的必要途径。经过调查发现,2015年四川省建筑质量监督机构持证人员的比例低于要求的75%,而水电设备安装监督员的比例也低于要求的25%。部分地区的建筑质量监督人员专业配比不尽合理,机械及电气专业人员比较短缺,在目前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相关技术类专业的人员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监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影响整个监督队伍的素质水平,从而制约了质量安全监督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过于依赖政府监管导致企业自我监管严重不足
行政监管固然重要,但个别施工单位没有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市场行为规范不到位、质量自我监管不到位、监理人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到位,导致质量事故频发,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遭到群众对质量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从目前监督执法情况来看,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的事故预见能力和超前控制危险的能力还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事故发生前似乎“平安无事”,安全隐患问题始终没有发现。一旦事故发生后,就会暴露出安全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安全生产如履薄冰。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学习安全施工技术和制度,对安全投入不足,监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施工安全隐患,这对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是一项重大考验,在目前建筑质量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氛围下,无疑使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加艰巨。然而,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执法环境影响,不排除有个别人员用不正当手段蒙混过关,整个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注重政府监管的前提下,企业自我监管同样重要。
4.发展策略
4.1改变监督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为解决人员配比不足的问题,有效应对严峻的执法工作形势,急需规范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行为,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履行好应有的质量安全监督职能。传统的“三到位”质量安全监督模式不仅与当今社会要求的“随机性”检查精神相矛盾,而且给施工单位应付检查让出了提前准备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检查效果。因此,在监督机构编制紧张无法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例行检查改为“抽查”,完善抽查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不定点、不定期、不定内容,使监管人员对于质量安全的监管效果更佳。
4.2注重信息公开,提升社会影响
监督部门的社会形象一方面要靠积极加强监督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减少安全事故来树立,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舆论的引导和信息的公开来建立。通过加强宣传,使人们潜移默化地了解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理解监管部门,关心监管部门,为监管部门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使监管部门能够在社会舆论的良好氛围中通过有效的监管积累管理经验,确保工程安全。
4.3顺应时代变革,提升人员素质
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在强化监管措施的同时,应努力创新监督人员的培训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要在目前监督人员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明确重点培训环节,注重对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对于施工技术与安全执法能力的双重培训。通过培训,使监管工作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监管封闭市场向监管统一开放市场转变、单一检查考核向实效检查考核转变、传统的监管方式向现代监管方式转变、单一的监管角色向被别人监管的转变、监管能力由单一专业技术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变,从而确保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有效实施。
4.4加快转变观念,创新监督方式
转变职能,服务中心,推进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将不规范、不诚信的建筑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中,抓好质量、安全以及自身建设三个重点工作,创新建立以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主要目标的监管工作,突出对关系到民生大计的重点工程和保障房工程的监管力度,做好监理、工程检测、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评优评奖、培训、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从而提升监管工作的实效性。
5.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实现建设行安全监管目标,监管人员必须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牢记于心,本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动态管理方针把控整个建筑质量管理运行过程,真正做到转变观念、严控细节、实时监管,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连勇.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跳帧及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14,(5).
[2] 付光辉.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3] 张移. 构建郊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和谐管理环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 (10).
作者简介:
杨明荣 男 (1968-04) 大专 工程师 主要 从事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工作
论文作者:杨明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建设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