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因素,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问题,力求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并结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势的发展,探究如何有效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破解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瓶颈,为全国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民办高校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 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4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特别强调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是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与沿线许多国家开展多边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在战略工作的推进中亟需大量“专业+外语”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从而不断适应国际交流新需求。
一、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民办高校都设置了外语相关院系及相应专业。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其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推进有目共睹,“一带一路”战略领航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瓶颈
“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应顺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 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然而外语人才培养长期以来由于思维固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职业技能,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加之,在西安这样一个外语人才饱和的形势下,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交流规则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寥若星辰。
(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史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王守仁等,2005)。2012年公布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教育、翻译、管理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多次变革。1976 年至1986 年,以培养语言技能为目标,课程围绕语言技能设置,教学明显侧重于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语言学及英美文学知识,是一种重技能、重文学的经院式培养模式,属于典型的精英教育。但此类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规格单一、数量太少、适应性不广的缺陷,也存在着知识面较为狭窄、后续发展能力相当薄弱等问题。从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英语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由培养单纯的语言技能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出现了英语+新闻、英语+外交、英语+国际贸易等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属于典型的大众化教育,但是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英语+专业”、“专业+英语”、“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英语”及“双学位”。 这种划分的突出缺点,一是学生选择余地小,二是各模式间学生能力特征模糊, 相互间区分度较小,存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和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谈宏慧,2007)
国外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大类层面分为:“单学科(Specialist)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双学科(Join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同时学习英语和另外一个人文学科。“种学科(Generic)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复合学科(Negotiated)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国外高校以学科概念为出发点提出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值得高校英语专业借鉴。(谈宏慧,2007)。该四类模式从学科层面对新时期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目前限于自身条件,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采用“英语+专业方向”的模式较为普遍。
民办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生源和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生源质量下降、学科设置、学校设施、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等一系列矛盾凸显,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学校设施不适应等系列问题。这样的现状,学生要达到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难度很大。
二、“一带一路”战略促进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国际化,即通过国际交流提升科技、文化、贸易、运输、基建、金融等多领域、多边合作水平。应用型的外语人才培养正属于教育里的一个环节。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处于瓶颈期,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院校,其培养的人才无论外语水平如何,但都囿于“出身的不同”,使得民办高校生源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民办高校具有公办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
由于民办高校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上,使其资金调配体系比较灵活,人才培养机制富有弹性,因此,民办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能够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利用国家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主动与世界接轨,及时弥补短板,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强大助力。
(三)西安民办高校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路径
西安民办高校在顺应国际化大都市的趋势下,不断开拓国际交流渠道,争取从管理体系、培养机制、硬件建设、软环境营造等方面,在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争取新的突破和进展。具体路径为:构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维一体的校际交流合作模式。即做好国(境)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高层互动互访,自上而下开展校际交流工作,利用重点(或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院、知名教授在校际交流中的基础性作用,自下而上开展校际交流合作,为师生赴海外各校交流搭建优质国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的“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交流,加快与国际接轨,从而为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创新提供重要的国际智力保障。
结合国情,利用资金体系和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国内和国外管理体制的相似处,借鉴国外知名民办院校的优秀经验,不迷信于综合排名,注重打造名牌特色学科专业,加强国际交流,利用优质国际资源,将弱势专业与国外强势专业合作,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开展诸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助项目,校际交流项目(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项目、硕士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冬令营、夏令营等短期留学项目、海外带薪实习项目)等,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外语水平使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又通晓国际交流规则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西安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国际交流将成为重中之重,利用国家形势及政策,结合地方发展的实际,扩大国际交流波及效应,充分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外语人才水平,为西安民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结语
针对民办高校自身的有利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优质国际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师生交流项目,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培育强势专业,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胆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实用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波. 外语人才应用型语用能力培养探究[J].林区教学,2017(6).
[2]候杨方.“一带一路”战略亟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N】.文汇报,2015—05—08(6).
[3] 陆娟.“一带一路”战略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01—104.
论文作者:张静知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外语论文; 西安论文; 民办高校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英语论文; 人才论文; 国际交流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