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探究高千伏X线与螺旋CT、高分辨力CT在职业性煤工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来我诊断机构就诊的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60例进行双肺螺旋CT粗扫,高千伏X线摄片以及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三种扫描方式相互补充,显示患者尘肺小阴影,大阴影和肺门改变以及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论:高千伏X线与螺旋CT、高分辨率CT可以显示职业性煤工尘肺的多种形态学影像资料,三种方式的影像表现检查可以互相验证,提高检查准确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 高千伏X线;螺旋CT;高分辨率CT;尘肺;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41-02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职业病诊断医师在集体诊断时,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高千伏后前位胸片为主要依据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期[1-2]。在肺部的螺旋CT扫描中可以用高分辨率显示正常肺部结构和尘肺病的肺部结构改变,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3-5]。为探究高千伏X线与螺旋CT、高分辨率CT在职业性煤工尘肺诊断中的运用,我诊断机构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来我处就诊的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60例,对其高千伏X线与螺旋CT、高分辨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来我诊断机构就诊的尘肺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12±6.8)岁,经由我职业病诊断组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集体诊断。接尘平均工龄为10年。所有患者中壹期20例,贰期19例,叁期21例。
1.2 诊断方式和方法
高千伏X线胸片使用高电压技术,在120~130KV,2~10mAS条件下进行摄片,源像距1.8m,使用的胶片是人工手洗,显影时间为3~5min,显影液温度为20~25℃之间。CT为16排螺旋CT(日本东芝),扫描参数:层距为5mm,层厚10mm,扫描的区域从肺尖到横隔下3cm处,重建算法是标准算法,所有患者在主动脉弓顶、支气管突起和分叉下方3cm、右膈上方2cm处进行高分辨率的CT检查,检查准直为1.3~2.1mm不等,螺距为1.25mm,扫描电压为120kv,扫描电流为200mA,重建算法采取高分辨算法,重建厚度为1.3mm,为使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屏气,在扫描开始前应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显著水平设为0.05,即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高千伏X线征象
患者肺部以圆形小阴影为主,小阴影直径小于10mm。其余患者出现不规则的小阴影,主要是S影和t影,S影直径不超过1.5mm,t影直径则大于1.5mm但不超过3mm。大部分患者有多种形态的小阴影相互混杂,叁期患者的大阴影多分布在两肺的上、中部,阴影直径均大于10mm。10例患者有胸膜增厚,粘连,钙化现象;9例患者肺门增大增浓,出现蛋壳样钙化;18例患者有肺纹理增粗;6例出现纹理模糊和减少。
2.2 螺旋CT征象
所有患者CT均有尘肺样改变,在双侧有弥漫性或散在的小结节影59例,其形状多为圆形小阴影,直径在2~10mm左右;大阴影则为类圆形或梭形。29例有不均匀低密度阴影,并有斑片影。60例尘肺患者中出现炎症患者9例,合并肺结核7例,气胸1例,积液3例,肺门或者纵膈淋巴结异常30例,出现钙化9例;胸膜增厚粘连有10例。
2.3 高分辨率CT征象
主要以小结节阴影为主,沿淋巴管和肺小叶分布,表现在小叶中心、胸膜和小叶间隔区域和小叶核的附近以及围绕在小叶核周围。50例患者的小叶间隔出现增厚现象,9例有弥漫性或散在的小叶间隔增厚,19例患者的支气管出现牵拉,变形和增粗,58例患者出现小叶气肿征象,影像学表现为散在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无壁阴影;磨玻璃样阴影29例,主要是散在分布于肺野的半透明云雾状变化,病灶内的肺纹理可清楚显示。
3.讨论和小结
尘肺的病理学基础为弥漫性的肺间质纤维化,常常会累及患者肺部周围的组织和结构,例如肺泡壁、肺小叶间隔以及支气管周围的区域[6]。其螺旋CT的基本征象为:双侧有弥漫性或散在的小结节影,边界清晰,直径在2~10mm左右;大阴影则为类圆形或梭形。而高分辨率CT结果主要以小结节阴影为主,在淋巴管和小叶区域分布,表现在小叶中心、胸膜和小叶间隔区域和小叶核的附近以及围绕在小叶核周围。从中可以知道两种CT扫描方式中,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更好。
螺旋CT全肺扫描使用的是屏气全肺容积数据分析,不存在层面遗漏情况,高分比率CT需要进行薄层扫描,重建算法为高千伏、高空间,在尘肺扫描时,细节方面的显示更为显著,故在小结节的分布特点以及临床特征方面高分比率CT显著优于普通CT,可以综合有效对尘肺病进行客观评价[7]。在尘肺病的壹期和贰期诊断中,高千伏胸片和螺旋CT的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通过与标准片对比进而对小阴影的形态进行判断,划分肺区;螺旋CT相比于前者能够对局部形态进行显示,可以排除小血管影像对诊断结果的干扰,二者的扫描准确率本质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依据职业病统计数据表明在2010年我国总计尘肺病发病人数超过56万例[8],而且此数据每年还在以2~3万例增加,我国现有尘肺患者数量以及增加速度均为世界之最,鉴于此,如果患者的条件允许,可以使用CT或者高分比率CT检查作为辅助检查,诊断医师可以参考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保证诊断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开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为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艺翠.高千伏X线与螺旋CT,高分比率CT在煤工尘肺诊断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9,25(13).
[2]罗军.螺旋CT结合高分比率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5(3).
[3]赵义芹.尘肺病大容量肺灌洗影像学表现研究进展[J].2013(9).
[4]赵殿辉.电焊工尘肺高分辨率CT诊断及其病理学基础[J].上海医学影像,2009,4(17).
[5]王英杰.应用能谱CT定量尘肺患者肺内二氧化硅沉积量的研究[J].2014(3).
[6]罗军.尘肺病的螺旋CT表现[J].中国职业医学,2008(43),1.
[7]伊旭.尘肺灌洗前后肺CT普通扫描与高分辨扫描的定量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
论文作者:张钊,杨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尘肺论文; 患者论文; 小叶论文; 螺旋论文; 阴影论文; 高分辨率论文; 征象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论文;